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家父汉武帝/大汉第一太子(276)

盐就麻烦点了。

如今表面虽也拿了回来。毕竟触及许多人的利益,难保那些富商贵族不会留下阴私手笔,就等着什么时候搞点事。

刘据献出的新式制盐之法,是个契机,朝廷可借此修建新式盐场,顺理成章拔除钉子隐患,再来场盐界改革。

刘彻眼眸深邃,手指敲击在制盐资料上,神色严肃:“此事需尽快与大农令,桑弘羊商议。”

话音刚落,就有小黄门匆匆来报:“陛下,大农令在宫门外候着,说要入宫觐见。”

众人:???

刘彻愣住,刚提大农令,人就来了,这是不是太快了点?

稍顿半秒,恍然回过神来,不对,那场烟花雨!

淦。被刘据的制盐新法一打岔,差点忘了那场烟花雨。烟花雨城中皆可见,看到的人不知多少,平民就罢了,那些皇亲与朝臣能不动作?

心念刚起,便听又一个小黄门过来:“陛下,桑侍中、少府寺卿于宫外求见。”

“陛下,汲黯都尉求见。”

“馆陶大长公主,隆虑长公主求见。”

“武安侯求见。太常寺卿求见。”

……

一个个人名官职往外冒,刘彻鬓角青筋大跳。

刘据立时站起身,打了个哈欠:“天色不早了,父皇,我好困啊,先告退了。”

说完,利落开溜,几乎用上百米冲刺的迅速,生怕晚一步就被刘彻强行留下。

刘彻反应过来,刘据已经转角没影了:……

说实话,这些人刘彻不想见,全部打回去。但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第二日朝会总是要见的,况且还有制盐之事要议。

朝会上,大家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朝会结束,刘彻更是被里三层外三层围住,甚至还有许多皇亲不断上觐见折子。

刘彻无奈,只能一边商议制盐之事;一边绞尽脑汁,在不泄密的情况下,透出点“人为”的意思,却又不妨碍众人对“天降神迹”的幻想,还需推波助澜,悄咪咪引导他们传言开来,努力实行刘据的“计策”。

然而天降金雨的影响太大了,求见者层出不穷。

这一整天,刘彻几乎没停歇,应付完一批又一批,终于耐不住发脾气,抬脚往东宫去。

凭什么他一个帝王深陷此等“困局”,被人烦扰不堪,罪魁祸首就可以逍遥自在?必须将这个祸首抓回来。他自己惹出来的事,自己解决!

可惜一入东宫扑了个空,只得来留守侍女一句话:殿下说酷暑已至,他畏热,天气太燥,夜间睡不好,白日不舒坦,去博望苑避暑了。

刘彻:……

好家伙,刘彻直呼好家伙。

畏个屁的热,这分明就是躲出去了,把烂摊子留给他。

淦!

另一边。

博望苑占地不算大,但与上林苑接壤,彼此互通。依山傍水,建筑设计巧妙,实乃避暑之佳地。

因此刘据虽然是为了躲避,却也真是为了避暑。

坐在躺椅上,旁边案几放着冰盆,冰盆内镇着水果。吃吃喝喝,累了再美美睡上一觉,惬意舒爽。

至于未央宫里正在“受苦受难”的刘彻?

刘据表示:嗯……不坑爹的儿子不是好儿子。作为父皇的好大儿,他怎能让父皇缺少被“坑”的快乐?

而且,老父亲这种生物,不就是专门给儿子擦屁股的吗?

所以啊,没毛病。

打个哈欠,翻个身,继续睡。

第82章

然而刘据“惬意快活”只维持了两三日, 就迎来一位“不速之客”——霍去病。

彼时,刘据正趁着清晨旭日刚升,空气温度不高, 穿着劲装跑了两圈马,晨练归来, 一进院子就见霍去病十分不客气地躺在他原来的躺椅上, 优哉游哉吃着他让侍女挑过籽葡萄。

另一边, 霍光与侍从护着霍嬗在不远处草地上骑着小马驹玩。

刘据目露惊讶:“嬗儿才三岁吧, 就开始学骑马了?”

又一颗葡萄入口,挑过籽的吃起来就是爽快。

霍去病一边感叹着当太子的果然会享受,一边连眼皮都没抬,语气满是轻蔑:“都三岁了,还不学?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 学个骑马还得有两年的准备期, 等五岁才正式开始?”

刘据:……

懒得跟霍去病争,他将霍光唤过来:“你几岁学的骑马?”

“六岁。”

刘据看向霍去病,鼻子哼哧:“舅舅当初八岁才学呢。”

卫青身世与霍去病类似, 都是生母与来平阳侯府的县吏露水情缘所生。

不同的是, 卫青出生后, 由于生活困顿, 卫母将其送回生父郑家,唤作郑青。但郑家对他很不好。

卫青吃了许多苦。六七岁上实在过不下去,只能孤注一掷离家出走,来平阳侯府投奔生母, 然后在侯府留下来, 自此弃郑姓改卫姓,与郑家再无瓜葛。

也是自此, 他开始有机会接触马匹,自学骑射,无师自通,展现出傲人的天赋。

有卫青的这段经历在前,卫少儿生下霍去病后才痛定思痛,有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几乎没想过将霍去病送去霍家,一直带在身边独自抚养。

卫家诸人也都多有爱护。

所以对比卫青,霍去病可以说是幸运的。

听完刘据的话,霍去病不以为然,淡淡道:“我当年就是三岁开始学骑马。”

刘据抿唇:“你那是异类,不能什么都跟你比。跑马骑射这种事需根据个人情况来,循序渐进。

“嬗儿才三岁,你确定不是在拔苗助长?你就不担心会对他的身体发育有影响?好歹是你儿子,你用点心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