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汉]家父汉武帝/大汉第一太子(295)

这头忙忙碌碌, 那头刘据优哉游哉等开春。这期间卫青与平阳迎来的大婚。大婚过后, 便有消息传来, 各国使团准备相继出发。但南越二王子赵繁率先来了。

西域诸国无论大小强弱, 都属外邦。南越为臣属国,政治层面上地位不同,倒不必刘据出面,甚至他呆在东宫都没出门。

但赵繁是个懂事的,在见过刘彻之后, 略作休整, 便遣人通禀前来拜见他。

刘据在东宫接见,居上首与他交谈。发现其人眉目清秀,长相俊朗, 举止沉稳得体, 谈吐优雅风趣。

千里迢迢来到陌生的大汉都城, 不因远离故土而怅然, 也不因长安繁华而沉迷。

说话时始终保持着该有的态度,没有看不清时局,仍带着身为南越王子的倨傲;也没有过分看清时局,夹杂着身为质子的困窘。

不卑不亢, 不骄不躁, 恭敬有礼,却又不逢迎讨好。全程进退有度, 分寸把握适当。言辞温和,总能找到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几乎不会冷场,反而使人有一种如沐春风之感。

上一个让刘据有这种感觉的人是刘陵。

刘陵……

想到此,刘据抬眸多看了赵繁两眼。

不像。

刘据微微松了口气,心底不免觉得好笑。也不知是不是李夫人和王婉仪的事情让他PTSD了,对任何似曾相识的感觉都过分敏感,哪怕只有一丁点。

擅于交际之人何其多,又不只有刘陵。

等赵繁告退,丰禾忍不住感叹:“这位南越二王子还真是个人物。”

“那是自然。”刘据点头,“他现在也不过十五岁左右的年纪,算起来,赵婴齐归国之时应该只有十来岁。

“十来岁的孩子,能在前南越王病危之际,压下一众夺位者,拖延时间等到赵婴齐归来,岂是个简单的。

“聪明,懂事,知进退,长得还好。也难怪父皇对他印象不错,让他住进赵婴齐当年在京的宅邸,还允他时常入宫说话。”

当然这个入宫说话不会单纯是因为“印象不错”,刘彻大约也想多观察他,看他是否有资格被大汉扶持接掌南越。

刘据转头,目光望向偏殿,那里余穗和盛谷在整理着赵繁送来的礼物,登记造册。他想了想,吩咐道:“礼尚往来,他送了这么多东西,孤总不能毫无表示。回个礼吧。”

丰禾称是,问道:“殿下想回什么?”

刘据勾唇:“我不是为西域诸国使团每人准备了手信礼吗?给他也送一份去。”

丰禾应下,刚好告退出去准备,余穗与盛谷便走了进来,一人捧着册子,一人端着个乌木匣子。

刘据挑眉:“怎么了?可是赵繁送的礼有问题?”

他是太子,给他送礼的人太多了,惯常都是由三大侍女整理入库,他事后看看单子就行,用不着多费心,眼下这二人举止与以往不太相同。

余穗摇头:“回殿下,并无问题。其余都属寻常,或是南越特产,或是普通珍宝,唯有一样较为特殊,婢子觉得需要殿下过目。”

“什么东西?”

刘据来了几分兴致,坐直身子,接过盛谷递来的木匣,啪嗒一下打开,但见里面是一颗鹅蛋大小的珠子,与鹅蛋不同的是,通体圆润,形似珍珠,但比珍珠透亮。

余穗言道:“殿下请往内室。”

刘据不明所以,捧着珠子转入内室,余穗与盛谷将窗帘一遮。室内幽暗,珠子散发出白色略带点点浅绿的荧光,皎若明月。

咦?

刘据眨眼,眸中兴趣立显。

余穗介绍道:“殿下,这是随侯珠。”

随侯珠啊。

刘据勾唇:“孤听闻过。随侯珠乃春秋战国时随国之物。有传言是随侯一次在野外遇见受伤的大蛇,出于恻隐之心敷药施救,大蛇痊愈后前来报恩,从腹中吐出宝珠赠予随侯。据说此珠圆滑剔透,流光溢彩,可代膏烛。”

低头看了手中的随侯珠一眼:“倒是与传言一致,是个宝贝。”

嘴上说着“宝贝”,实则并不十分重视,将盖子一盖,交给余穗:“正常登记入库就好。”

转身出去,突然又顿住,恍惚想起一事:“赵繁先前也给父皇送了许多东西,其中有块和璞。”

丰禾等人怔愣片刻,立时明白他的意思。据说这块和璞也是大有来历。

昔年楚人卞和献玉石给楚厉王,楚厉王令人鉴玉,言为普通石头,大怒降罪。待楚厉王死,文王继位,让人凿石,发现确为稀世宝玉,遂做和氏璧。

玉璞是利用制作和氏璧后剩下的原料所制,同出玉石。鉴于后来秦始皇得和氏璧,将其制成玉玺,此玉的意义大不相同。

赵繁特将同出一源的玉璞献给刘彻。

刘据侧目看了眼匣子:“不论玉璞还是随侯珠,都是早就下落不明之物。为这两样东西,他恐怕花了大功夫。”

丰禾摇头:“殿下,玉璞与和氏璧同出一源是南越人说的,虽说玉质纹理确实有几分相似,但天下玉石相似者并非没有。真假谁知呢?便是这随侯珠,也未必就是传说中的那颗。”

余穗言道:“确实如此。但即便不是,想找到两件相似的宝物,也并非易事。南越二王子这次来京,可谓做足准备,费尽心思,只为讨得皇上与殿下欢心,以便他日所求。”

他日所求为何,自然是南越王位。

刘据眸色内敛:“他是个会做人的,不只孤与父皇,各宫都送了东西,去问问,都是什么。”

丰禾领命而去,不到一个时辰就回来禀报:“皆是寻常之物,便是有珍稀,也再无玉璞与随侯珠的贵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