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遁后,我成了疯批暴君的白月光(30)+番外
整个耳畔连带着脖颈全都红了一片。
-
温鹤绵得知来喜被罚是在第二天。
不知道这位大总管做了什么事情,被罚去洗恭桶,可谓是相当惨了。
谢琅看她的视线有时候还是觉得怪怪的,温鹤绵一问起他就躲闪,后面索性不问了,反正无伤大雅。
她进宫晃悠了一圈,很快又被吏部的事务绊住脚,几个下官拉着她一起去了府衙。
以前光在内阁任职的时候还不觉得,现在兼任吏部尚书,把所有公务都交接完毕后,温鹤绵才亲眼见证到了什么叫做行政效率低下。
先前她还当真以为是吏部缺人,走马上任后才发现内部分工极其不明确,所有事物冗杂到一起,甚至可能出现重复批阅的情况,简直混乱至极。
一问方得知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久。
先帝不管事儿,宦官作乱,宁贺褚想着揽权,底下六部在高压环境中野蛮生长,能顺利坚持到现在都算是谢天谢地了。
温鹤绵扶额。
她越发觉得谢琅是丢了一个烂摊子给她。
但来都来了,她不可能光占着位置不做事,好在以前是学历史的,她花了一天时间把吏部上下重新安排了一遍,看着才顺眼不少。
吏部人这么多,却不是人人都擅长处理这方面事务的,眼下勉强用着,往后还要另选些人进来。
术业有专攻,温鹤绵已经开始在思考让谢琅改革科举,增加定向选择的可能性了。
前路漫漫,仍需探索。
温鹤绵对自己能不能提前退休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她丝毫不知在她走后,吏部陷入了一阵热烈的讨论中。
“她这是算什么?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来就给我们个下马威吗?本来就是我们该管的事,为什么要分给下面的人去管?”
开口的人是吏部左侍郎闵荣,他在这位置上熬了许多年,原本就等着吏部尚书告老还乡后自己能够顶上去,结果没想到温鹤绵空降来此,所有想法全泡了汤。
他对温鹤绵心有不满,前几日也是爱答不理的,今天手里的权力就被下分了去,他合理怀疑温鹤绵是在借机报复他!
闵荣有什么说什么,说完了才发现满堂寂静,似乎没人应和他,他狠狠皱眉:“……诸位都没有不满吗?”
“呃,闵大人。”右侍郎接话,他满脸尴尬,“你不觉得这样,我们每个人都轻松了许多吗?”
天杀的,谁不知道,在吏部当职,事最多,轮休最少,平时连和家里人吃饭时间都没有。
温鹤绵这么一改下来,总体轻松了,他们俸禄还是一样的拿,在外面还是一样风光,这谁能拒绝啊?
反正辛辛苦苦忙碌十几载的吏部众官员不能拒绝。
其余官员也跟着附和:“是啊是啊闵大人,你前几日不是还说又得了位千金吗?有这多的日子陪陪夫人多好?”
“是啊,钱多,事少,划算!”
“闵大人啊,咱就宽容一点吧。”
左一句右一句的,反正就没自己想听的,闵荣额角青筋直跳,险些气得仰倒:“为五斗米折腰,你们也不嫌丢人!”
说完狠狠甩袖走了。
众人面面相觑,竟都没有一个愿意追上去的。
第27章 谢琅脸上的笑容僵住】
第二天,负责盯梢的暗卫把吏部发生的事情全告诉了温鹤绵。
当面大家都和和气气的,看不出龌龊,她走了反而利于观察众象。
改革只要开了头,被不满是必然的,可能是吏部太压榨打工人了,这个不满的人数比温鹤绵想象中要少很多。
最大的刺头就是左侍郎闵荣。
原书中他属于顽固派老臣,吏部尚书隐退后他顺理成章顶上,在朝堂上争斗中几番与谢琅作对,暗中协助宁贺褚,最后自然被一并清算砍头了。
现在还没到他搞事的点,温鹤绵把他划入了重点观察对象。
主要是缺人,先勉强用用再说。
温鹤绵愉快决定。
看自家公子的表情,青云就知道即将诞生一个被压榨的倒霉蛋,她压下唇角笑容,递上一个灰扑扑的布包裹:“公子看看,这是不是您以前托人寻找的东西?”
前几年温鹤绵一心放在谢琅身上,想的是怎么将他养好,如今时机合适,她在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善百姓民生的事。
民以食为天,封建时代百姓思想简单,吃饱穿暖就就够他们安生了。
除了挡住宁贺褚颁布的不少政策,温鹤绵还特意画了图解出来,吩咐手下人去找寻高产作物。
书中世界与现实相似,玉米、土豆、红薯等一类高产作物都是大昭境内没有的,游商脚程慢,还可能涉及海外,因此找了这么久,现在才勉强得到些消息。
不是青云提起,温鹤绵都险些忘了。
她接过包裹拆开一看,里面是根藤条,因为保存得当,虽然有点蔫了,但还是比较完整的。
“是的。”看了半天,温鹤绵扬眉笑了,“这叫红薯,是一种高产作物,若将它种下去,应该能比现在的粮食产量高上几番。”
温鹤绵不是农学生,但她室友是,时不时在她耳边念叨几句,浸染下来知道的就多了,谁知道穿书还能派上用场。
她没把话说得太死,但就这样,青云已经很惊讶了:“公子说的是真的吗?”
当家方知柴米油盐贵,青云掌管着整个偌大的王府,她同这些的接触最多,更清楚地明白,高产作物的诞生代表着什么。
粮食多了,百姓就能花更少的钱吃饱,这对于一些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百姓,可谓是一大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