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每天都想弄死我/权臣每日发疯一问:夫人想死吗(699)
良久,皇帝道:“朝廷不可再断其粮草逼他就范,他手握大军远在疆外,还能有什么法子治住他?”
长公主道:“那前线大军,虽受他掌控,可却不是人人都齐心向他。”
皇帝抬头看她,长公主又道:“苏槐军中有一将,一心只为效忠皇兄报答朝廷,已潜伏在相党中多年,如今正是可用之际。”
皇帝心下明了,长公主早前暗中发展朝党,那人恐怕是她安插在苏槐党羽中的人。
现如今他们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保宗室朝廷,有些事也就不必捅得那么明白。
皇帝神情一动,道:“你有何良策?”
长公主道:“有他在,在大局将定之时,让苏槐战死沙场,也不是没有可能。
“皇兄另可让此人传道密旨与广宁侯,广宁侯早已与相爷决裂,又是由皇上亲自提携的,若允他来日的大将军之位,让他联手铲除苏槐,更多几分成算。”
皇帝听此一言,整个人都精神了几分。
他思来想去,此计确实可行,当晚便拟下密旨。
只要能除苏槐,就能除他心腹大患!
长公主从皇帝那里出来以后,回到自己寝宫,身边亲信方才道:“长公主培养的人,好不容易顺利潜伏在相爷身边,如此透露给皇上,眼下皇上用得着暂且不说,可他心里定然明白,长公主暗中沾染朝政的,这不是暴露了么。”
长公主道:“养兵千日终须一时。等除掉了苏槐,再论其他也不迟,否则他若不死,大家都睡不了一个好觉。”
亲信道:“长公主何不暗自传令让前线的人行动便是了,却要经皇上这道手呢?”
长公主道:“这毕竟是朝堂上的事,就让朝堂上的人对决,与我何干。”
要是斗死了苏槐还好,可若斗不死他,经了皇帝这道手,她也可避免被卷入其中。
至于皇帝知道她暗涉朝党又如何,只要苏槐一死,后患一除,他这副身体如风中残烛又能撑多久?
转眼,焲军又攻下云金两座城池。
云金大军士气大损,已不能敌。
云金各处开始募兵,可依然十分低迷。
敬王日夜不休地筹谋部署作战计划,却仍旧回回被焲军所攻破。
他着了风寒,军帐里时至半夜还亮着灯,里面时不时传来他的咳嗽声。
咳得狠了,就停不下来,似要把心肺都咳出来一般。
他眉宇间一派阴郁,打从那次云金全面溃败以后,就不曾舒展过。
或许他已经料到,终将是个什么结局,只是或早或迟而已。
到眼下这局面,再想求和是不可能的了。
苏槐统帅大军,打下了云金过半的国土,别说他不会罢休,焲朝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
焲军中,有一位姓刘的大将,当初被召集赴战时,他所带领的是一支屯兵地方的两万人军队。
随苏槐征战以后,作战英勇,甚得器重。
然,他在地方屯兵多年,暗中实则是效忠于长公主的。
当年长公主随皇帝前往地方巡查,刘将军得以面见长公主,结下一段情谊。
这些年他也一直听从于长公主,蛰伏等待时机。
第957章 以一人换一国
在收到朝廷密旨的时候,刘将军就知道自己的时机到来了。
等完成使命、来日进京,他便能一飞冲天直上云霄。
另一份密旨,由他交于广宁侯。
广宁侯看后,沉眉不语,只将密旨烧毁了去。
刘将军道:“听闻此前侯爷与相爷曾交好,却因相爷不肯放权与侯爷而分道扬镳。你我皆食朝廷俸禄,理应为君分忧。
“待此次事成之后,侯爷再无需处处仰仗相爷鼻息,将来坐镇朝堂无人敢不服。”
良久,广宁侯压着声音道:“我自是效忠于朝廷的。没有朝廷也没有我今天。
“只是,相爷心思深沉,谋算万无一失,想让他战死沙场,又岂是那么容易。”
刘将军道:“侯爷与相爷交过,应是对相爷行事有两分了解,有侯爷相助,必事半功倍。我等且静待时机。”
顿了顿,又道:“要不要从相爷的未婚妻那里下手?”
广宁侯看向他,眼神沉沉,道:“你想死吗?没见他那未婚妻在战场上鬼神皆杀吗?”
刘将军道:“那确实是个难搞的女人。”
广宁侯道:“既然要等待时机,就不可轻举妄动、打草惊蛇。”
两人密议一番后,当下散了,了无痕迹。
敬王修书往云金京都,做了些安排,由皇帝亲启。
皇帝看过以后,满腔愤恨不甘,却又仓皇悲凉。
敬王信上安排,若是局势不妙,当保全云金宗室。
眼下趁着焲军暂且还被他阻拦在前线,朝中君臣撤退还来得及,不然等焲军彻底攻破了防线,再想保全就晚了。
皇帝痛心疾首,自是知道敬王隐忍多年,他踌躇满志皆在天下,若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了,是绝不会出此下策的。
说明这次他们将要彻底地败了,连他最得意骄傲的儿子也无法挽回。
可好不容易经营下来的家国基业,怎么可能说弃就弃。
云金朝中已不断有大臣提出主动休战,到最后见前线伤亡极其惨重,局势风雨飘摇,皆纷纷谏言:“皇上,两国交战,苦的是百姓,再打下去,我云金只怕生灵涂炭、一片焦土!皇上,我云金……投降吧!”
求和是不可能的,唯有投降,分定了胜负,兴许还有可能休战。
后来敬王在前线接到朝中传来的消息。
消息不仅仅是传给他的,还直接传给了焲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