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家父汉武帝/大汉第一太子(266)

——我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从没下过地。对农事真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加我一个。

——还有我。

刘据蹙眉,好一群不通农事之辈,怪不得当时光见一群人叫喊代田法,没一个人说得出代田法是个啥玩意。

淦!

他深吸一口气:“赵过,随孤入宫。”

起身欲走,又顿住,转而吩咐燕绥:“去寻个大点的木盘,没有就先做,没别的讲究,四四方方就行,装点土进去,供赵过殿前演示之用。”

赵过:……木盘装土演示?宫中没有合适的田地,这法子虽然简陋,但只做演示,让陛下了解怎么弄,倒也勉强可行。

带着赵过上车,刘据命人一路疾行入宫,直奔宣室殿。

这番急急忙忙之举,引来无数人侧目。鉴于刘据从前层出不穷的“大动作”,众人关注更甚两分。

因而没等第二日,几乎是赵过刚出宫,刘彻的旨意才传给大农令没多久,代田之事就传遍后宫朝堂。

兰林殿。

自被挪给玉美人,哦,不,如今该叫玉夫人了。自从被刘彻交给玉夫人抚养,刘闳就随其住在兰林殿。

此刻,他坐在书案前,低低呢喃着:“代田法,沟垄相间,种沟平垄,沟垄轮换……多简单啊。偏偏……”

偏偏他就想不到,偏偏他就只记得代田二字。

刘闳深吸一口气,打开案上册子,册子中密密麻麻写了许多东西,似肥皂、造纸等等,但大半都已现世,被红笔划掉。

余者寥寥无几。

而且几乎都是无法实现,也不能由他这个年岁来实现的东西。

普通优秀叫聪慧,太过优秀就成妖孽了。刘据是例外,他得天独厚,有刘彻撑腰。刘彻会为刘据找补与遮掩,不代表也会为他如此。

尤其如今本是敌明我暗,他的秘密无人知晓,尚可谋划,尚有希望。一旦他学刘据走发明之道,便等同暴露自身。他最大的底牌没了。刘据会怎么做?

刘据或许容得下一个聪慧的弟弟,但容得下一个与自己一样有着独特优势的威胁吗?

现在,他与刘据差距太大。刘据若想弄死他,轻而易举。他不能让自己深陷险境。

所以……

刘闳挣扎着,将册子合起来,点燃烛火烧毁。

心中暗暗告诫自己:不能急,一定不能急。他要沉下心,慢慢来。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是属于他的东西,必须拿回来。

那才是根本,是重中之重!

那是他的,是他的!怎能便宜了别人!

第78章

数日后。麦子成熟之际。刘彻来到籍田, 亲自下场收割。

文武百官随行效仿。宫中皇子皇女,除身怀有孕不便劳作的卫长与这两年内新生,暂且无法自理的刘旦和阳石, 其余人等尽皆到场。

就连五岁多的刘闳都穿着轻省便装,挥舞镰刀。动作虽然生疏, 但态度很好, 没喊半句苦不喊一点累, 干得十分卖力。

再观刘据, 十余岁的年纪,数年习武经历,练就了一身不错的力气,又兼这些年常有关注名下农田,偶尔伺弄, 与学过一些, 如今做起来已经似模似样。不但如此,还能穿梭众臣之间,教导勋贵出身的臣子。俨然已成半个“专家”。

众人在麦田里劳作, 挥洒汗水, 群策群力, 不到一个时辰便收割完毕。

左右两侧的麦穗分开堆放, 接下来便是脱粒。

大农令籍田官等通农事者,来回观察对比。刘彻带着刘据刘闳居于院舍屋内休息。

刘彻笑看刘据:“朕还记得你当年头一回拿镰刀,差点没伤了自己的手,现今是越来越熟练了。可见这些年划拨给你的弄田, 你是真的有在弄, 非做做样子。”

“那当然。我虽伺弄不多,但每逢春耕秋收都会来的。父皇说过, 农为国之本,我一直记着,不敢忘却。也是因父皇教诲,我才会不遗余力支持赵过,这才有了今日的成果。”

肯定自己,还不忘恭维刘彻。

刘彻失笑,微微点头,又看向刘闳:“你也做得不错。”

刘闳笑容腼腆,谦虚道:“比不得太子哥哥。太子哥哥是我的榜样,我还需多向太子哥哥学习。”

刘彻眯眼,眸中笑意更大了:“好。闳儿有此心,父皇很高兴。不过你太子哥哥厉害着呢,他的优异之处可不只一两点,你得努力了。”

刘闳重重点头:“父皇放心,闳儿会的。”

刘彻哈哈笑着,想到他亦是聪慧之人,心念转动,问道:“那朕考考你,你可知朕为何要亲自下地收割,还带上文武百官与你们一起?”

刘闳看向刘据,刘据投去鼓励的目光。

刘闳言道:“父皇重农,每逢春日都会行籍田礼,亲历农耕,是为万民做表率,传达天下重农之态。此次收割也是此意。

“另外,百官下场,皇子皇女随行,声势浩大,瞩目者众。消息很快会传出去,连带着代田之法能让亩产增加四分之一的事也会迅速传开。

“代田之名鹊起。后续父皇再令各地县乡长官与三老力田推行就能更加便利更加有效。父皇,我说的可对?”

话毕,刘闳看向刘彻,期待着他的答案。

刘彻轻笑:“不错。”

刘闳立时抖擞起来,脸上满是喜悦之态。

刘彻微愣,仿佛看到了刘据幼年时的模样。

像,真像。这孩子虽比不得据儿,却也足够聪慧机敏,难得的是,性子都承袭了据儿五六分。不愧是兄弟。

刘彻看看刘闳,又看看一旁为其竖起大拇指的刘据,嘴角缓缓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