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每天都想弄死我/权臣每日发疯一问:夫人想死吗(811)
他们回家调整以后,又各回各部,朝纲朝务都按部就班地继续起来。
而宫里一晚失了两场大火,静妃和小皇子侥幸无恙,但长公主却丧生火海,只是当时朝臣们自顾不暇,也没有心思来探查追究。
静妃原本很有些忐忑,但是后来她发现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根本都没人提这事。
于是这件事也就慢慢地风平浪静了下来。
她相信,有相爷在,一切都会被安排妥当的。
甚至于长公主的身后事,按照礼制,她本应该是要入公主陵寝安葬的,可长公主的寝宫里被烧死的焦尸有那么多具,究竟哪一个才是长公主?
彼时,那一具具焦尸就摆放在殿上,请求苏槐定夺。
内务府的太监和礼部的官员皆在场,太监小心翼翼问道:“相爷,若分不清哪个才是长公主,那可要将他们全部厚葬入公主陵?”
苏槐看向太监道:“全部厚葬入陵,是要让他们下去抢长公主的风光吗?”
太监连忙应道:“奴才不敢。”
苏槐看了一眼这些焦尸,然后随手指了指其中一具,道:“将长公主葬入陵寝,其余的送乱葬岗。”
太监和一干礼部官员都应下,抓紧去处理长公主的后事去了。
除了送去陵寝的焦尸以外,其余的当天被丢去了乱葬岗。那里黑鸦成群,极其荒芜。
尸体一经丢下,就有一群一群的黑鸦飞拢过来,停靠在焦尸上,一时没有开动,似乎在判断这个东西到底能不能吃。
下山回宫的太监路上小声唏嘘道:“纵长公主再怎么金尊玉贵,临到头却也死地恁的落魄凄凉。”
同行太监道:“最后好歹也是葬入了公主陵的。”
那太监小声道:“葬入公主陵的能是长公主么?”
同行太监道:“怎么不是,相爷亲手指认的,岂会有假。”
那太监道:“可相爷指的分明是具男尸。”真正的长公主尸体,却是混在那些宫人尸体中,才被他们抛到了乱葬岗。
同行太监脸色变了变道:“你不想活命了?相爷说他是,那他就是长公主。”
就着当口,谁敢质疑相爷,除非确实是活得不耐烦了。
同行太监又道:“别说长公主,就是皇上,如今也是由相爷定夺的。”
太监们只敢在宫外小声议论两句,等回了宫,是一个字都不敢再提了。
第1107章 我想结婚
再说皇帝,自打上次宫宴以后,被送回寝宫连床都下不了了,整日靠着汤药吊着,寝宫里轮番有太医值守照料。
趁皇帝醒着的时候,也会有太监进寝宫来,在他耳边禀报宫里边的情况。
比如皇帝正吃汤药,太监进来冷不防来一句:“那晚皇上回寝宫后,长公主宫里起了大火,长公主……”
皇帝声音粗哑,抬起一双发青的眼睛,喘着气问:“她怎么了?”
太监道:“长公主殁于大火之中。”
虽说长公主于他无多少血脉亲情可言,可到底是皇家人,难免有种兔死狐悲之感。
皇帝胸口大为起伏,一手拂开面前的汤药碗,颤手指向殿外,具体也不知道是指着谁,“他……他竟然敢!”
然后话音一落,腿一蹬,人就昏死了过去。
太医连忙又上前救治。
好不容易缓过劲儿来,太监又到跟前禀说道:“此前文武百官都被相爷给扣在了殿里,现在他们全都被相爷放出宫去了。”
皇帝面目发青,道:“那乱臣贼子会这么好心?”
太监道:“文武百官要想好过,就不得不向相爷表忠心。朝臣们到后来陆陆续续都低头了。”
皇帝一听,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越来越想不通,突然吐出一口老血,又把自己气昏死过去。
奸贼窃了国,而今他又是油尽灯枯之身,还能奈他何?
皇帝一病不起,且一日不如一日,宫中人人皆知,是捱不了几多时候了。
宫里开始慢慢筹备起了皇帝的身后事。
宫里筹备丧事的同时,相府就开始筹备起喜事。
现在宫外人人都在谈论,相爷和他的未婚妻多半是要成婚了。
因为相府八字先生都请了好几个。
据说就是替相爷和他的未婚妻合婚择良辰吉日的。
百姓们就感到纳闷儿了,有人问:“合婚就合婚,用得着请好几个八字先生吗?”
有人答:“这你就不知道了,合来的八字相爷不满意呗。”
还有人私下里透露:“据说先生合来的八字,相爷要被他的未婚妻给打压不说,这婚期吉日都要排到年底和明年去了。你说相爷能满意吗?”
人们就更稀奇了,道:“我还是头一次听说这八字不合还可以重新算的。”
“这有什么,别说八字了,大家命都是握在相爷手里,还不是凭他高兴。”
这一说,人们都觉得非常有道理。
又有人道:“可我听说,宫里的快不行了。”
“可不是,宫里边都出来采办东西了。”
“那真要是皇上驾崩,便是国丧,国丧期内不能婚嫁,相爷是不是想赶在国丧之前娶妻啊?”
“你们觉得相爷会在乎什么国丧不国丧的吗?”
“就是,要是相爷选的吉日正好赶上那位的丧日,相爷能在他坟头上结婚你们信不信!”
“这个我们都信!”
于是乎甚至有人怀疑,相爷对结婚吉日这么挑三拣四的,莫不是想选着皇帝大丧的那天来大婚?
毕竟这么变态的事,相爷向来干得得心应手。
彼时,相府里又请来了一位八字先生,苏槐和陆杳正在厅上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