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系统快穿:我才不当冤种!(132)

作者: 时移 阅读记录

这个时候的李多乐在上初三,和其他跑着去吃饭的初三学生不一样,她总是不慌不忙,甚至还会和弟弟聊天。

在同学和老师的眼里她似乎不受这种紧张的气氛影响。

盛世宇刚进初中,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很不适应,但是有姐姐在还是不一样的。

不过李多乐是有要求的,由于两个人的生活费不一样,李多乐很难吃得好,但是在盛世宇那里就不一样了。

只要盛世宇抱怨自己油水少,那么就有钱悄悄进口袋,如果他抱怨没有买零食的钱,那么就又会有一笔进账。

于是盛世宇就成了李多乐的补给站。

当然,如果盛世宇有求于李多乐的话就会自觉地拿着零食来找他。

这个时候的盛世宇虽说没怎么长高,但是也没有严重发胖,加上学校也没什么油水,整个人形体也还好。

不过因为来到了初中,学校孩子变多,可能会产生攀比心理,所幸他不是在新初中的环境。

在老初中,最攀比的还是成绩。

不过李多乐安抚盛世宇的焦虑,因为他觉得学习方式变了,内容也多了,同时比他厉害的学生也多了。

李多乐教他只和自己比较,不和旁人比较。

毕竟从小学到初中,和初中到高中,学校的规模会越来越大,所以人数只会越来越多。

考到同一所初中和高中,就说明大家资质只会高不会低,如果还按照小学的模式来向外比较就非常容易陷入自己自卑。

甚至觉得自己谁都比不上。

有姐姐盛多乐提前打预防针,盛世宇在面对成绩不如预期的情况时没有那么难过了。

这样一来就不会打击他的自信心了。

只是盛世宇有点担忧,姐姐之前跳级,自己和她只能在初中有一年的时间交集,不免有些不舍。

这个时候的盛家人原本是不在乎盛多乐升不升高中的,但是因为成绩很好,加上还能辅导盛世宇,也就没有人说不让她读高中。

是的,原本的盛多乐在初中的时候成绩没有那么瞩目,但是读高中是有希望的,那个时候的盛家人就想让她读中专。

那个时候的乡村出现过短暂时间的“读书无用论”,因为有一部分的年轻人中专出来进厂工作,得到的工资也有不少。

然而同时期的,非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出来,刚实习的工资和他们差不多,却是比他们多读了几年书多花了很多钱。

所以那个时候的乡村,如果不是考上很有名的学校,基本上是不会让孩子去读的,原本乡村能考上好大学的就很少。

还有就是考二本三本的乡村学生中,有一部分女生会被要求回家帮忙,或者早点出去打工挣钱,理由是帮衬家里。

在这种情况下,盛多乐能读完高中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后来考的大学是个普通一本,盛家让她自己贷款读了。

而这一次,李多乐成绩更好,好到说不定可以拿奖金读高中和大学,所以她没有担心盛家人的想法。

面对不能给自己帮助,甚至还会阻碍的盛家人,李多乐的唯一选择就是翅膀早点硬,可以早点飞走。

果然,那一届的中考,李多乐成了镇上第一,于是连带着盛世宇也被学校的老师们关注着。

他们想着盛多乐的弟弟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家里有个榜样的话。

即使是这么大的横幅挂在镇上,盛家人除了在面临旁人的夸赞时会觉得开心,其他时间并不为盛多乐感到开心。

但是儿子有了 一个很好的家庭教师,倒是挺好的。

第118章 不当扶弟魔(七)

盛多乐并没有去县城升学率最高的高中读书,而是去了升学率第二的高中就读,原因就是 这所学校能给更多入学优惠。

这个高中和老初中一样,管理很严格,狠抓学生成绩,从学生到老师都是以学习为主,以分数为主。

因为到了高中,各个学校都在抢生源,都想要基础好的学生,因此成绩越好学校给的优惠越多。

这个学校是封闭式管理,两个月放一次假,并且绝大多数学生是住宿。

李多乐在这个位面真正了解什么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也体会到什么叫寒窗苦读。

这里的住宿条件可以说是很差的。

但是比初中好,初中的时候他们必须两个人一个床铺,然后一个上下架子床就要睡四个,一个寝室要住二三十人。

现在高中他们都是一人一个床,一个寝室满寝十六人。

住宿条件稍微比初中好一点。

最大改善的就是高中的伙食比初中要好,这个时候的李多乐的身体不论是身高还是体重都增加了,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需要从盛世宇那里拿吃的。

盛世宇就读的学校,现在班上的老师都知道这个孩子是盛多乐的弟弟,于是对他也是十分关注。

盛世宇的座位是挨着老师的孩子的,因此上课提问的时候被点到的几率很高。

不过盛世宇这种被老师重点关注的孩子也有一个好处,他不害怕老师,还能向老师提问。

因为盛多乐是个好学生,盛世宇可以说沾了点光,但是同样的也感到很大的压力。

甚至因为有的老师对他期望过高感到压力倍增,不过这一点李多乐也预料到了,专门让他周末的时候来自己学校看自己。

盛世宇背着书包被姐姐在校门口接进来的时候是很好奇的。

李多乐带着他在学校逛了一圈,看了一下学校的食堂图书馆和教学楼。

两人在操场散步,主要是李多乐和他讲现在高中的生活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