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每天都想弄死我/权臣每日发疯一问:夫人想死吗(1267)
嘉俊道:“袁氏的事,相爷和夫人都已经知晓了。相爷让我问公子,既然公子的师父已经不在山上了,公子还……公子打算何时回?”
他这话到嘴边,还是及时岔了个话头,说得委婉了许多。
相爷原话不是这么说的。
他在京领了夫人的包裹以后,临出发时,相爷对他道了一句:“到了地方见到了人,就问问他,他师父都下山了,他还留在山上做什么,打算在那养老吗?”
只是要他向公子传原话,他是不敢的。
嘉俊又道:“相爷虽然嘴上不明说,但还是希望公子能早日归家的。”
苏如意道:“夫人可有话让你捎带?”
嘉俊道:“夫人说,让你别听相爷的,一切照自己的心意行事。”
苏如意道:“他们是不是又为此打了一架?”
嘉俊挠挠头,道:“还是公子了解夫人和相爷。”
主要是苏如意从小都是这么过来的,他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得到是个什么画面。
嘉俊还道:“打完后,相爷就改口了,原话是‘让他听他娘的’。”
当然,他省去了细节,相爷那句话是一边揉着下巴淤青一边说的。
只不过不需他多加赘述,苏如意清楚得很。
苏如意只点点头,嘉俊有些不解,亦问:“属下不明白,袁家主已下山,为何公子还不离去呢?”
苏如意道:“师恩难报,唯有尽力替她守着这个地方。”
嘉俊道:“为什么要守着这个地方?”
苏如意拨了拨炉里的柴火,一时没说话,嘉俊便又道:“是属下多言了。”
嘉俊本以为他不会回答的,过了一会儿,不想苏如意却道:“虽都是袁氏的地方,可那药阁,是师父毕生心血,怎能不守。”
嘉俊恍然,道:“想必夫人是明白的,所以才让我带那话给公子。”
嘉俊把东西和话带到,心知苏如意暂时不会跟他回京了,便没多耽搁,动身返程了。
后来山门里就是状况不断,为了减少门中开销,家主首先从缩减弟子们的用度开始,每季的弟子服冠少发或者不发,就连膳堂里提供的膳食也比以往少了许多样式。
弟子们的用度削减又不是一视同仁的,外姓弟子削减得最为厉害,氏族弟子之间也会有等级标准的差异,明显与家主一脉室的弟子们的用度削减得最少或者没削减,与之前差异不大,这也引起了其他氏族弟子们的不满。
有些门中年轻的小弟子,到了过冬的时候甚至没有足够的冬衣,才真真是捉襟见肘。
外姓弟子依然遭到排挤,门中时有争执分歧发生,为此动手的也不在少数。
第1698章 格外包容
这位新上任的家主也免不了焦头烂额,其他族叔们看在眼里,对家主之位也不像以前那么热衷了,现在谁不知道这袁氏家主就是个烫手山芋。
再后来,有外姓弟子被欺压得惨,彻底心灰意冷了,便要下山脱离师门。
他们去意已决,对师门已无任何留恋,便是各自的师父不允,他们也会想尽一切办法下山去。
以至于后来就频繁有弟子不惜叛逃师门,一旦有人开了这个头,就会给其他萌生同样想法的弟子莫大的勇气。
这在江湖上又掀起一波言论。
袁氏严厉斥责那些弟子是卑劣叛徒,乃背信弃义之辈,如此便是到了江湖上,恐怕也没人敢收。
毕竟谁会看得起一个叛徒。
只不过袁氏长辈们还是太高估整个氏族如今在江湖上的名声和地位了,以为从袁氏叛离的弟子们在江湖上也定是人人唾弃,可事实上,他们发现,江湖人更多的也只是抱着看戏的心态谈论此事。
“以前袁氏也没听说有弟子叛逃的,能进袁氏做弟子还求之不得。”
“你也不看看以前的袁氏是谁当家,现今的袁氏又是谁当家。”
“可不是,以前的袁家主在任时,哪有这些状况发生。自打那位家主一下山,袁氏就没消停过,现在都已经换了两任家主了。”
有江湖人知道些门道,便道:“你们可知为什么袁氏频频有弟子脱离师门?”
“为何?”
“还不是因为师门不公呗,里头各脉弟子争斗得厉害,都是被逼得紧了方才走这条路的。别说是在师门里学艺了,他们经常受到打压,有时候那些外姓弟子甚至连饭都吃不饱、衣都穿不暖。”
“就袁氏那帮老东西,哪里瞧得上外姓弟子,换我我也得叛逃。”
于是乎,江湖上对从袁氏叛逃的弟子们都格外的包容,甚至于还有其他门派愿意接收的情况,这也是让袁氏族叔长老们万万没有想到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长老们也是越发切身地感受到,自从袁空青下山以后,袁氏山门是大不如前了。
不光门中混乱不堪,在江湖上的名声也一落千丈。
这与长老们的最初的设想相去甚远,袁氏现在是不参江湖事了,可也剩不下几分美名,反而成为江湖上茶余饭后的话料谈资。
另外,也不晓得是谁把袁氏山门内的布局地图给透露了出去,使得山门时常有外贼潜入,虽然袁氏不至于对付不了些个外贼,但也不得安宁。
可长老们谁都不愿承认,把袁空青逼下山去是一件错误的事。
门中族叔还将所有过错都归咎于她,道:“现在外头有关我袁氏的山门地图,定是那些叛逃的外姓弟子流传出去的,要不是她当初执意收那些外姓弟子,也不至于如此!”
袁氏地图在江湖上传有许多个版本,听说还有一个版本是袁氏被赶下山的前家主亲自提供,这个版本的地图在江湖上还卖出了不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