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家父汉武帝/大汉第一太子(127)

“民女读之,甚为触动。而今虽形势不同,大汉更非当年楚国能比。民女亦不知殿下与陛下需要琉璃做什么。

“但民女知道,琉璃于国有用,且有大用。那么学一学斗谷于菟,为国家略尽绵薄之力又何妨?”

刘据怔住。

他很清楚祁元娘这么做是有私心的。甚至她的私心坦坦荡荡,毫不遮掩。可这并不妨碍她心底深处仍然留存着为公的一面。

其他人呢?并不是所有人都在为私的同时,还能想到公。

刘据叹道:“世间多少男子都没有你这般的魄力与胸怀。”

祁元娘眼珠微动:“他们没有,民女便不能有吗?”

刘据再次怔住。

“殿下请看。”祁元娘伸出双手,“即便失败了,民女还有双手,有健全的身体,有能思考会学习的脑子。民女无钱再做琉璃,还可学酿酒,学织布,或是与银柳一起上山采药。

“民女尚有祁家这个遮蔽风雨之所,有能活命的办法。所以殿下或许觉得民女若失败会一无所有。但于民女而言,远不到山穷水尽之处。

“民女只是不能再如从前一般锦衣玉食而已。”

只是……而已……

说得轻巧,可正是这份锦衣玉食,是多少人为之追逐,也是多少人无法割舍的东西。

“殿下,民女幼年之时,大父②犹在,常感慨祁家没落,不负当年盛景,不负贵族荣光。家父家兄亦耿耿于怀。

“所以家兄欲将民女高嫁,家父亦是此念,皆是因无别的门路,想以此道为祁家寻一条通往权贵之路。

“但民女觉得他们错了。大父所感贵族荣光。所谓贵族,贵之一字不应该只是身份、地位、权势,更在傲骨、胸怀、大义。若失了后者,那这贵族也只是虚有其表。

“民女想成就祁家贵族之名,但民女不愿成就的只是虚有其名。所以民女想试一试。”

刘据懂了。

若成功,祁元娘能如愿,真正有了“立身之本”,有了可支撑门庭的底气,有了能重振贵族荣光的可能;

若失败,在她看来,至少也保住了贵族该有的傲骨、胸怀与大义,没有辱没祁家门楣。

贵族,傲骨,胸怀,大义……

这几个词在刘据的心间缠绕。

他看着祁元娘,无比震惊。

此前他是见过祁元娘的,更在柏山的嘴里听过许多次,但今日他好似才头一回认真去看这个不同寻常的奇女子。

就连弹幕也为之动容。

——我去,我赌五毛,这女子必成人物。就她这份胸襟,这份魄力。这份不因成功而骄傲,不因失败而气馁的品性,即便错失这次机会,日后也定能出头。

——确实。她很明确自己想要什么,该怎么做,并且敢于去做一切尝试。光这点就已经很厉害了。

——可惜生不逢时。身处的社会环境严重桎梏了她的发展。这要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必能一展所长,成为光彩夺目的女强人。哎可惜了,生在万恶的封建帝王时代。

——正是因为生在封建帝王时代,还能保有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力,才更难能可贵啊。

刘据:!!!

帝王时代怎么了!帝王招你们惹你们了。

刘据很不高兴,他拉住祁元娘:“孤当日说,不论是谁,只需做出玻璃,都有重赏。你想要什么,孤许你自己开口。只需要求合理,在孤权利范围内,孤都可答应你。”

快说。你想怎么重振祁家,孤都帮你。赶紧说。

孤才不要被弹幕看扁。凭什么只有在你们的时代可以。孤是一国太子,能给的不比你们更多!

更何况玻璃的用处良多,可不仅仅关乎望远镜。它值得如此重赏,值得当朝太子的承诺。

然而祁元娘却突然有些犹疑。

刘据:???

诶,不是。你怎么回事。之前不还侃侃而谈,不卑不亢吗,怎么这会儿不说话了。

他很是讶异,张大嘴巴。不是吧,不是吧。你不会是求的东西特别大,大的都不敢开口了吧!

祁元娘:……

第42章

“殿下先请坐下歇息一会儿。”

祁元娘将刘据引入桌案旁落座, 让银柳奉上温水,歉意道,“本以为殿下看到柏山进献的玻璃碗后或会传召, 民女一直候着消息,不料殿下竟亲自来了。

“此地简陋, 民女没来得及清理, 还请殿下将就将就。”

刘据摇摇头, 对这些并不在意, 只是对祁元娘所求更多了几分好奇。

祁元娘起身来到书架前,从上头取出几卷竹简捧到刘据身边,逐一解释。

“这一卷是民女根据县邑日志与可查资料,结合走访调查的情况总结出来的,现今长安周边各陵邑家财百万钱以上的数目与名录。虽未必详尽, 但可供参考。

“这一份是民女问过柏山后, 自制了视力检测表,召集各家为其检测得出的其中视力不佳者的人数。”

说完这些,祁元娘捧出第三卷竹简, 却没有急着打开, 而是问道:“殿下可知, 眼镜近两月来风靡长安, 为求得一副,已有人开出了上万钱的价格,甚至还有继续增加之势?”

刘据懵懂点头:“并不十分清楚,但听过几句传言。”

“不是传言, 是真的。”祁元娘轻轻点了点第二卷竹简, “殿下曾说,只需有了琉璃, 眼镜或可批量制作。那么殿下觉得,倘若使其流入民间,这些人会有多少愿意购买?”

说完便又自问自答:“不说十之八/九,至少也有十之七八,且是在上万钱的价格上。倘若这个价格能有降低,人数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