快穿大佬扛八米大刀,让人渣先跑(150)+番外
李响的原则是老婆说的都是对的。
“嗯,你姐说得对,等你高中毕业证到手,就可以到工地上来,你认识的徐工,焊工手艺一流,田工,在老家的时候就是供电局电工,跟他们学个手艺,一辈子不愁没饭吃。”
老天饿不死手艺人,技术在手,天下有我。
孟龙飞点点头,夹菜的筷子不敢再伸了。
“还没有我爸爸妈妈的消息吗?”
孟青兰摇头。
“报警了,警察叔叔也立案了,也是咱妈手里有点钱烧的慌,金项链金戒指走哪戴哪,你放心,有我呢!”
孟龙飞偷眼看大姐。
他不确定是不是跟大姐有关系,心里隐隐后悔,不应该跟大姐说,爸妈收人彩礼要嫁二姐的事情。
可是又清晰的认识到父母那么做是错的。
做错事,还天天念叨,是为了给他买房攒钱娶媳妇,才那么做,他无法做到心安理得。
要是没有大姐来教他什么是正直,他或许就这么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父母从小到大的洗脑,可是树立正确三观之后,再也没法安心啃着人血馒头了。
现在只盼着父母都还活着,将来有一天能够全须全尾的回来,到时候大姐二姐都成家了,父母折腾不动了,他会好好赡养他们的。
又兰还没毕业就被药厂技术员们带在身边打杂当学徒,大四开始实习,厂子里的师父们碰头商量一番,给孟青兰提议,将又兰送出国读三年制药工程。
毕竟是西药,在国外已经有几百年历史,在自家才几十年历史,出去三年,相当于在自家三十年,不去等于走弯路,浪费生命。
而且药学是研究药,制药工程则是研究如何大规模生产药,两者相辅相成,学好回来才是实验室高端人才。
孟青兰询问过又兰的意见之后,又兰踟蹰。
第134章 九零年代红尘滚滚41
“是去柏林吗?”
孟青兰看了看老师给推荐的学校名单。
“不是,美英俩选择。”
“你是想去投奔孙启政?”
要去陌生的国度,又兰有点怯。
“我有点害怕。”
“这倒不用担心,广医出来的钟教授就是美联留学回来的,他在那边有熟悉的老师同学,可以负责给你引导一下,等适应了就没问题了。”
孟又兰面露犹豫。
“我不能等大姐你生了孩子再去吗?”
“我生孩子你在这有啥用?等生下来,让你姐夫给你寄照片就是了,中途也不是不能回来,好学校的申请机会难得,不是天天有的。”
又兰还是举棋不定。
“还是说你在这谈朋友了?”
孟二难得老脸一红。
“褚培志追我来着,我还没答应。”
孟青兰挑眉,还真有人追。
“男方是你同学吗?大几?家是哪儿的?有几个兄弟姐妹?父母都是干啥的?”
这个孟二门清。
“也是闽省乡下出来的,门当户对。
父母都是农民,爸爸在外打工,妈妈不识字,在家带孩子种地,兄弟姐妹多,他自己争气考上大学,国家给培养,都不要他家出学费。”
孟二骨子里还是有些自卑在,无论读多少书,身上沾的泥点子洗干净了,心里的泥土不经过岁月的洗礼,很难去除。
她其实还很怕别人闲聊的时候说起童年趣事,更怕别人追问她。
她的童年没有趣事,有种不完的地,喂不完的家禽铲不完的人畜粪便,她上小学都没在裤子里穿过单独的裤衩子,袜子永远是有破洞的。
亲妈亲奶奶骂她跟姐姐,就像骂一个娼妇似的,让她自尊碎成渣。
姐姐这几年把她拼接起来缝缝补补看似完整体面,内里如何千疮百孔,只有自己知道。
她渴望自己将来的孩子有一个体面的童年,又不敢找一个体面出身的对象,褚培志的出现让她觉得刚刚好,仿佛为她量身打造的。
“那怎么没答应?”
又兰坚持读书期间不可以恋爱原则。
“这不是还没毕业,没参加工作呢么?没有收入的人,怎么能谈恋爱呢?自己吃穿都要靠家里,难不成还要拿家里给的生活费出去搞对象?这也太不靠谱了。”
孟二的想法站在她自己的立场没毛病,孟青兰捏捏孟二的耳朵。
“那你跟人家说清楚,要出去三年,别让人白等。”
孟二点头。
“我不耽误别人。”
孟青兰现在除了工作,就是养胎,到七个月的时候,肚子已经大的看不见脚尖,不过身体素质强悍,在药厂工作的时候依旧健步如飞,看的李响心惊胆战。
又兰自己在药厂有宿舍,跟人同住,偶尔才会过来看望大姐,跟孟龙飞一样,都很有分寸感。
孟青兰也只有在厂里才能见到妹妹。
“最近跟那个谁说清楚了?”
孟又兰一身白大褂,双手插兜,有点纠结。
“跟你姐我还有什么不好说的,你扭捏个啥?”
孟二为难道:
“我本来对他有点好感,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学,学习上共同进步,生活上简单朴素,但是他提出可以等我,不过让我出国之前先跟他扯证。”
孟青兰皱眉。
“这可不行,婚姻大事怎么能这么仓促?你是怎么想的?”
孟二也纠结。
按理说,她很喜欢有人爱着的感觉,但是褚培志的温润如玉,还没有让她想要立刻结婚的地步。
可是不付出任何代价,就让人等三年,似乎是有点不近人情。
孟二犹豫,就代表她倾向于答应对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