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每天都想弄死我/权臣每日发疯一问:夫人想死吗(1269)

作者: 千苒君笑 阅读记录

“至于薛大夫,袁氏长老们待他如何,长老们最清楚;可他看在我师父的面子上,仍愿意出手救长老一命,长老们可曾因此而心怀感激过?”

长老抿着唇,未有一言。

苏如意道:“他们的意志,向来都是无愧于己心。师父将袁氏兴衰视为己任,将袁氏族人记挂在心,长老有危她不会袖手旁观;“薛大夫敬重师父,只要是师父在意的便是他在意的,故也是遵从内心。只是最后,他们都离开了袁氏。”

他拎着药箱,站起身来,神色温和平淡,又道:“我没有师父那般大义,也没有薛大夫那般好说话,更没有大夫那般悬壶济世的觉悟,长老请见谅。”

他转身回屋,长老怎能甘心,怒道:“苏如意,你知不知道,你如此行径,不忠不义、不仁不孝,空学一身本事,枉为人徒!你见死不救,与帮凶何异?!”

回应长老的是苏如意的关门声。

长老来请苏如意失败,不论那位病重的长老病情如何严重,也不论门中弟子如何议论纷纷,后来苏如意当真没插手。

别说插手了,他连面都没露一下。

那位长老最终病重难愈,没能熬得过一个月,就去世了。

长老们本以为,人命关天的事,苏如意总归是要管一管的,可谁都没想到,他竟能从头到尾袖手旁观。

此人真真是冷血残酷至极!

等处理完那位长老的身后事以后,其他长老们对苏如意严辞厉色地讨伐,公告师门上下,说他是个欺师灭祖之徒,这样目无尊长、大逆不道的人,将来定是个祸害。

只不过讨伐批判得再凶,也没有长老说是要把他给驱逐出山去。

且不说苏如意愿不愿意走,长老们也害怕,他真要是下山去了,跟袁氏为敌,只怕后患无穷。

所以这等孽徒还是照看在山上最为妥当。

第1701章 省心通透

为此长老遣门中弟子一天十二个时辰轮番看着苏如意,苏如意去哪里,身后都有人跟着,只不过他干什么的时候,却没有弟子敢阻拦。

通过这事,长老们也彻底意识到了山中无医的严峻性,今日是那位长老病故,下一个说不定就会轮到自己。

故而,长老召家主合议,很快下了决策,从门中选出一些弟子来开始正式研习医道。

只不过医道对于袁氏而言都还只是起步,真正愿意入门的弟子很少。

家主细算了一下,而今袁氏的弟子和当初袁空青在的时候相比,已经少了将近一半了。

只有坐上了家主之位才发现,这个家主不是那么好当的,袁氏现在就像一个烂摊子,越收拾越走下坡路。

如此坚持了小半年,家主也坚持不下去了,终于向长老们提议道:“要不,将袁空青寻回来吧。”

后来,长老也派人下山打听过,袁空青在江湖上是一点踪迹都没显露过。

管事也去向苏如意打听,苏如意道:“我说我知道,你信吗?”

管事想想也是,那位家主都已经下山这么久了,入了江湖,定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她又没与苏如意通消息,苏如意又如何得知。

所以家主只能偷偷让人在江湖上慢慢探寻袁空青的消息。

焲朝国君,比苏如意还要大两岁,如今已是一个俊秀端正的成年男子。

他父容貌本不差,母后又是芙蓉海棠一般的娇艳,即便已是妇人年纪,却依旧温柔美丽,故而这位年轻的皇帝模样也如画一般令人赏心悦目。

焲朝太后,算是有史以来最省心少事的一位太后了。

她自己过自己的日子,从不过问朝堂上的事,就连后宫里也一派风云祥和,一年到头都起不了什么事端。

毕竟后宫里还没有皇帝妃嫔,只有她一位太后。

皇帝是她从小教养在身边的,也养得一副和她一样省心通透的性子。

关于皇帝的出身、打从出娘胎以后的经历,太后是一点没有瞒着他,前情因果都跟他讲得清清楚楚。

皇帝也就明白了,自己这个位置,是捡来坐的。

所以心态要放平,不要因为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觉得天下都是自己的。

因为他没有付出过一点劳动和努力,完全是胎投得好,加上运气好,才被相爷拎上来的。

这天下本来是相爷打下来的,相爷自己不想坐罢了。

相爷要是想坐,还有他们娘儿俩什么事?

皇帝也了解到,以前还是相夫人救了他母后,故而他才得以顺利出生的。

皇帝性情随母,故而对相爷相夫人十分亲近;甚至于他要封相夫人做一品国夫人,要称呼相爷为相父。

为此,满朝文武反对声甚大。

苏槐并不热衷什么相父,陆杳更不热衷什么国夫人,皇帝在请示苏槐意见时,苏槐道:“我不想要儿子。”

此事这才作罢。

皇帝这样的举动,落在一些朝臣眼中,那就是亲奸佞远贤臣,是昏君行径。

好不容易等到皇帝及冠成年了,奸相也把持了朝政二十年,朝臣们就联合请谏皇帝,为了江山社稷,要将皇权收回来,应当掌朝理政,还天下海晏河清,而不是任由奸相摄政,搞得君不君、臣不臣,朝堂一片乌烟瘴气。

皇帝听后,点点头,道:“爱卿们的设想很美好。”

朝臣一听,有些激动,连忙道:“此事需得从长计议……”

皇帝道:“可是我不敢。”

朝臣们:“……”

皇帝又问:“你们敢吗?”

第1702章 根本带不动

朝臣道:“皇上难道就不想维护皇室正统、使皇权永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