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了太子一刀后(31)
这个借口实在蹩脚。
所幸姜小姐财大气粗,并不在意多给人一间客房,并且她此刻对成功留住人了十分高兴,于是难得地没有追问。还非常同情地与他说:“汴梁有外域传进来的核桃酥,据说有神效,你可以试试。”
十八幽怨:“……多谢了。”
*
汴梁是水乡,青砖石桥下不少乌篷船。姜府是巡抚的府邸,富甲一方,院落很大,又有韵味。
裴琅的身份不宜让太多人知道,所幸姜老爷子老眼昏花,脑子也不好了,没能将人认出,姜君瑜又编了个姜父的门生,同她一起来汴梁寻亲,可算将人糊弄过去了。
姜君瑜自小就在外祖身边长大,这次去京燮,把两位老人想坏了,缠着她讲体己话。
府内没有地方不能去的,姜君瑜同裴琅打了个眼色,示意他自己去看看。
裴琅也去过不少地方,大部分时间,他会留在京燮,做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有时候会去边疆或者南蛮,不过那里全是烽火,他总是带着目的去的,要么浴火奋战,要么同那些异族诡辩。
这是他第一次没有任何目的地到一个新地方,叫他忽然之间就有些无所适从。
十八被知竹拉去看客房了,他一个人正好站在庭院中央的桃树下。
这颗桃树可能已有百年,春末桃子结了不少,只不过青涩小巧。
裴琅望着最高顶上那片叶子出了神。
“有一千零一十五片叶子。”
裴琅回头,看到姜君瑜背着手,兴许原本打算吓他一跳的,只不过没能成功,有些恼地皱了下眉。
“怎么数这个?”裴琅弯了下嘴角,是一个他经常用的、很恰到好处又很虚假的笑,问她。
姜君瑜奇怪地看他一眼,叫裴琅有些疑惑,歪了下脑袋,看他。
姜君瑜没辙,半是腹诽半是无奈:“太子殿下这么好骗?我真的只是随口胡诌的——正常人怎么数这个?”
裴琅这回是真的笑了,眼睛弯起来,露出一点笑意,连平日不近人情的脸色也少见地多了一点点的温柔。
对,就只有一点点。姜君瑜下结论,咳了几下,走在人前面,很“勉强”地开口:“尽尽地主之谊,我同殿下在我们汴梁转转吧。”
*
汴梁富饶,民风开放,节日众多,姜君瑜此行出门正巧转上善斋日。
“汴梁很信神鬼之说。”姜君瑜低声和裴琅说:“城内寺庙道馆不少,善斋日是给百姓接善的日子,用弓箭射城树上的红绸,越高越得观音保佑。”
裴琅点几下头,眯眼,果然看到树下密密麻麻站了许多人。
“你有射过么?”他问。
“没。”姜君瑜背手,开始找最高的枝头:“那弓很重的,我拉不开。”
裴琅于是收回视线,点几下头。
“诶!”姜君瑜眸子一亮,人潮拥挤,她下意识就拍上裴琅手臂:“我找到了!最高的枝头。”
“什么?”裴琅顺着她的手指望过去,找到了系着最高的红绸,在风中恰好摇曳。
姜君瑜也有一双好眼睛,通透而漂亮,想西域喜欢献贡的紫葡萄。
裴琅听到自己在这双眼睛的注视下,鬼使神差地问:“想要么?”
*
太子殿下不仅饱读诗书,看样子在习武上也花了不少功夫。
他手臂轻轻一拉,就将沉甸甸的弓弦拉了开来。
裴琅的目光平静而温沉,叫旁观的姜君瑜也不怎么为他紧张,仿佛他就该射中似的。
“这还是我娘同我讲的。”姜君瑜突然说:“你能替她射么,她身子其实没有好全,我好久没见过她了,想给她祈福。”
裴琅侧头,将视线从从箭矢移到她脸上。
他没说可不可以,只是须臾之间,松了手。
箭矢破空而去,风声忽然之间很大,姜君瑜只能听到自己耳边呼啸而过的风和沉重的心跳声。
下一瞬,箭尖擦着一根红绸往另一根射去,很快又落在地上。
圆头圆脑的小和尚捡起来,将箭矢展示给众人看。
箭尖上挂着两根艳红的绸子。
裴琅这时候才回她:“好,姜夫人和你都会有的。”
姜君瑜觉得春末的太阳足够温暖,是她最喜欢的事物了,因为就连冷冰冰的裴琅,站在春光下,好像都有丁点温暖的笑意。
第19章
虽已离了外祖家,可姜老爷子还是日日叫人给她房间清扫,是以姜君瑜重新住进来几乎不怎么收拾,只是叫知竹将带回来的东西安置好。
知竹手脚利落地将她的被褥衣裙都收好,又将簪子一件件收起来,最后在桌案上发现两根红绸,举起来问:“是小姐的发带么?”
姜君瑜清咳了一声,伸手过去拿了回来,塞进袖袋里,含糊:“不是,别人送的。”
知竹好奇,忽然想到她今上午出了门,脑子灵光一闪,调笑猜测:“出门遇到了元公子?是他送的?”
迟钝了一两瞬,姜君瑜才想起这一号人。
元越祖父与她外祖是世交,元府离姜府不过隔了条巷子,只可惜元小少爷不喜诗书不想考功名,成日里净看游记,希望有朝一日游山玩水还不快活。
外祖还曾有意外撮合他们,只可惜不舍得姜君瑜早早嫁出去,加上她实在对元越无意,便草草作罢。
姜君瑜无奈:“想什么呢!自然不是。”
知竹看她不欲多说,老实将嘴闭上,不问了。
这倒叫姜君瑜有些踌躇——虽说取得这两根红绸想必对裴琅也不是难事,但是要不要送点东西同人客客气气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