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给双胞胎姐姐替嫁后(229)

作者: 梅若繁 阅读记录

崔家嫡出的公子现在就剩下他们俩,总要有人继承家业,他还想从军去呢。

不由分说将他塞进马车,上了车之后直奔周府,崔世谨没能逃跑,只好随他一起去拜见周老将军。

周老将军与他在书房一番长谈,出来后啧啧称奇,这位崔家三郎当真是个奇人。

周萱纳闷问:“祖父,这位三公子有什么本领让你如此感慨?”

“此人倒有当年白景的风采,若不知道他出自博陵崔家,我当真会以为他是白家人。”

“像当年的威国公世子?”周萱对这人耳熟能详,之前在军中时,有很多老兵都把他当成神仙崇拜,听说他文武全才,无一不精,学什么都是一学就会,只是可惜了,死在火中。

听说当年先帝对他极好,什么事都会听他的看法,甚至因为先帝的赏识而遭到左相文寅莫的嫉恨。那年白家遭难,唯有他死得最为惨烈。

“是因为他圣上才忌惮双生子吗?”周萱一直对这个十分好奇。

“我看未必,当年圣上与他们也十分亲近,这事你们别到处打听,以免惹出祸端。”

“好吧,祖父。”

“对了,你姑姑派人送来这些,你看看。”老将军把一个长木箱推过去,里面足有十几幅画,都是挑好的人品无可挑剔的世家子弟,“昨日出了那样的事,你姑姑那些心思也淡了些,若是这些你还看不中,过阵子放榜之后,祖父榜下给你捉一个。”

“哎呀祖父。”周萱大窘,家里人为了她的婚事倒是操碎了心。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我看刚才的崔三公子就不错,就是不知道他是否婚配,等会我问问小璟。”

“祖父,我又不是嫁不出去。”周萱满脸通红。

“有看中的人?哪家公子?”周老将军戎马一生,如今操心起孙女的婚事也生疏得很,为此急得几日没睡踏实。如今见她真有心上人,只会为她高兴。

孙女的终生大事始终是他的心病,最初是未婚夫病逝,后来又是边关不太平,一直耽搁至今。

府里没有能撑住场面的女眷也是不便。

府里孤儿寡母多,他就是想在京中找个书生,让小夫妻安安稳稳过日子,若不然军中少年将军那么多,他又何必送她回京,好好挑选未必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孙婿。

周萱知道他想让自己嫁个书生,相夫教子,安稳一生,之前她也是这样想的,若是没遇到韩彰的话。

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家将匆匆送上一份军报,周老将军看后,踉跄两步坐回椅子上。

“怎么会这样?”周萱赶紧从他手上接过军报,震惊不已。

“消息已是五日前,如今只怕越发艰难,北胡此次来势汹汹,不顾冬日严寒将近,叩关而来,必然是得知京城守军薄弱。将军,我们必须尽快增援。”

第115章 第 115 章

皇宫灯火通明, 所有的平静被一卷军报打破。

皇帝刚歇下,李福全拎着灯笼在回廊上匆匆走过,神色慌张, 顾不得仪态,值夜的小内侍推开寝殿的门弄出声响他也不管了。

“圣上,八百里急报。”

虽说皇帝风流又看似老糊涂了,但是,他有一点令文武百官天下百姓称道,那就是极重边境安全,有敌来犯绝对是主战派, 与外族寸土必争, 从来没有过服软, 哪怕之前必须杀死西域王,也能保住西边的安稳。他在位期间, 大盛境内从无战事,老百姓的日子还算安稳, 相比他登基之前的那些皇帝好很多。

因紧急军报而闯寝殿不会受罚。

他没有睡沉, 听到军中急报, 眼睛猛然张开, 用力坐起。李福全赶紧上前撩开床帐,小内侍点燃殿中灯烛,顿时殿中明亮起来。

今夜没有后妃侍寝,皇帝穿着明黄寝衣, 一边示意内侍更衣,一边令李福全念军报。

军报很简单, 与平时军报不同,是用一截染血的内裳布条写的, 上面潦草写着八个血字。

幽燕二城已失,速援。

李福全上前替他整理袍摆,“圣上,周老将军与韩相都在殿外。”

这两位军中重臣消息渠道也十分灵通,几乎与皇帝同时知道军中之事。

“宣。”皇帝已经一身威严龙袍,准备上朝的模样,大步走出寝殿,往偏殿书房去了。

李福全躬身行礼,退出殿外,没多久,周老将军与韩连匆匆进殿。

“周爱卿有何良策。”皇帝首先询问久守北境的周老将军。

“老臣以为调骑兵营先行,粮草随后跟上,从江南调来的北大营新军押送粮草,由禁卫军驻守北大营。”周老将军知道军情当前,时间就是生机,援军越快到达,损失越少。

只不过,骑兵营的守将在宫变那日死了,新任守将对北境不熟悉。京城骑兵营本来就是流动守城,与四大营互为助力,如果调他们出京,担心京城万一有险无法驰援。

境内虽无战事,但是各郡守军主将未必没有许家的人,许家造反逼宫传说中的一万私军及几千死士还下落不明呢。

皇帝看向韩连,他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周老将军年迈,留守京城,臣请前往北境增援。”

看来他也是支持骑兵营先行的。骑t兵营共有两万,是从各地守军挑选出来的精锐,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人数虽少,却是皇帝手中的利器,对于这支队伍,皇帝很明白他们的实力,只是不想让韩连领兵前去。

皇帝沉吟许久,将武将想了个遍,没想出一个合适人选。

韩连在进宫的路上遇到周老将军,与他商量过方案,万一圣让不让他领兵,应该举荐谁为援军主帅。两人也商量不出一个对策来,这时候,互相对视一眼,都安静站着等皇帝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