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279)

作者: 不问客 阅读记录

他笑着摆摆手,“其中爱卿定然是有误会,待朕召白卿家入京,即可知晓情况。”

韩昭鸿不怕他不信,事情表面看的确如此,只是内情有待商榷,不过话不能这么说。

他万分担忧地惊道:“陛下不可!江南道距离京中过近,海船疾行时,不到半月即可抵达,万一此獠真有反意,莫不是要引狼入室!”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务之急还是平稳拿下江南道才是正解!”

这话说的也对,但凡建元帝没接到密信,他都要怀疑一二,然后暂时着人接管白楚寒的军权。

就算不接管,也要趁此时机派锦衣卫和钦差查办,期间种种自然有韩党插手机会。

韩党把持西北边军太久,对关内和江南道被白楚寒所统领极为不乐意,尽管后者以水师为重,关内和江南道多半是其他老臣都督提拔上来的,但韩党仍视白楚寒为眼中钉,恨不得每处都要挑他问题。

可惜白楚寒近年来多半是训练水师,不然就是在岭南买船买火药,没怎么插手江南道的事情,实在找不到缝隙下手。

如今朝王家下手,正是获取军权的好时机,只要君臣生出间隙,韩党自有机会谋取一二。

短时间内仅能做个小官也无妨,韩党出力给人刷出军功,一步步将人推向高位即可。

韩昭鸿盘算得极为仔细,甚至连如何送军功都想到位——王家多年下来养的水贼与勾结的外族人是时牺牲一波,为成就他们的大业,拿来一用又怎么了?

等江南道卫所变成他们的囊中之物,再行商议也无妨啊!

何况王家不是早早找到出路,夺取岭南精盐制造之法去了?

这点小牺牲自然不在话下,可以说他们也是帮王家收拾首尾,去除一个大祸端。

想的很好,奈何建元帝却坚持道:“王家商队乃是朕当年一手提拔的皇商,若是有事,自是会直接上书言事。眼下朕未曾接到此事的公文,五军都督府处尚未给出消息,想来不是大事。诸位爱卿莫要听风就是雨,火烧火燎来此,待到事后发现误会,岂不是要朕与白卿家离心?”

韩昭鸿此刻已是察觉不对,却听建元帝道:“但韩爱卿所说也并无可能,既然如此,来人。”

他声调略高,传出门外,早早候在外界的带刀锦衣卫入内,等候建元帝吩咐。

“召白楚寒与王靖誉即刻入京,不得耽误。唐信,你亲自将朕的旨意传给两人,必要时刻,允尔绑人入京!朕要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如此大的动作竟是不上报内阁,还要累韩首辅与朕操心至此。”

韩昭鸿这下确定建元帝必然是有诈!

若非如此,建元帝好歹是走其他卫所的路子,而非是锦衣卫过去请人。

论理,锦衣卫哪儿能请右军都督入京,起码也要来个五军都督府的老臣前去压阵才行!

除非是建元帝清楚此事内情,知道锦衣卫请的是王家而不是白楚寒!

以白楚寒的官职来讲,锦衣卫也确实智能请人入京,建元帝允许绑的人只能是王家!

随行的朝臣后知后觉,原以为建元帝对他们避之不见是此行磨难,谁能料到事情在这儿摆了他们一道!

韩昭鸿当即要再行反驳,可他刚刚张嘴便是闭上。

建元帝心有怒火,然身为天子,必要喜怒不形于色,他仅仅是一眼扫过在场众人,将他们神色收于眼底,一笔一笔记上。

众人皆是能感受到建元帝目光之中的沉沉杀气与警告意味,彼此心知肚明,眼下只不过是保持面上和平而已。

待到白楚寒与王靖誉入京,笼罩在他们头顶的大网才会显露真实杀机!

待到人出了行宫,韩昭鸿袖中紧握拳头才松开,马车之上,他目光沉沉看向行宫方向,仿佛能透过车壁与行宫院墙看到建元帝的表情。

随行众人愤懑不平,恨不得当即要将白楚寒斩落马下。

韩昭鸿确有此意,回到府中,他暗暗传信顾念瑾,着人在半路伏击白楚寒等人。

在白楚寒面前,江无眠等人的威胁也是可以向后延迟一二,毕竟白楚寒这厮才是建元帝与韩昭鸿等人交锋的中心,等到入京后,就是白楚寒带着王家与一干证据绞杀他们!

顾念瑾接到消息暗骂一声老狐狸,被人抓到首尾,受罪上刑的是自己,韩昭鸿又是个清白首辅。

但他也不敢不出人,因王家那笔烂账里面还有自己的一笔,当年伏击南下钦差就是他们两方联手。

王家落在白楚寒手中,自己的把柄就是明晃晃送上门去,指不定哪天就要暴露人前,还是如韩昭鸿所言,直接伏击半路杀人方便。

目标不是白楚寒,重点是击杀王家知情人士,抹除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正当各方行动之时,江无眠与白楚寒等人也在收拾证据,预备北上。

王家牵扯甚广,但江无眠这的案件倒是能先一步了结,他先带部分证据入京,等缺失哪部分证据时,再让建元帝下令松江府处协助,到时两案合并,也好处理王家。

“都督,有人自京中而来,说是带陛下谕旨。”

“京中来人寻我?”白楚寒闻言,与江无眠对视一眼,“若是所料不差,应是陛下宣召我等入京。”

说话之间,他道:“请人入内。”

果不其然,等锦衣卫念完陛下口谕,白楚寒便知此事合该入京做一了结,建元帝这是完全不想忍韩党一行人,要借王家之事发难。

此番入京,怕是一场苦战。

思来想去,白楚寒点了数十艘护卫船,在不影响松江府的情况下,抽调五百来人,打着护卫的名义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