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家父汉武帝/大汉第一太子(293)

以刘彻对诸侯王的微妙心思,听了怎会不怒。于是非但刘丹的死罪被压得死死的,刘彭祖也被敲打了一波。

刘据啧啧两声,轻叹道:“要不是当时场合不对,我都想为他鼓掌叫好。”

卫不疑点头:“二殿下这些话说得属实漂亮。”

霍光看的却是另一方面:“江齐家破人亡,当堂状告,与赵王仇恨已深。赵王太子若不死,如何消他心头之恨。而赵王太子一死,还有赵王在,又岂能轻易放过他。”

“所以他需要给自己找个靠山。”刘据了然,转动这手中杯盏,“若是白身,或仅仅是个普通的谒者,赵王身为诸侯,日后总能找到机会对付江齐,报今日之仇。

“但如果是帝王亲子,宫中颇受宠爱的二殿下之心腹,赵王一个混吃等死的诸侯就要掂量掂量了。”

这个“颇受宠爱”并非虚言,刘闳的帝宠确实比不得刘据,但刘彻对他也是很不错的。只需不牵扯刘据,绝对算得上“疼爱有加”。

霍光眸光微动:“殿下若要阻止,也是轻而易举之事。”

“我为何要阻止?”刘据轻笑,“我还想看看他到底要做什么呢。”

就如弹幕所言,即便是另一个时空,卫霍在时,魑魅魍魉也是不敢跳脚,也没有跳脚余地的,更别提现在他比另一个“刘据”的地位更稳,与刘彻的感情更好。

如今局势,就算收拢江齐,又要如何复制“巫蛊之祸”?几乎不可能。

刘闳不蠢,应该不会一意孤行,还想着运行“既定轨道”这种没脑子的事。那么他打算怎么办呢?

刘据没说谎,他确实挺好奇的,很想看看。

垂眸思量了番,刘据又吩咐说:“赵钩弋是在二弟的庄子上吧?”

“是。”霍光有些奇怪,突然问赵钩弋作甚?

刘据挑眉:“你的人既然已经进了庄子,便是接近不了二弟,但要想接近赵钩弋,应当不难。”

江齐心思深,不好动;赵钩弋心思外露,更便于打探。

一个江齐,一个赵钩弋。刘闳若真有贼心,收拢这俩不会只放着做颗闲棋。人在手里是拿来用的。

刘据勾唇,将事情安排下去,就先搁置,提起另外一事。

在朝堂忙碌赵王太子一案期间,西域各国的国书也已经到了,刘彻一一批复,来者不拒。

刘据眼珠转动望向卫不疑:“想不想去会会匈奴人?”

卫不疑愣住:“我?不是说现在不开战吗?”

“不是开战。西域各国使团来京,路上匈奴肯定会有所动作。他们既然要做戏,我们就帮他们把这出戏做得更漂亮点。”

卫不疑眸光闪动:“殿下是想派人去接应使团?”

“为什么不呢?匈奴是为做戏,但未必不是想借此机会向西域诸国显示威仪,震慑各国使团,迫使他们仔细掂量该对大汉采取何等态度。

“若他们心向大汉,恐就要想想有没有命回去了。来时能碰上匈奴,回去时也可以。尤其来时匈奴只是想做戏,回去可未必。

“他想扬威,也得看看我大汉允不允许。我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只需对我大汉友好之邦,皆是我大汉的客人。客人来做客,岂容他人骚扰,就算是匈奴也不行。

“管他做戏还是其他,来都来了,就全给我留下,一个都别想跑。”

刘据声色俱厉,眸光锋锐。

霍光眼眸微亮:“如此即可让匈奴吃瘪,也能让西域诸国更为直观地看到我大汉实力,态度与立场上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刘据点头。

卫不疑:“殿下这法子确实不错,但就算派人前去,也是军中将士。我才十一岁,并未入军,轮不上我,而且阿父不会许的。他必会说国家大事容不得我去添乱。”

“怎么是添乱呢?你骑射武艺又不差,只缺在经验。经验这种东西,不给你机会,你怎么积累。别拿年龄说事,年龄不代表能力。”

刘据挑眉,继续道,“更何况,我也不是只让你去。京中诸多少年郎,好些将军家的子孙都长大了。十几岁,本事不错的,我觉得只要愿意,都可以去试一试。”

霍光&卫不疑:……!!!

对战匈奴,扬威使团这种事,你居然打算派一群“娃娃兵”?认真的吗?

刘据不以为然:“匈奴此次出手非是为了阻止使团来京,相反,他们需要使团来京,出击只是做个样子,所以不会派遣军中主力,也不会派遣勇猛大将。

“小股兵力,无名将、无精锐,可谓是给你们练手的最佳机会。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而且我想过的,不会让你们单独去,让去病表哥带队,在旁边给你们掠阵。

“反正他现在也在练兵。都是练兵,在哪练不是练呢。他走了,骊山那边还有舅舅和曹襄表哥可以帮我看着。不耽误。”

霍光&卫不疑:……合着这是把匈奴纯纯当成给我方练兵的大冤种了。匈奴若是知道,只怕气都能气死几个。

不过言及让霍去病在旁边掠阵,也就是不直接出手。

如此安排,等于给了卫不疑这群少年郎们最大的自主权利,却又为他们的生命防线与战局结果上了一层绝对保险。

卫不疑十分意动,神色变幻,已经有些跃跃欲试。

刘据眨眼:“别担心舅舅,不管他许不许,我许就行了。舅舅那个性子,你也知道的。你只需寄出一招,君权大于父权,保管好用。有我在,你只管冲,舅舅那边,我给你兜着。”

刘据拍着胸脯,豪气万千,转瞬又有些丧气:“我也好想去。可我偏偏是太子,父皇肯定不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