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回乡后带着全家致富了(672)
身后那老人解释:“是我家里的,我老婆子说要扔掉,我舍不得,就给带过来了。”
毕与方神色凝重,蹲下来细细打量。
“老爷子,可否借我一观。”
成炳添十分大方,摆摆手,“你想看就看吧。”
毕与方虽然不够专业,但这一行待久了,渐渐也有自己的一套法子。
这个椅子破旧,又在人家家里藏着,才无人问津。
但其实并不难认,懂行的一眼就看出了这是紫檀。
他叹了声,大概与他无缘。
见毕与方叹气,那张来子哈哈大笑,“我就说了吧,这就是一张破椅子,十块钱都能买个新的了!”
不少人摇摇头,觉得有些失望,看成炳添那么专业的模样,还真以为能出什么宝贝。
众人就要散去,又听见毕与方缓缓说道:“老爷子,看这风格,应该明代更准确一些,对吧?”
明代的紫檀木梳背式扶手椅,可惜保存不完整。
成炳添见他有些眼力劲,两人简单交流了几句。
那张来子一听,整个人都石化了。
“毕先生,这还真是明代的玩意儿?”
毕与方站起身,点点头,“紫檀木,就是椅子腿断了,可惜了,老爷子能修复吗?”
一般懂收藏的人,不一定会修复。
成炳添点点头,“略懂。”
张来子很快幸灾乐祸地笑了开来,明代的椅子,就卖了十块钱,嘿嘿。
“老李,你要亏死啦。”
方才那老人笑着摇头,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这有什么亏的,卖这玩意儿,只要赚了就不亏。”
手上的东西是真古董还是假古董,那不是他们应该想的事儿。
价格摆在这里,别人买了,甭管是真是假,甭管以后他们能卖多高价格,那都和他无关。
反正被自家婆娘险些丢掉的东西卖了十块钱,怎么叫亏呢?
张来子没在他脸上看到自己想看到的表情,心里反倒觉得不舒服了。
他阴阳怪气地说了句:“也是,毕竟你还卖出去几个东西呢。”
他指的是一一和李媛媛买的那些,这些东西加起来,足足要十五块钱呢。
第724章 当然是我做主啦
毕与方目光落在一一手里的东西,没有贸然开口。
“有这位老爷子在,哪里需要我多事。”
他的话,让众人看向成炳添的眼神多了几分不同。
这一行能让人亏,也能让人一夜暴富,谁都想多结识几个有能耐的朋友。
也许倒腾一件东西,就够自己吃喝不愁了。
张来子屡屡被打脸,脸上的笑容都挂不住了。
尤其是看着那破烂的扶手椅,心里更加不平衡。
怎么人人都能走运,唯独他没有财运呢。
老爷子本想带着椅子回家去,听到毕与方开了口,便将一一手里的东西拿了过来。
他先看了李媛媛的首饰盒,“这风格,倒有些像唐代的。”
唐朝时对外交流频繁,许多西方的东西流入大唐,影响了当时的审美。
这个首饰盒的风格,正是中西结合,花纹繁复,都是怎么奢华怎么来。
张来子嗤了声,你要说这椅子是明代的东西,他信了。
可这老李头就这么一个破摊子,怎么可能同时出那么多宝贝。
“成爷爷,这个是古董吗?和我的吸杯一样?”
成炳添脸色凝重地摇摇头,“不是唐代的,这个是仿品。”
张来子脸上浮现几分满意的神色,他就说嘛。
李媛媛也不失望,她本来就是看它好看才买的。
是不是古董,不影响它好看呀。
成炳添摩挲着首饰盒上面的宝石,低声道:“有些像清代仿品。”
毕与方点点头道:“确实有些像,那时受西方的影响,追求的路线都是奢华的富贵气息,这上头镶嵌的宝石华丽,风格还挺符合。”
成炳添一时间看不出来,将盒子还给了李媛媛,转而看一一的东西。
那对杯子倒是稀松平常,倒是她手中的毛笔……
那笔杆,竟然还是乾隆时期的白地粉彩,粉彩可是当时彩瓷中的主流。
成炳添扶额,觉得一阵头晕,嘴里念念有词。
这丫头走了什么狗屎运,她以为这是捡破烂呢!
“一一,你拿了这个,怎么不跟我说呢?你快说说,为什么选这个?”
一一愣了下,“好看呀。”
“还有呢?”
一一摇头,“没啦。”
光是好看还不够吗?
她还皱着小眉头看成炳添,眼里充满了对他的不满,仿佛在控诉:你怎么这么贪心。
成炳添已经被打击得快要麻木了,人比人气死人。
他哪里是过来淘宝的,他是带这小丫头来进货的吧?
他抿着唇气哼哼,不情不愿将毛笔还了回去。
“拿着吧。”
一一看了他一眼,“这个笔不好吗?”
“好!好极了!”他没好气说道。
毕与方看着成炳添,突然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觉。
他从前就觉得一一的运气好到惊人,让人嫉妒。
之前没人理解他心里的这种酸,现在找到同道中人了。
“老爷子,习惯就好。”
反正他已经习惯了。
成炳添睨了他一眼,“你和一一认识很久了?”
毕与方笑道:“我也是江淮的。”
成炳添点点头,老乡啊。
因为有了一一手中的粉彩笔杆,激起了成炳添的好胜心,他决定再转转。
一路往前走,便和一行人迎面遇上。
毕与方低声道:“这是港城来的公子哥,请了好几个同行的专家,每天都在这几条街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