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大佬扛八米大刀,让人渣先跑(276)+番外

作者: 鹿鸣春 阅读记录

看见最后一粒粮食入仓,荣部长等人长长的松了口气。

最起码,工业,兵部,各方都饿不着了。

“上头还是要派人来顶替你的位置,你有个心里准备。”

于湛秋点头。

“我想打击的人已经严厉打击,想抓的也抓了,成果是我满意的,能用我这个鸡肋的职位,为领导换得一些好处,也是这个职位的荣幸。”

她刚来的时候,那边的势力没有把她放在眼里。

没想到她能把这一汪池水搅的天翻地覆,被动了奶酪的势力们,无不揪着脑袋要把她拉下来。

合适的时候退场,也是一种体面。

荣部长赞叹于孩子的通透,也不吝透露一个好消息给她。

“虽然你的职位我保不住,但是领导让你到他的文秘部去报到。”

“好嘞!”

于湛秋欢欢喜喜,一扫愁容。

已经尘埃落定,她也不拖泥带水,当晚就交接好工作,搬到中庭大院去。

领导日理万机,晚上回到办公室,正要批复积压一书桌的文件,上手就发现今天的文件顺序格外不同,这才察觉文秘部换了人。

“小于来了!”

领导早就对她的事迹手段了如指掌,于湛秋深感荣幸。

“领导,我被人排挤的没地儿去,只能到这来了。”

领导哈哈大笑。

“以后谁排挤你,你就来找我。

看看,这工作做的多好?这些文件都是你整理的?”

于湛秋点头。

“左边这一摞是要钱的,中间这是遇到难题的,右边这一摞是外部问题的。”

领导看着一摞要钱的申请,蹙眉叹息。

当晚中庭大院领导办公室的灯又亮到大半夜。

第248章 五零年代改写人生34

就在三分天灾七分人为的当口,一直与我们亲密无间的大乌苏与我们撕破脸。

当初他们来,是领导力排众议,迎他们来,现在他们走,也是领导坚持不许他们一枪一弹进入,被逼着走。

正如当年于湛秋所说,二战后的争斗,就是经济实力的争斗,说到底是工业体量的争斗。

彼时两家争霸赛,如火如荼,烧到这地界。

美帝的铁甲开到北朝,以霓虹为据点,为了前线供给,大力扶持霓虹工业。

明明刚被扔了核武,满目疮痍经济面临崩塌的局面,就这么一扶持,把握住风口,快速复苏。

霓虹隔壁的我们,工业含量约等于零,这太危险了。

领导要工业,要对抗家门口的长枪短炮,就要把大乌苏引过来。

要大乌苏过来,就要当马前卒,援朝,抗美,就算为了争霸的体面,对方都得硬着头皮乖乖支援。

两家争霸的局面下,果然,乌苏的工业在这落地生根,在北部遍地开花,很多城市一下子富裕起来。

可是请神容易送神难,领导坚决不许任何外部军事力量涉足这里的任何一寸土地。

他绝不允许有人像美帝在霓虹建立的基地一样,在这片土地搞特权,想要在这搞基地,纯属做梦。

乌苏恼怒,要撕破脸,要撤走专家,要算账。

领导层不乏亲外一派不理解甚至极力反对。

最终经过不可言说的角逐较量,各有退让和损伤,于湛秋到了领导身边。

现在的局面就是大乌苏全面撤离,所有工业面临停摆,到处都在往上头要钱要粮要人才。

这一把要是不能稳住局面,工业倒退,另一派人绝不会轻飘飘就这么算了。

第二年开春,领导指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北大荒改造成北大仓,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各研究院科室和课题全部自己想办法,跟地方合作,互利共赢。

于湛秋每天跟在领导身后打杂,处理一切琐事,禁不住咋舌。

这就是大气运者逆天改命的本领,在这危机四伏的局面下,愣是凭一句话,动员全部能动员的力量,外界摩擦纷争不断,按照正常人的认知,早就打起来了,偏偏怪异的,就是燃不起来。

最大的难题过去,于湛秋难得清闲一回,家里写信来,她也有心思认真回复。

把于文朝写来攀关系求和的一摞信件丢到一边,认真看郑月娥和于伟业的信。

这是她回去探亲之后,第三个春节,从上大学至今,已经错过三个团圆的机会,家里来信盼着她今年能回去。

只是这边太忙,她也犹豫要不要把全家人都叫过来。

可是想想不稳定的局面,还是作罢。

这一切暗潮翻涌,各地宵小蠢蠢欲动,各种矛盾纠纷不断的前提下,是无法带领一个国家真正走向民主自强的。

“家里来信了?”

于湛秋点头。

“盼着我回去过春节,小家团圆,可是想想现在危机四伏,这个团圆也没了乐趣。”

领导深深叹息,点燃一支香烟,书房雾气缭绕,沉默良久,于湛秋以为这个话题已经过去了,领导突然悠悠说了一句。

“我们的确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过只要有决心,十年,二十年,总会好的。”

于湛秋深以为然,毕竟她亲身经历过。

不过领导话锋一转,揶揄于湛秋。

“我听说褚科员经常来找你一起吃饭?”

于湛秋老脸一红,轻轻‘嗯’了一声。

领导爽朗大笑。

“怪我怪我,事情太多,让你忙的饭都吃不上,我原先以为你还小,这一转眼也快二十了,个人问题得抓紧解决。

这样,下次我每星期给你固定周日休假,该吃饭吃饭,该约会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