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160)+番外

作者: 是正经作者 阅读记录

后来,舒舒觉罗家获抄,他听宫人说是她的手笔,还蛮意外的。

他看着祜怡长大,知道她性子软,因身子不好,都不怎么愿意出门,更别提主动出击,替自己家平反了。

他当时就想,人总是会变的。

她做了四哥的人,自然会远离他。

就像有几个曾经大力支持他的臣子,在他四哥登基后,瞬间倒戈相向,见着他,唯恐避之不及。

他也能释怀。

自古成王败寇,他暂时没法给他们荣华富贵,又何必拉着人家。

他也有他的骄傲。

正如八哥、九哥说的那样,谁胜谁负,还不一定呢。

可这会儿听严嬷嬷的意思,她竟还是一如既往,跟从前一样向着他的。

大约上次待他冷漠,也是迫不得已。

想到这里,允禵心中感动,点点头道:“嬷嬷放心,本王知道了。”

她既是一片衷心,他也不能辜负她。

严嬷嬷深深看他一眼,没有再往下说。

这就够了,不能让十四王爷知道太后真正的死因。

从方方面面来看,都不是好事。

这次密谈之后,严嬷嬷及一干伺候太后的老人,自请去景山守陵,雍正恩准,赐忠仆美誉,着秋后随太后灵棺启程。

时近七夕,因太后丧期未过,宫里一切从简。

但该有的习俗还是有的。

苏沐瑶就从陈太贵人、徐太常在她们那里收到了一堆饽饽,快到晌午时,内务府又送了一大堆。

苏沐瑶从小佛堂回乾西四所用膳,见后厨房的案板上放了三个大盆子,里头的饽饽堆的跟小山似的。

这就是把她和她宫里的人撑死,也吃不完。

夏天东西又容易放坏,要么就是把这些饽饽切成片晒干,留着慢慢吃……

她正想着,一个御膳房的管事太监带着人过来了,带了四五个装吃食的抬盒,一一放在客厅桌上,满脸堆着笑,说是皇上赏下来的。

待人走了,苏沐瑶一看,都是宫里过七夕节用的点心,有:番馅饼、梅花酥、小印子霜,玉露霜、红白馓枝、芝麻酥攒、干鲜果品……

琳琅满目,类型很多。

另外,就是放在大圆盆里堆着的,两座小山高的大饽饽和小饽饽。

平日里,雍正也经常着人送菜肴、果点什么的,但都是在精不在多。

譬如说送西瓜,就真的只送巴掌大的一小碟,羊脂白玉碟里头,放着二十来个拇指大小的西瓜块,形状迥异,蝴蝶、弯月、花朵……

每一块都是取自一整个西瓜中间最甜的部位,再用冰好的西瓜汁镇着,外头放一个白玉勺子。

看起来不像吃食,倒像博物馆里的艺术品。

颇符合古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之风。

哪里像今天,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顾,暴发户似的送这么一大堆东西,这是把她当猪喂吗?

不对劲啊。

苏沐瑶托着腮,直到春兰提醒她,她才回过神来,道:“除开咱们今天过节用的,其他的就都分送出去吧。”

她吃不了这么多,放坏了也可惜。

又朝向春兰她们,问道:“你们说,皇上这是什么意思呢?”

彩蝶分着饽饽,眨着眼打趣道:“什么什么意思?这还用说,皇上疼您呗。”

“你这丫头,一点儿好事不干,”苏沐瑶没好气道:“等我闲了,就给你找个人家许配出去。”

彩蝶嘻嘻一笑,并不放在心上。

云墨端着茶过来,笑道:“小姐是当局者迷,您看看这满桌子的饽饽、吃食、点心,都是干什么用的。”

苏沐瑶想也不想的回答道:“这我当然知道,过七夕节,祭拜织女娘娘用的啊。”

云墨抿唇一笑,道:“您还不明白吗?”

苏沐瑶楞了楞,猛的反应过来。

她懂了。

雍正这个心机男,送她这么些七夕节的吃食,不就是想提醒她,今儿是七夕吗?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她收了他这么些东西,没个回礼什么的,怎么合适呢?

幸好她早有准备。

到了晚上,水生和来福已经在院里摆好供桌了,苏沐瑶换了一身日常的衣服,悄咪咪的祭拜完织女神,又赶紧让他们把供桌撤走。

今儿各宫的人,大概都是像她这样,偷偷摸摸祭拜的。

没办法,谁让现在是国丧呢。

才忙的差不多,就听有人敲门,水生去开了门,来人是苏培盛,奉雍正的旨意,用车来接她的。

苏沐瑶听这话有点没头没脑的,接她,把她接到哪里去?养心殿吗?

这大晚上的,该不会是想……

苏沐瑶第一反应,是雍正说话不算数。

紧接着,她脑子里浮现出以前看的电视剧中,清宫里侍寝一些画面。

用凤鸾春恩车接去,到了偏殿,一群宫女伺候着将她洗成“白斩鸡”,再用被子把她包成“鸡肉卷”,然后,几个太监抬着她送进养心殿龙榻上。

经过这一系列繁琐的流程,她就成了龙榻上乖乖等着雍正享用的美味……

emm。

所以说,她白日分析错了,雍正要的“回礼”,根本不是其他,而是她本人?

苏沐瑶忍不住追问,可苏培盛是老狐狸了,雍正没让他多说,他便一味的摇头陪笑,只说:“奴才也不知道。”

罢了。

为难别人也没意思。

苏沐瑶披了一件外套,车轿已经在角门处静悄悄的侯着了,就只有几个抬轿的侍卫和随从,她悄无声息的上了轿,掀了一点帘子往外看,只能看到宫道上宫灯闪烁,至于去哪儿,天色太晚,分不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