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光当然不承认玩弄他(36)

作者: 青砖黛瓦 阅读记录

弥青颤抖着嘴唇:“别说了……别说了!”

他朝乌黑的天空大吼一声,抱住脑袋跑向远方。

原地,聂枢冲得意地看着弥青消失在她的视野,缓缓勾起嘴角。

她心中审判,玄鸟翎是我的东西,别人休想觊觎,来一个是一个,都不得善终。

夜黑风高,雷声阵阵。

九光等了很久,才等到弥青回到小院。

他仿佛被抽了魂一般,从外面飘进来,也并不看她。

九光心中生疑。

弥青恍惚地瞟她一眼,眼里猛地涌起怀疑和退缩。

她敏锐地问:“你今日碰见谁了?”

弥青不回答,不动弹,不敢承认。

九光和缓神色,走过来尽量放轻声音:“你不是去跟中山宗主商量我们的婚事吗,他怎么说?”

弥青眼珠子动了动,欲说还休,最终还是闭紧牙关。

见此情形,九光视线移向它处,不动声色地深吸一口气。

两人以诡异的沉默僵持了一夜。

暴雨翌日,九光醒来便看见饭桌上热气腾腾的粥,还有一盘烤田鼠,仿佛是昨晚的饭菜延迟到今早才吃上。

她平静地洗漱完坐到桌前,对面弥青已经等候多时。

很明显,一夜过后,弥青似乎恢复如常了。

九光偶尔会觉得他真的得了疯病,否则每每崩溃后,怎么能自欺欺人地照常生活,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

弥青如往常一般给她盛粥挟肉,亲近地问:“我做的饭菜合你胃口吗?”

九光扇了下眼睫。

其实她一直都没有说过,弥青的厨艺并不好,也不知道他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或许了无生趣的人,对衣食住行也就不讲究了。

她淡淡道:“你每日打猎做饭,里面都是心意,怎么会不好吃。”

弥青露出笑意,内心的不安消除了五分:“你感受到了我的心意吗?我把我能给的一切都给你了,你不会骗我的对不对,你对我也是真心实意的吗?”

九光抬眼看他,费解道:“何出此言?”

她昨日就怀疑他在外面或许是碰见了什么人,听说了什么话,不然不会这么疑神疑鬼。

弥青噎住,本能地回避着真相。他希望明月永远都不要知道任何一丝隐情,不要跟那些讳莫如深的往事扯上关系。她只需要是明月就再好不过了。

于是他隐瞒道:“没什么。”

既然弥青不愿说,九光也便逼问不出什么,有时候他的固执连她也动摇不了一点。

饭桌上两人继续吃饭。

弥青絮絮叨叨地反复提及同样的话:“我对你的心意就在这一茶一饭中,百年千年都是如此,你不会辜负我的对不对……”

九光端起粥碗挡住脸,敷衍地“嗯”一声。

可惜,早在百年前的玄鸟峰下鸟鸟谷底,已经有人陪她粗茶淡饭,相守百年了。若没有那人,也就断不会有今日的九光。

她未说出口的话恐怕会打破弥青的所有幻想:“弥青,你到底是晚来了一步。若要我感念细水长流的情分,头一个想到的也只会是那人,轮不到你。”

忽略这些思绪,九光问回正事:“你跟中山宗主说了我俩的婚事吗?”

弥青快活地点点头:“说了,已经安排人去筹办了,照着弥鳯的规格来,一样礼数都不会比他少。”

九光满意颔首,佯装小意温柔:“好。”

第 21 章

虽然取得的信任岌岌可危,但九光思索,仅剩下最后两日了,怎么样也得坚持到最后一刻。

而她不知情的变局正在中山另一头上演。

争吵了一夜,见不可能打开石门密室,薄雩琈终于生拉硬拽地把弥鳯带离了天坛,两人都淋成落鸡汤,衣服湿了又干,皱巴巴地挂在身上。

睡梦中的医师被喊醒,叫来给弥鳯鲜血淋漓的手掌上药,

薄雩琈的嫉妒疯狂地燃烧着理智:“你为什么非要打开那道石门?那个妖女值得你这么做吗!”

弥鳯沉默不语,身旁的药师动作也加快了几分,生怕被怒火波及。

薄雩琈眼中含着热泪:“你为什么要把我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不是疯女人,也不是不讲道理,有什么话你不能跟我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说着说着,她捂住脸蹲下来,呜咽细哭。

哭得弥鳯把心提起来,愧疚感充斥他的心腔。他只能语焉不详地解释:“我……如今还不能告诉你,不是时候,我以后一定会把真相和盘托出。”

薄雩琈破碎的声音从她捂着脸的掌心溢出:“你到底知不知道,我有多担心你,你没来校场,眼见天要下大雨,我四处寻你,却看见你在糟践自己的身子,在雨里搬那破石门,你对得起我吗?”

弥鳯一时无言以对,后来只好干巴巴地说:“……其实你不必来寻我。”

薄雩琈抹一把眼泪,仰起脸朝上方喘气,好不容易才止住哭腔。她憋着气看向弥鳯,狠绝地看向弥鳯:“不必寻你?你到底还记不记得,我是你未婚妻,你却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往外推,在你心里我究竟算什么?”

这句话一下子问住了弥鳯,让他怔愣了好一会儿。

薄雩琈挥退医师,起身关上屋门,转回身时面容已经变了一副神色。她仿佛戴上了一张阴沉严肃的面具,抬眼时誓要看破弥鳯的内心。

冲动之下,她想着,今日干脆就把一切都说清楚吧,省得日日备受煎熬,到底她也不是个忍气吞声的人。

“你听好了,弥鳯。”她行至弥鳯身前,一字一句细数他的罪过:“头一桩就是今日的事,你弃我于不顾,却为了那个妖女的事拼命。你说我不必管你,而你却一厢情愿去帮他,在你心里我跟她到底孰近孰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