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143)+番外
春兰无奈的摇头道:“好了,水生说的对,你这张嘴,确实要小心。”
云墨想起来什么,问道:“对了,你拿回来的信呢?”
来福想起来,从衣襟里掏出来,递给云墨。
云墨接过来,叮嘱道:“好了,你歇一会儿,就和水生去后房用午膳吧,这里暂时没什么事了。”
“哎。”
水生和来福一起出去了。
苏沐瑶坐在桌前,将信打开。
原主祖父下葬之后,家里一大批仆从被遣散了,剩下的有一个老奴,叫作管叔的,忠心耿耿的跟在原主祖父身边几十年,原主进宫后,由他负责家里其他的事。
这封信就是管叔写的,很厚。
从去年冬,秀女大选入宫后,他就联系不上她和云墨了,这次好不容易有了消息,所以将这一段时间发生的事,都细细复述了一遍。
家里的情况并不好。
首先就是,她才进宫,家里仅剩的几处田庄房产也被舒舒觉罗家侵占去了,因为没个主事的男人,管叔他一个奴才,也说不上什么话。
这个情况苏沐瑶早就猜到了。
接下来,还有另外一件事。
管叔说,他之前典当了一些东西,折成现银,分成三次,托人往宫里送去了。
但苏沐瑶一次都没有收到。
管叔不会说谎,唯一的可能,是中途有人把这笔银子吞了。
但她和管叔见不上面,这件事暂时也无从查起。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
苏沐瑶捧着信,继续往下看,目光定在某处,忽然变得凝重。
云墨她们见她脸色不对,关心道:“小姐,怎么了?”
苏沐瑶把信往外一递。
云墨看完,也不吱声了。
倒是春兰、彩蝶、秋蕊她们,因不知道前事,脸上浮现出不解的神情。
春兰动了动唇,问道:“这信里说的,李将军是谁?”
云墨看了眼苏沐瑶,小声解释道:“李将军是一直跟在咱们太老爷身边的副将,叫李绳武①。”
“因他祖父李绎当初是跟着南明候左梦庚投降咱们大清朝的,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康熙朝的时候,他父亲李起龙老将军有赖于太老爷的举荐,被派随征噶尔丹,后来加一云骑尉。”②
“可惜的是,李老将军因伤病早逝,李家没有人,李绳武将军幼年被咱们太老爷接过来抚养,等同于半个儿子……”
“太老爷带兵镇守甘州时,李将军就一直跟在他身边,太老爷亡故后,李将军便袭职补授参领,驻防甘州道。”
彩蝶道:“那也就是说,李将军相当于是咱们主子的叔父了?”
云墨点点头。
众人一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愁容。
这要怎么弄?
信里说的是五月份的事,今年夏季,甘肃那边一直不下雨,发生旱灾,凉州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下发的救济钱粮一直不下来,李绳武就拍板将备用军饷下发,救济当地百姓了。
可甘州道的备用军饷是防着四川、宁夏一带发生战事的,一旦西南有外敌入侵,军饷正好可以就近从甘州道押运过去。
六月中旬,四川提督年羹尧来信,说要剿灭本地新起的流匪—啯噜③,要求他押运军饷至巴山。
可现在李绳武手里,哪儿还有多余的军饷?
一连拖了七八天,实在没有办法,便给管叔写信,想借一笔银子买粮应急。
云墨无奈道:“李将军一直在甘州驻守,家里这几个月经历巨变的事,估计他还不知道呢。”
春兰道:“主子,要不跟李将军说实话吧?”
“实话肯定是要说的,”苏沐瑶沉吟道:“但问题也得解决。”
她抿着唇,眉宇中流露出烦闷之色。
她现在不清楚,朝廷派给凉州的救济钱粮,为什么会下不来?
居然要当地的驻防将军拿备用军饷充数。
是中饱私囊?还是刻意设计?
如果是刻意设计,意图又是什么?
一时,想的她头都疼了。
苏沐瑶闭了闭眼,道:“云墨,等今天傍晚的时候,你让来福去找周德安来。”
云墨纳闷道:“找他做什么?”
苏沐瑶道:“之前陈太贵人说的话你忘了,周德安有门路,能偷偷将东西往宫外运……”
“你让他想办法,将今儿中午咱们得的那四五箱金银运出去,等事成之后,必有重谢。”
云墨一惊,道:“小姐……”
才得的银子,这就送出去了吗?
就是要送银子过去,也不用全送啊。
苏沐瑶摆手道:“好了,你们不用再劝了。”
现在只有这一个办法。
私自挪用备用军饷,一旦被查出来就是死罪,李绳武的事不能再拖了,再拖,就瞒不过年羹尧了。
李绳武是原主仅剩的家里人,她不能眼看着他死。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今年甘肃旱灾,除了凉州百姓,甘肃军也要吃军饷,甘肃军是原主祖父一生的心血,她不能为了些许银子,让原主祖父在天之灵不得安宁。
如今这三十五万两银子,本来也该是原主家里的银子,她借此还回去,算是物归原主。
何况,她本身也是甘肃人。
自己的家乡百姓有难,她不能袖手旁观。
三十五万两银子,足够甘肃军度过这场旱情了。
想到这里,苏沐瑶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
她在现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没做过什么特别大的好事。
来到古代后,一直没有什么归属感,可这会儿捐款赈灾,忽然觉得自己来这一趟,有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