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将军爱上通房丫鬟(64)

作者: 庸人不二 阅读记录

“是啊。”姜二彩哀伤的将头低了下去,又继续问道:“父亲那可有一些新的消息?”

苏母:“我看他近日亦是烦心,连木儿的婚事都无心过问了。估计亦是没有消息。”

姜二彩:“唉......”

苏母:“二彩,莫要焦虑,我们这些嫁给将军的女人,就要有这样的思想,夫君日日在战场上厮杀,作为他们的女人亦帮不上什么,唯有好生将家里后方的事安排妥当,好让他们归来时有一口热汤、一个温暖的床,便是最大的支持了。”

姜二彩:“是,道理儿媳都懂。只是难免记挂。”

姜二彩走过去将桌上的莲子羹端了过来:

“母亲,喝两口吧,早上刚叫丫鬟特意给您炖的,天气凉了,这莲子补气。”

苏母接了过来,用勺子吃了一口,再用锦帕拭了拭嘴角,接着说道:

“二彩,你说这中秋节快到了,那周氏也该回来了吧。木儿的婚事......还有云儿,唉,这个九月真是事事都不顺心啊。”

姜二彩:“按说该回了,这每年团圆的日子,赢妃娘娘恐不好再留她了吧。”

苏母:“要不明日,正好是三十,我们都去灵光寺祈福吧,盼云儿早日平安归来,愿木儿早日大婚,给我们苏府再添个小孙子。”

“儿媳都听母亲的。”

姜二彩觉得甚好,如今她是日日担忧夫君,却无处排解,苏母之提议,正合她心。

苏母是虔诚的佛教徒,每月都会去庙里上香供佛,保佑家人平平安安,在战场上得佛祖保佑,求观音菩萨保佑苏家子孙延绵。

作为一家之母,这些希求就是她生活中的全部。

她就像这个府宅背后的那棵大树,默默的站在身后,庇荫着府里的每一个人。

苏母收起担忧,想着明日在佛祖面前的祈祷。

第39章

灵光寺建在辽城西边的半山腰上,是一间百年古寺。

信主们将通往灵光寺的山路上铺上了一层层的青石台阶,又每隔三年邀请寺庙举行一次翻新法会。

所以,灵光寺虽已百年,但寺体维护的很好,崭新的黄墙青瓦,完全看不出是一间百年古寺。

寺里的方丈亦换过几任,听闻曾经有一位慧光老和尚在百岁之际,坐着圆/寂,样貌安详,似打坐睡梦般。

据说老和尚示此现,只为告之后人:生死无常,人生如大梦一场,莫要执着,可做到来去自如便是真功夫。

当时的皇上闻此异景,连夜赶赴,并亲自提名,将此寺改为:灵光寺。

灵光寺出过几位高僧大德,香火日日旺盛。特别是今日更是七月三十,地藏王菩萨圣诞日,为先祖祈福的人亦很多。

今日苏府全府都出动了,只有苏老将军未来。特别是姜二彩和王曼琴,一个为了夫君平安归来,一个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平安长大。

只有苏木不求大婚,只求能与沈虞在一起。

抬轿的轿夫双脚轻快,似无半点费劲,想必是常年在这山上青石台阶上锻炼出来的生存本领,令人心生随喜。

下了轿子,需再步行几步。

苏景行于前,沈虞挽着王曼琴,苏木随于身后,后面再又跟着石头和玉灵。

一行六人慢慢行走在这山间青石台阶上,望着半山的绿木,清风阵阵,沁人心脾。

林亦可甩下苏风走了过来:

“曼琴,你啥时候跟虞姑娘这么相好了?果然是生意场上的朋友啊。”

林亦可这句话不知是揶揄,还是影射,毕竟生意场上无朋友,只论金钱。

沈虞到是毫不在乎,各种闲言碎语她已经听的心无波澜,于是默不作声不出腔。王曼琴到是笑着回了:

“对,生意场上也能交到朋友。二嫂,要不你也来我们苏饰入一股啊?”

苏景一听,回头望了一眼,又转了回去继续往上走。

王曼琴知道林亦可把自己的嫁妆看的很重,肯定不舍得拿出来交给别人运作,还是拿在自己手里踏实。

别说是苏饰,就是她自己的夫君苏风都别想要到她半分钱,要她的钱便如要她的命。

“那还是别了,我一妇道人家不懂这些生意场上的事,打小也不感兴趣,跟曼琴你是没法比。曼琴,要我说,你这胎肯定是儿子,你说你都三年了,也该有个儿子了。”

林亦可的意思王曼琴听出来了,要钱没有,做生意我比不过你,但是论生儿子,你王曼琴还是得加把劲。

王曼琴笑笑:“二嫂说的是,今儿个不就是来求这个的么。”

王曼琴摸了摸自己的肚子,亦懒得再跟她较劲,这种输赢对她来说毫无意义,自己顾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便是阿弥陀佛了。

入了灵光寺的前门,一行人先于前院的大香炉里敬了香,香的粗细不一,文钱不一,最数苏风的香最大最粗。

迈过寺门,各自便分散开来开始拜佛,王曼琴径直去了观音殿,诚心求子。

老夫人和姜二彩首先是去了大殿,给全家老小求平安,给苏云求平安。

苏景和苏风入了财神殿。

苏木一旁问起沈虞:“我们也去观音殿吧?”

沈虞点头,于是石头、玉灵一行四人又随着王曼琴入了观音殿,观音菩萨分身千万种,既有送子观音,亦有掌管姻缘之说。

苏木和沈虞双双跪下,双手合十诚心下拜三次。

起身后苏木见案前放着一筒签,便上前问庙里的师父,能否摇上一签,师父双手合十,点头示意可。

于是苏木又回跪到垫上,诚心摇着签筒,内心默念着与沈虞白头到老,姻缘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