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清穿之雍正后宫养老记(165)+番外

作者: 是正经作者 阅读记录

雍正这一手,是谁都不曾料到的。

之前朝里传的最真的消息,是年羹尧秋后要返京述职。

允禵和整个八王党,这段日子,正抓紧时间在京操持布置,想来一个守株待兔,瓮中捉鳖。

等年羹尧一回来,软的加上硬的,一定要逼他把手里西北军的大权交出来。

可现在,还没来得及设计年羹尧,自己人这边先出问题了。

若是像之前那样,只是丢了几个支持的臣子也就罢了,但现在是允禵啊。

允禵是他们这群人要保举的新皇,没了他,他们推谁去?九王鲁直,十王粗莽,都不太行,朝臣权贵也不能答应,八王倒是可以,但毙鹰事件时,先帝的一番话,他再上位,形同谋逆。

所以说,各方各面,能和雍正拼一拼的,就是允禵了。

一旦允禵去了汤山,消息封闭,做什么事都不方便。

还有,暗中支持他们的人一看允禵不在京,本来就因为雍正登基有些涣散的人心,更要涣散了。

偏偏现在的时局,雍正强他们弱,只能蛰伏,公然抗旨那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硬碰。

雍正正愁抓不着他们的把柄,将他们一股脑儿给全收拾了呢,他们怎么可能还去递刀子?

为今之计,就是要在二十一日前,将大事做定,即便日后允禵离了京,也不会影响他们这边的形势。

所以,这阵子,后宫形成了一道奇景:

惠音师傅在为太后念经祈福,寿膳房的小桃疯狂去给她送点心。

可见允禵是真着急的不行。

一天到晚的催催催。

好像只要她斗倒年妃,让她惹雍正厌恶,年羹尧手上的西北兵权就能一下子落入他手中一样?

不过,苏沐瑶仔细一盘算,还真有可能。

武将和文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武将的可替代性比较低。

像是文官,每次科举考试都能出一批新人,放在或翰林院、或各部院、或地方历练几年,好一点的就能往上升了。

太平盛世,文官体系中备用的官员很多,卷的不能再卷。

哪怕你官至宰相,国中也能找到几个资历、政绩、综合条件相当的人替换。

但武将就不一样了。

上头的统帅没选好,底下的兵将可是要闹事的。

当兵的可不傻,沙场之上那是要老子的命拼的。

朝廷敢给他们选一个新人当统帅,那是拿他们的身家性命开玩笑,一个没留神,兵变都有可能。

年羹尧也是有许多打胜仗的经验,西北军才勉强接受了他。

若没了年羹尧,能让这帮西北军服气的,朝中似乎也只有十四王允禵了。

而且,允禵还是皇亲。

若年羹尧没了,雍正再舍允禵而不用,派一个不怎么样的人过去,恐怕他这个皇帝就要惹人诟病了。

朝中的其他皇亲国戚也不能答应。

小桃一趟趟的来,她们家小姐却好似没看见一样,始终无动于衷,丝毫反应都没有。

云墨和春兰见状,焦急的头发大把大把往下掉。

十四王催的这么急,小姐还不行动,万一十四王狗急跳墙了怎么办?

“毒害太后”这件事,就像一把随时落下的刀子,高高的悬在她们头顶,让人惶恐不安。

终于,云墨见苏沐瑶躺在院子摇椅上,悠哉悠哉的喝着果茶,品着小桃送来的点心,眼皮一跳,实在没忍住,皱眉道:“小姐,您就不怕这点心里有毒?”

苏沐瑶还以为什么呢,摆了摆手,不在意道:“你放心,十四王现在正指望着我呢,他是最盼我活着的人。”

“哼,”云墨撇了撇嘴道:“等十四王爷发现您指望不上,他就成了最盼着您死的人。”

苏沐瑶挑了挑眉,道:“你这丫头,说话怎么这么不好听?”

云墨没好气道:“我都好几个晚上没睡了,想着这事到底该怎么办,您可倒好……”

真是皇上不急太监急。

春兰神色微动,道:“主子,您是不是……有办法了?”

不然怎么会这么放松。

“办法嘛,是有一个,”苏沐瑶冷哼一声,道:“但我就是故意想晾十四王几天,让他干着急。”

云墨“啊”了一声,扁着嘴道:“您真打算帮十四王啊!”

帮他?那倒不会。

她就算要帮,那也是帮自己。

苏沐瑶道:“十四王不是约我今晚在小佛堂后面的柳亭见面吗?你去跟小桃回一声,就说我答应了。”

时令进了七月,白天燥热的不行,晚上温度降下来,凉快了许多,微风一吹,柳树底下的青草地里传来阵阵虫鸣之声。

圆月挂在树梢,远处还有几盏宫灯,夜很明。

这是允禵第二次再见苏沐瑶。

第一次是在月渡溪边,他碰到她来给太后采花,当初那个性情内敛,见了自己羞涩到说话都结结巴巴的小妹妹,忽然一夜之间长大了,变得温柔大方,只是对自己的态度冷漠疏远了许多。

他还挺惋惜的。

但这种惋惜如泡沫一般,被风一吹就散了。

他生命中的人很多,瓜尔佳·祜怡对他的作用,仅仅是瓜尔佳·祜满对他的支持,祜满一死,他能给她的,最多的就是几分对自己人的关照,她不需要,那也就罢了。

不过,她能得到四哥的喜爱,倒让他挺惊奇的。

或者说,她是为了他,才去勾引的四哥?

不怪乎允禵会这么想,原主还在时,对他真是一往情深。

所以允禵这会儿,再见到苏沐瑶时,心情是复杂的,带了些愧疚,还有些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