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五年基建,三年种田(420)

作者: 不问客 阅读记录

京中各大酒楼的生意岂不是要红火不断了?

转念一想,这算不算是变相的带货?

就算王爷当不成太子,转行去当带货老饕也不是不行,他的身份注定能接触到更多的食材,也有能力推行某些动植物的养殖种植。

有好处自然有弊端,吃的东西具备地域性和季节性,万一有什么不开窍的基层官员铁了心要在北方冰天雪地种植热带水果,那当地百姓还有活路可走?

不是江无眠把人想的太过没有常识,而是这事儿总有些蠢货干得出来。

他还能举出实例来,远的不提,就近处的刘问崖一事。

刘问崖找学子作弊,中间有中介——又称掮客、经纪人——拉线,这地位太低要如何接触到刘问崖这等身份?

弄虚作假,搞个祥瑞,比如说一夜之间八月开桃花,异况是吧,快快上报!

事情传到刘问崖耳中,他自然是要一探究竟,接着就歪七扭八搭上了线。

真相是,当地的桃树全是现挖送来的,在八月时候移植,开的花是绢花——绢还是自岭南买的,便宜量大。

为杜绝这般弄虚作假的事再度发生,江无眠势必要做好万全准备。

就算王爷登临不了太子之位,这等事情最好还是杜绝,毕竟建元帝老了,老了就有执念、有恐惧、有百般渴求。

这般祥瑞展示出来,建元帝再展示一下他的态度,那大周上下全是冒出来的祥瑞了!

解释各种江湖骗子横行,若是再来个化学、魔术手段和口才都不错的,被建元帝奉为国师,乐子就大了。

光是想一想到时要辟谣斗法的画面,江无眠都觉得窒息。

故而,在事有端倪之前就掐灭这点萌芽,势必杜绝任何“祥瑞”的出现!

厨娘端来煮好的玉米,江无眠掰开下到锅里。今儿吃的海鲜锅,除了部分食材不能一块下锅之外,大部分能一块吃。

蘸上调出的芝麻酱,鲜香醇厚,再喝一盅烫好的黄酒,别有一番滋味。

师兄弟两人吃的津津有味,宫内带来海鲜的王爷本人啃着宫内御膳,不时应付建元帝的问话,吃得战战兢兢,恨不得立刻消失在桌上。

除却建元帝时不时挖坑以外,还有来自其他并不亲近的兄弟的刁难、一些面上恭敬暗中阴阳怪气、随机熊孩子发问。

对此,王爷回答格外耿直,直到噎人,以至于往常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的家宴上竟是难得冷场。

建元帝:“……”

人品不错,就是脑子不太行。这样的太子真能扛起大周做事?

这回换了建元帝发愁。

第241章 律义

京中年关过得红红火火,好似没有发生一点意外,所谓的科举舞弊更是无稽之谈,有种诡异的平静。

江无眠奏折写了一道又一道,斟酌用词。

不出意外,建元帝年后将会昭告太子人选。下一代君主性情人选如何都是未知数,还不如选磨合得较好的现任君主。

律义的规定能简单推动,然真切的执行却是不行,庞大的疆域和关系错综复杂的官场都是阻碍。

律义规定再详细,执行者都是人,是人都有七情六欲,是人都会沾亲带故,执行起来便有差别。

因而,还是要监管得当才行。

江无眠又看了一遍奏折,确定自己想动的地方已经动完,再无疏漏,搁置一旁晾干,待到年后呈交建元帝。

放下笔,白楚寒便递过来一沓试卷,“此人倒是有你三分风采,另一篇自也不错,只是文章略有滞涩。”难说是后天改成的风格还是看过江无眠文章后便决心投向江无眠这条务实的路。

江无眠府前有两个竹筐,只是这竹筐今有一道入口,没有开口。可将自己的文章投入筐内,让人点评,最为热闹时,两个竹筐几乎是一天三收都不够。

后来偶见江无眠批阅,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没有反响,投递之人便少了许多,江无眠仍然命人放了两个竹筐,风吹雨打都变色了还是那两个,完全不改。

几年下来,坚持的人仅剩下几位,剩下的都是不信邪非要死杠到底的。

不是不想批,而是没时间,最近一年来更是身上有大案,家都没住过几天,醒来就是衙门,实在忙碌。

因而拜托隔壁白楚寒筛选一二,从中挑出一些能入眼的文章,他再行批阅。

要说写文章的水准,白楚寒曾也是个中翘楚。谢砚行当年不是白教的,即便是投笔从戎,文章上的功夫也没落下,不然谢砚行第一个饶不了他。

以他的目光来看,挑选的文章不会有大错。

江无眠饮了一盏茶,先行看了文笔滞涩的一章,不到一半便道:“行笔略有缺。”

所学的与一贯坚持的观点碰撞,因而这篇文看起来极为拧巴,观点是一,论述则是二,如何能说到一起去。

且看字迹和落笔,江无眠思索片刻就想到了一人,“算来应当是你我师侄。”

他两人没徒弟,但不代表谢霄就没学生,尤其是谢霄折腾起来江南,自觉孤家寡人难以奋斗,于是挂了江南书院的夫子职位,借此收了几人作学生。

前些年恩科过了科举于地方任职,多在江南,唯独有一人李坚去了岭南入按察司。

看字迹与落笔,应当就是此人了。

白楚寒若有所思,“关河竟不在你择徒之列?”

关河本人的确符合江无眠的部分标准,为人有毅力,极为能忍,学问算不得最为顶尖,但也是脚踏实地务实的人才。

可江无眠并没考虑过他。

江无眠拿出红蓝笔圈点,不像是科举考察文笔才华那一套,在他这儿,点评的规则中,务实一向大过务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