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国师(23)

作者: 西湖遇雨 阅读记录

“国家有困难,朕是知道的,不过老二还提出了一个思路,能改善国家财政的困境,朕也觉得可行,诸位不妨再听听。”

当听到永乐帝打算放开海禁,由皇帝、宗室、勋贵,一起出钱下西洋进行海外贸易的时候,在场的诸藩和勋贵武臣,顿时沸腾了起来。

武将之首的燕军宿将,年逾花甲的邱福站了出来,率先支持。

“臣淇国公丘福,愿献两万石!”

曹国公李景隆地位尴尬,此时也不甘落后,这位英俊潇洒的中年帅哥,一出手就是震惊全场。

“臣曹国公李景隆,愿献白银两万五千两!”

就是一直在默默倾听的大皇子朱高炽听闻,都不由地咂舌。

一两白银能买两石多米,曹国公是真有钱啊。

“臣弟周王朱橚,愿献白银三万两!”

几乎是短短一盏茶的时间,在场的宗室勋贵,就凑出了高达二百余万石的海洋贸易启动资金。

众筹下西洋了属于是。

“夏尚书,如何?户部先替朕把今年的‘年终赏赐包’发下去,这个钱算是朕替宗室向户部借的,朕三年之内,就能彻底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

随着夏原吉的应允,朱棣达成了他的所有目的。

逼迫诸藩献还三护卫兵马,重立宗室供养制度,许诺“年终赏赐包”,筹集下西洋启动资金。

朱棣看着眼前的场景,再回想起姜星火所说的话,根本就是一点都不差。

朱棣再次深深叹服。

姜星火,天下奇才也!

中秋大宴,可谓是主宾尽欢。

喝的醉醺醺的大皇子朱高炽,被几名贴身宦官架着抬进马车,送回了王府。

回到王府,杨士奇、杨荣、解缙,这三个一同迎附朱棣进南京,一同成为大皇子朱高炽支持者,一同被选入文渊阁的才子,早已等候在内厅。

朱高炽洗了把脸后坐在了主位,眸中清亮,毫无醉意可言。

而就在杨士奇打算亲手去关门的时候,一个小小的身影却忽地窜了进来。

“儿,且去你母妃那里。”

朱高炽看着气喘吁吁的朱瞻基,和蔼地吩咐道。

“儿子有要事禀报!呕.”

解缙看着眼前的小孩有些想发笑,皇长孙能有什么要事,宴会上糕点没吃够?

而杨荣回想起宴会上皇长孙一直在皇后怀中埋头干饭,不断地吃糕点的场景,却忽然蹙起眉来。

“父亲,儿子听到三叔亲口跟皇爷爷说,二叔在诏狱里,跟‘姜星火’吃月饼。”

“皇爷爷还问,‘姜星火’怎么样了,有没有吃上月饼。”

众人一脸茫然,谁都不知道,姜星火是谁。

而朱高炽则深深地看了年幼的儿子一眼,费力地挪动肥胖的身躯,甚至弯下腰,抚摸着儿子的脑袋。

“你刚才一直在皇奶奶怀里吃糕点,是不是想替父亲听到更多的消息?”

“儿,这些事,父亲希望伱不要参与,好吗?”

“呕”朱瞻基一边干呕,却一边坚定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此言一出,杨士奇、杨荣、解缙,不由地肃然起敬。

朱高炽亲手把儿子抱了出去,交给侍女,随后返回内厅。

解缙也把他昨日在大天界寺的见闻说了一番,不仅说了朱棣提出的削藩后遗症和他的委婉劝谏,当他说自己在离开大天界寺时,看到纪纲从诏狱方向匆匆赶来时,几人都沉默了。

“殿下,二皇子决不会有如此智慧,臣原以为是道衍大师借二皇子之口说出的。”

“这份奏折,根本就不是二皇子的主意!”

“还好殿下并未发言,否则,恐怕此计一出,殿下的威望就会被打击。”

朱高炽苦涩一笑,他揉了揉自己胖胖的脸庞,无奈地说道。

“看来老二确实在诏狱中得了高人指点你们可能不知道,除了如何削藩,父皇还给我留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恐怕就是诏狱中那位高人留下的。”

听完姜星火留下的两个问题后,杨士奇和杨荣、解缙,同时陷入了沉思。

良久,一直没有说话的杨荣感叹一声。

“能提出这种问题,并且似乎早有结论,这个名叫‘姜星火’之人,恐怕已经学究天人!”

第20章 何谓王朝?

秦淮河畔,清晨雾漫漫。

一阵风吹起,卷起岸边的柳叶,枝条在天空中摇曳,轻盈而又灵动。

秦淮河畔的一间茶楼上,身着便装的朱棣和老僧打扮的道衍正在吃早点。

朱棣夹了一只晶莹剔透的小笼包,一口咬下,有些鲜咸的汁水迸溅在口腔中。

“朕好久没吃过这么舒心的早饭了。”

道衍笑道:“陛下初步解决了解除诸藩护卫和供养宗室的问题,又定下了海洋贸易的基调,自然是可以大大地松一口气的。”

“大师当日不是说,不与朕一起来听姜星火讲课吗?”

朱棣的话语倒有了几分调侃的意味,显然今天他的心情是极好的。

道衍也不以为意,转动着念珠说道:“老衲本觉得此人不受控制,又会对立储之争造成影响,所以才劝陛下杀之。经历了棋盘摆米、削藩制度这些事,也确实是对此人起了几分好奇之心。”

“但归根到底,却是昨晚夜观天象,若有所悟,所以决定今日随陛下一同前去诏狱。”

朱棣喝了口粥,复又问道:“那大师觉得姜星火的才智学识,与你相比如何?”

“自刘伯温死后,天下无人能与老衲相比。”道衍淡然答道。

道衍的回答,理所当然而又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