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书院在古代(134)
安学民想到今早在水泥坊看到的材料,心又动了,恨不得马上就将定江县这寒碜的官道重新修一遍,还想着修到定江县之外去。
但是,他想一想事实,现在确实是什么都还在筹备当中,只能歇下心思,盘算着怎么将青山书院的学子尽快速成,成为一个合格的修路大师。
林清和心惊胆战等着安先生的回答,他真是怕安先生现在就想开始修路,刚才疯狂上头画规划图的时候,他原本是看着挺开心的,现在,呵呵,不这么觉得了。
这火始终是烧到了他的身上。
安先生看了一眼微笑劝解的林清和,老神在在地回了一句,“林院长,行吧,我们等县里招到足够的服役百姓,再开始。”
林清和不着痕迹地舒了口气,“看来安先生心怀百姓,不知安先生在做教书先生之前是不是在工部作事,造福一方百姓呢?”
林清和按照自己的现代思维,随口猜测安学民的职业。
安学民刹时,心都要停止跳动了,怎么突然被发现了,是不是他效率太高了,太心急着修路了,不像个正常的教书先生。
安学民干笑道,“家学渊源,家学渊源,林院长。”
“哦,原来是这样啊,安先生,怪不得安先生一副修路很熟练的样子,原来是家里人有修路经验啊。之前是和令尊一起修过路,筑过水坝,建过房子吗?”林清和一脸好奇地问道。
终于给他碰见个正常的世代相传的手艺人了,多问点,以后争取让安先生的儿子也来青山书院当教书先生,最好能搞起一个建筑学院,给朝廷培养基建人才。
多多把大光的基础设施搞起来,出门方便你我他,在军事上也能比其他国家更快地输送粮食和武器装备。
安学民点点头,然后语速极快地说道,“是的是的,林院长这县里招徭役,肯定很快就能找齐。我每天都来讲一次学,让学子早早了解如何修路,怎么样啊?”
安学民感受到了自己后背划过的汗珠,已经在汗流浃背了,已经在尽力转移话题了,就看林清和顺不顺着他的话题过去了。
千万不要在深究他教书之前做什么了。
万一,林院长真要看出点什么,陛下交给他们的秘密任务岂不是暴露了。
轮到安学民紧张地看着林清和的反应了。
--------------------
第73章
林清和丝毫不知道安学民先生心里在想点什么,他心里还打着安先生儿子的主意,准备给青山书院搞个建筑学院,不行的话,搞个古代版的工科也行。
他如愿顺着安学民先生的话讲下去,“没想到,安先生居然这么慷慨,不吝啬自己的学识,乐于分享并教给学子们,当然能多上一节课。”
林清和小嘴一张一合,答应了安先生的请求,只苦了秀才院的学子们,每天还要多上一堂课。
就是不知道学子们会不会在背后蛐蛐林清和这个罪魁祸首。
安学民眼见着这个话题算是平安过去了,顺着往下问,“我是不是还得找一下胡先生安排,通知学子们这个好消息?”
好消息?林清和突然想笑,“嗯,对,是得向胡先生说一下,让他通知学子们这个好消息。”
林清和估计学子们想杀心都起了。
只不过,不是他学,不是他上课,还不是授课,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果然还是做个院长好,现在都不用上课了,只管着处理大局方向,为书院找资源,找钱就行了。
一连好几天过去了,秀才院的学子们也过上了天天上修路课的日子。
今天终于要结束了,因为县里已经招到了足够服役的百姓来做力夫。
这一次的徭役不同于定江县往日的徭役,是属于官府出面招工,有银子有粮食吃的差事。
官府的衙役一开始上门来说这件事情的时候,百姓还是不相信的,可是一听说是修县里的路,心就放下了一半,修县里的路,起码不会累死。
有百姓好奇为什么要修县里的路,大着胆子询问前来的衙役,“大人,这县里的路不是好着吗嘛,为什么要修?”
“大人说要修就修,问那么多干什么,你们家出哪一个人,快点报上姓名,磨磨唧唧干什么,我还要去下一家。”
那人战战兢兢,将自己的二儿子的姓名报了上去。
衙役跨出他们家的时候,还不干不净来了一句,“有银钱拿,还包三餐,还能回家睡,这么好的差事居然想着推脱不干,要不是县令大人要求从今年的徭役里挑,老子早就让自家人上去干了,轮得到这些没见识的人!”
“就是,真不知道新来的县令大人怎么想的,居然从今年的徭役里选。”
“不说了,赶紧去下一家,县令催得厉害,说马上就要开工了。”
“对对,那修路的图画得可真好看,不知道修完后的定江县是不是也是这么好看。”
两位衙役走远,听不见声音后,那百姓才露出头,放下了自己的心,看来这个修路真是个好差事。
青山书院。
“咳咳,今天就不用听老头子我的讲学了。”安先生站在课室前方说道。
宋离风瞬间就激动了,这每天多上一堂课的日子终于要结束了,真好啊!再不结束,他真的会因为睡不够死掉的。
秋宜年则想着真好,今天可以早点学完其他落下的课,早点睡觉了。
他们两个人的想法是绝大多数学子的想法,只有游承安可惜地想,这么快乐的摸鱼讲学就要结束了。
游承安觉得安先生讲的修路理论知识似乎都蛮容易的,辨认土质水质也是轻轻松松,结合安先生讲的内容一眼就可以认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