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家父汉武帝/大汉第一太子(225)

王大郎与王夫人同时僵住。

没等他们回答,刘据又叹:“王谒者的嘴可真严实。王婉仪未死,隐患在侧,你最近入宫多次,去玉兰阁也很频繁,竟然忍着半点口风不漏,等到今日事情败露,再也瞒不下去才向王夫人禀明,你可真是应了那句,不见棺材不落泪。”

王夫人面色一白,张嘴想说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刘据若直接怀疑她早就知情,她还能辩白两句。可他言语只做感慨,半个字没提怀疑,却处处是怀疑,竟让她驳也不是,不驳也不是。

有些言语卡在喉咙,一时间吐不出来又咽不下去。

刘据可不管她是何心情,已然转向刘彻,耸肩摊手:“我问完了,没问题了。父皇看着办吧。”

刘彻:……

这模样竟不知让他是气还是笑,只能瞪他一眼,沉着脸下令,将王大郎押入大郎,王夫人禁足玉兰阁,容后发落。

两人离开,殿中没了外人,刘彻问道:“你可是觉得王夫人早就知情,并很可能参与其中?”

何止,他还怀疑王夫人是主谋,王大郎只是帮凶呢。

刘据心里这般想,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巧妙地反问:“父皇觉得呢?”

刘彻默然,他确实有此疑心。

刘据眼珠转动,将身子挪过去:“父皇,我觉得这些都是次要的。我此来其实有更重要的事。”

刘彻狐疑:“更重要的事?”

“对。父皇,王婉仪的案子其实王谒者认得已经差不多了。就算还有需要彻查之处,也用不着你亲自接见受害者。但我仍想让你见见她。我已经让人将她带入宫中候着,等你发话,你愿意见吗?”

正如刘据所言,一个王婉仪犯不着帝王亲见,刘据这个提议必有其他缘由。刘彻看他一眼,点点头。

刘据招手吩咐丰禾出去。没多久,王婉仪被带进来,她没有戴斗篷,面容无遮无挡,刘彻微微愣住。

行过礼,刘据又挥手让人将其带下去。所谓见见,就真的只是见见。

刘据询问刘彻:“父皇,你可觉得她与乐府音监李延年有些相似?”

刘彻点头:“确实有些。但不多。”

“是不多,若只这点,算不得什么。可若还有其他呢?”

刘彻挑眉。

“王婉仪并非王家亲生,她是被收养的。”

刘彻狐疑,这孩子到底想说什么?

刘据又问:“父皇以为李夫人与李延年容貌相似吗?”

“也有两分。”

“那除李延年外呢?父皇可有觉得她还同其他人相似?”

刘彻神色微动:“你口中其他人指谁?”

刘据点明:“父皇还记得采芹吗?”

此话一出,刘彻愣住,眸光瞬间凌厉起来。李夫人与采芹性格气质截然不同,容貌相似度也不高,因而从前无论刘彻还是卫子夫或是他人,都没有将之联系在一起。

毕竟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谁会去做这等关联。

如今被刘据点破,刘彻细细回忆采芹的样貌,在脑海中与李夫人做对比,发现虽然不是很像,但眉目间似乎还是有一些的。

刘据接着指出:“父皇,采芹也食用不得牛乳。”

刘彻神色一沉。

刘据嘴唇蠕动,欲言又止。几度启唇,却什么都没再说出来。刘彻蹙眉:“怎么了?”

“父皇,我没想构陷谁。我也知道光凭这些不能论证什么。我只是心里有此联想,便压不住。就如当初怀疑采芹一般,也都是些细枝末节的端倪。”

刘据低着头,神色顾虑,时不时余晖偷瞄刘彻。

刘彻一叹,伸手拍拍他的头:“父皇知道。你大可不必如此。朕是帝王,后宫佳丽众多,朕确实可能会偶有喜爱之人。但她们再得宠也不过一介宫妃,与你是不能比的。

“据儿,你记住,你是朕的长子,是朕亲立的太子。任何时候,你都不必为他人心存顾虑,尤其是在朕面前,没有人能越过你去。”

刘据笑着挽住他的胳膊:“我知道,父皇最疼我。”

恭维了两句,刘据眼珠一转,说回正题:“其实我这般怀疑,还有一点原因。采芹说过,她有个妹妹,同样被刘陵收容,秘密培养。当初清剿余孽之时,也不知她妹妹是谁,有无落网。”

刘彻眸光一闪,面色瞬间冷凝。

刘据又道:“父皇,我们不识王婉仪,从前未曾见过,但王夫人是她堂姐,知道她长什么模样,也知道她是两岁时在水患中与家人走散,被叔婶收养。

“她更与李夫人交好,见过李延年,还不只一次。但她似乎从未怀疑过,甚至刚才与王谒者说了许多话,却始终没提王婉仪是收养。

“是觉得这点不重要,没必要特意拿出来提,还是……”

还是什么,不言而喻。

刘彻神色更难看了两分。

刘据继续:“所以,我觉得比起王婉仪的案子,我们更应该先弄清楚,李夫人身份到底有无问题,而王夫人又是否知情。”

“朕会命张汤与绣衣使一起查。”

刘据抿唇,眼珠转动着:“我可以加入吗?”

刘彻侧目。

刘据再低头:“父皇,这个疑问仿佛痒痒一样,一直在我心里,弄得我不上不下,好难受。我想自己搞清楚。”

刘彻轻嗤。

刘据舔着脸又蹭近了两分:“你刚刚还说谁都越不过我去呢?现在就不许我动她们了。”

刘彻嘴角抽搐,他是这个意思吗?

瞪他一眼,刘彻问:“你想做什么?”

“想设个局试试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