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奸臣每天都想弄死我/权臣每日发疯一问:夫人想死吗(1285)

作者: 千苒君笑 阅读记录

现在季文才被苏阮随随便便就忽悠到京城来了,等着他的结果可想而知。

要是一刀砍了他,都算对他发善心了,只不过苏家儿郎会把他带到京城来,必然是不想轻易杀他的,怕是多半要玩废他。

皇帝不由又感慨,这苏家的儿郎,真是轻易惹不得。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自打苏阮进宫以后,季文才就再也没见过他了。

季文才为了找他,还去了宫门附近,只不过被宫门侍卫给打出来了。

他在宫外蹲了好几天,都没能等到人出来,正心灰意冷之际,就被苏胤接手了过去。

他后来才如梦初醒,想他为了红颜知己,不惜妻离子散、亲朋皆弃,没想到红颜知己转眼间进宫当了娘娘,而他却如丧家之犬一般。

他在苏胤这里,苏胤也未曾对他用刑,只是闲暇之余,听他骂骂奸臣国贼,再跟他聊天谈心,没多久季文才就怀疑人生怀疑自我,最后疯了,落魄街头。

一开始他骂奸相骂得轰轰烈烈、天下皆知,可到最后又有谁人知道他下落何方。

季文才过后,那些文人们是心有灵犀地沉寂了好一阵子,整个大焲仿佛对奸相的骂声都偃旗息鼓了下来。

苏阮约摸是在江南偶遇了眠眠的缘故,使他回忆起不少儿时的事情,他甚至想起儿时托眠眠的福,得以品尝到不少海上之物,从此立下豪言壮志,将来要住在海上。

他们的口味相近,虽然眠眠大他几岁,但他俩总能玩到一块去,所以现在再遇到,她也仍是给人一种惬意自在之感。

苏阮回想起自己的初衷,到如今,他已长大成人,住海上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外出去看看江湖四海,总不在话下。

故而在京没待多久,他便打算一人出门游历去。

对此,陆杳答应了,嬷嬷们却很不放心,道:“夫人,大公子如今未归,二公子也要出远门,夫人把他留在身边多好。”

别人不知道,但嬷嬷们却是清楚得很,二公子是夫人亲自教养的,厉害着呢,不光光是本事好,读书也不差。

他科考的时候要是全力以赴,那定然也是进士的。

只不过他志不在朝堂,愿意给三公子让路罢了。

陆杳道:“他和老大老三相比,更不爱受束缚一些。出去看看也好,找找自己往后的路。”

孩子大了,总不能一直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总要展翅高飞的。

第1727章 各有自己的天地

在苏阮这件事上,苏槐和陆杳的意见出奇的一致,甚至于苏阮来向他请示时,苏槐都没犹豫一下,松口就准了。

苏阮得到爹娘同意,便回去准备。

剑铮剑霜看在眼里便油然而生出一种感觉,主子之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大概是生怕自己犹豫一下下,二公子就反悔,不想走了。

主子看起来是恨不得二公子今天就走,连夜马上走啊。

剑铮剑霜很是不舍,也不解,道:“主子为何不留下二公子?”

苏槐道:“留下他,啃我老吗?”

剑铮剑霜:“……”

苏胤得知二哥即将出远门,也十分坦然地接受,苏阮收拾房间时,他就过来坐了一会儿。

苏阮道:“我的书房你也可以用,房里收集的书虽不是你喜欢的那些经史典籍,但也有些趣。”

苏胤点点头,道:“我知道。二哥一路平安,在外久了,也要记得回家来看看。”

苏阮回头看了看他,笑道:“你不留我?”

苏胤道:“你心向自在,留在这京都非你志愿,倒不如去寻自己的天地。”

苏阮心想,有这样一个弟弟,是不是过于省心了。

苏阮道:“家里爹娘就交给你了。”

苏胤随手翻开一本书,边道:“放心吧,爹娘不用交给我,他们不嫌我们拖后腿就不错了。”

苏阮扬了扬眉,道:“说得也是。”

苏胤道:“只不过我会一直在家。”

苏阮也知道,这京都就是他的天地。他们兄弟三人,有一个留在家,也让人安心。

苏阮走的时候,在马鞍上挂着一个包袱,他一袭红衣,背着一个斗笠,牵着马便去了。

苏胤留在京中一边长大一边继续做他的翰林院小学士,没过两年,就从小学士晋到大学士。

他这大学士看似只是一个闲差,在翰林院里编撰经史典籍,后来又负责草拟御旨,其余的并不沾染多少朝堂事。

他仿佛也并没有表现得很热衷。

他整日都在翰林院里览阅书籍,倒是同僚喜欢来向他请教,他出的主意总能让同僚完美地解决当下之事。

渐渐地,同僚们都晓得他计策良多。

朝中老员们自然也知晓,这奸相的儿子岂能是善茬儿,因此他们都极力避免苏胤触碰朝事,当个没有实权的翰林院学士就够够的了。

可朝中一些后生官员,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实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就私下里偷摸着去探苏胤的主意。

苏胤十分乐于助人,给年轻同僚们出的法子从无差错。

后生官员们甚至因此立功,获得上司褒奖。

所以明面上后生官员们都不敢堂而皇之地去请教苏胤,但背地里总是隔三差五地有所往来。

苏胤即便身在翰林院,也能通过同僚们大概知晓朝中各事。

京中依然是繁华如初,富家子弟、官家公子们也依然是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那些花柳场所悄无声息地流传起一种东西,名为醉狐仙,得到许多年轻公子哥们的极力追捧。

为此,那醉狐仙奇货可居,听说千金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