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家父汉武帝/大汉第一太子(222)

她将一卷竹简递给刘据:“这是今日下面送上来的。”

刘据打开一看,整个人都愣住了。

卫子夫莞尔:“你猜得不错。王婉仪确实不是王家亲生女。当年冀州水患,波及甚广。王夫人不幸跌落水中冲走,被一位妇人所救。那位妇人彼时还护着自己的孩子。

“那时洪水肆虐,城中水位很高。她能力有限,一时寻不到安全之处,便捡了几块木板用绳索勒紧做成简易的木筏,让自己孩子与王夫人呆在上面。

“木筏不大,两个小孩无妨,加她一个成人就撑不住了。于是她沉在水下,尽力推着木筏往前游,勉强在一处屋顶停歇。

“后来水位下去,王家人找来。孩子没事,她却因在水中呆得时间太长,身体失力又失温,救不回来了,只留下旁边唯有两岁的女童。

“女童年幼,说不清出身家世。王夫人父母打探不到女童家人信息,又念在她母亲对自己女儿有救命之恩,便决定将其养在家中。

“但王夫人的叔婶也在,他们多年没孩子,就提议交给他们来养。两岁女童不记事。叔婶也是真心为孩子着想,就此约定,全当是自己亲生的。以后谁都不许提收养二字。”

水患,两岁……

真正的李小妹与家人失散的年纪也是两岁,又对上了。

几乎可以断定,这位妇人与孩子才是李延年真正的母亲和妹妹。

刘据却又想到了另一点,神色复杂:“也就是说,王婉仪生母是王夫人的救命恩人。若六年前之事真是王夫人手笔,那她就不只是对亲人的狠毒,还有对恩人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卫子夫望向他:“你觉得是她吗?”

刘据张张嘴又闭上。卫子夫如何不明白他的意思,十有八/九。

她思忖着:“此事就算有证据,只怕也查不到她身上。”

刘据愣了一瞬,立时明白了她的意思。最多查到王家。但查到王家与查到王夫人是有区别的。

他将目光重新放回竹简之上,卫子夫会意:“你想从李夫人入手?”

刘据点头默认。

“这确实是个法子。李夫人是王夫人抬上位的,更别提这俩如今还有王婉仪这个连接在。她们属于一体。李夫人有问题,王夫人难逃干系。但是……”

卫子夫看过来,继续道:“据儿,母后所查并无实据。单凭相似是不能论证的。尤其李家必会咬死李夫人为真。”

刘据睁大眼睛,有些不解。帮假妹妹,不要真妹妹?这是什么骚操作。

卫子夫笑着解释:“王婉仪容颜有损,又已嫁给赵过。李夫人却是宠冠后宫。于李家而言,李夫人有用,王婉仪无用。

“你以为李家为何会一遇见李夫人,看到她的玉佩与耳后伤疤就欣喜若狂,将她带回家中,苦心为其筹谋?

“亲人情分或许有,但更多是因李夫人容颜绝色,可以成为他们向上爬的天梯。他们需要这把天梯。”

这话虽然残忍,却很现实。

刘据深吸口气,抿唇道:“那若是李夫人真正的身份有问题呢?”

卫子夫眼中笑意更大:“不错。李夫人绝对有问题。若她只是寻常孤女,想要为自己谋一个好前程,以她的容颜身姿,足以说服李家,与李家达成合作共识,认个义女义妹便可,不必非要顶替李小妹之名,如此反而会留下隐患。

“她这么做只能有两个原因,一则她另有图谋,必须借用这个身份;二则她不是寻常孤女,自己的身份不可对人言,甚至不能让她行走在阳光下。她需要为自己选一个清白出身。”

卫子夫停顿半片,嘴角勾起:“如此也可以解释,为何王夫人会抬举她,助她入宫,确定她可以为己所用,不会背叛。这就是王夫人手握的把柄。只不知王夫人是否清楚她真实身份为何。”

拿捏把柄并不需要一定知晓其身份,只需知道她身份有异,并不寻常,就可借此让李夫人忌惮,不敢妄动。

但是……

“若她知道还敢用李夫人,那就是自己不想活,也不想让王家活了;若她不知道……”刘据一嗤,“那她胆子可真大。明知此间有雷,也不怕他日爆出来会炸得自己尸骨无存。”

不想活,尸骨无存……

卫子夫神色微动:“你知道李夫人是谁?”

“我有猜测,且觉得我之猜测可能性极大,却没有实据。她如今盛宠,于父皇而言,她是不是真正的李小妹其实并不重要,但她的身份一定不能太敏感,甚至牵扯谋反逆贼。所以哪怕只是猜测,无法摁死她,也一定会让父皇生疑。”

谋反逆贼。

卫子夫心头大跳,她想过无数种可能,却完全不敢往这方面去想。

如今被刘据提醒,她再回忆这段时日李夫人的所有作为,回忆她所知与谋反相关的所有人员,一个答案涌上心头。

她看向刘据,缓缓吐出一个名字。

“母后好生厉害。”刘据扬起嘴角,言道,“母后,我不想仅凭猜测,我打算试试李夫人,也试试王夫人。若李夫人真是,那她必死无疑,而牵扯其中的王夫人也必死无疑。”

既然要打蛇,那就应当打死,让它死得透透的。而不是令它半死不活,看似再无跳脚可能,却不知何时得到某种契机又恢复过来,反咬一口。

所以他不愿仅凭猜测给人定罪,也不能仅凭猜测就出手,从而留下隐患。

卫子夫抬眸注视他好一会儿,招手将他唤到身边,温声道:“你心中可是已有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