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884)
即便是曹端这样富有智慧的人,此刻眼神中也浮上了一丝茫然。
“所以,我们的世界在时间上到底有没有开端?”
姜星火放下了手中的黑白棋子,坦然道:
“我也不知道。”
“正反题在理想情况下,当然最好能得出‘其中一个是错的’的结论,这样我们就能在探究和验证这个世界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但遗憾的是,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即便我们在短暂的一生中,把所有相对重要的命题都进行正反题逻辑推导,依然会有很多未解之谜,而这些我们靠着思维无法验证的命题,就需要许许多多孔希路这样的人来通过研究世界的办法来验证,当他们取得了突破后,原本无法证伪的命题,可能瞬间就会取得突破.但可能有的命题,在几百年、上千年的时间里,还是无法验证,可这重要吗?”
曹端想了想,然后笑了。
这很重要,也不太重要,因为当身处梦境却又清醒无比的人,能通过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来验证这个世界是否真实的时候,他就已经走在了追寻“道”的道路上,“道”的重点是一场大梦还是宇宙终点,都不重要。
对于当下的人来说,回顾过去,不过是茫茫然的混沌。
而这一步,就已经是千载以降,所有哲人未曾迈出得了。
在这一瞬间,曹端终于明白了“朝闻道夕死可矣”里面的“道”究竟是什么。
不是终点的“大道”,而是真的能通往“大道”的那条道。
“纵使我们身处梦境,可我们依然真实地活在‘我思’的每一个剎那,我们的生命和思考绝非毫无意义,我们走在证明世界真伪的道路上,就已经是莫大的意义,即便终点只是一片虚空。”
曹端长身一揖。
“谢国师指路,曹端此生愿竭尽全力,以求证道。”
——————
当朱高煦找到姜星火的时候,发现师父已经睡得正酣,微微的呼噜声响起。
在这棵熟悉的树下石桌上放着棋盘、棋子,以及一本小册子。
小册子被棋罐压着,热风吹过,只露出了一角。
“不可言说之事,必将无言以对。”
第399章 意义
“师父,黄信要见您。”
朱高煦抓着茶壶直接灌了一口,茶水本该凉了,但茶壶露在石桌被太阳照射的地方,还没完全凉,正是温吞的状态,就仿佛是经历过这场辩经的黄信一样,心中依旧有着能支持他继续抵抗下去的力量。
此时是盛夏的下午,在树荫下睡得有些昏沉的姜星火头脑还不是很清醒,他闭上了眼睛,狠狠地吸了几口空气里那令人舒畅的茶香后才慢慢睁开了眼睛,看向了朱高煦。
“你猜他要干嘛?”
朱高煦挠挠头,猜度道:“或许是向师父认输?毕竟之前打过赌来着。”
“不见得,黄信不是轻易服输的人。”
姜星火在桌面上“沙沙”地转动杯子,说道:“而且严格地来说,他们还没输。”
“为何?”
朱高煦诧异问道:“由朝廷向十四布政使司收集刻有上古文字的龙骨药材的圣旨已经到了内阁了,只要等《明报》不断解密甲骨文的字义,他们的这场辩经,就已经输的一点都不剩了。”
“是这个道理,但他们还有最后一搏,这最后一搏没失败前,黄信是不会认输的。”
姜星火先把小册子揣好,然后才说道:“太祖忌日那天,他们要哭陵的。”
“太祖高皇帝您睁眼看一看,您的祖宗之法要被变了呦.”
朱高煦嗤笑道:
“父皇胆子小,怕皇爷爷,俺可不怕,俺小时候就被皇爷爷吊起来打,那时候朱允炆那小兔崽子就在旁边笑,俺老早就想宰了他了,就算是皇爷爷真从孝陵里揭棺而起,俺都敢把他亲手摁回去,一锹土一锹土地埋上。”
嗯,真是哄堂大孝。
不过朱棣胆子小这种话,也就朱高煦能说得出口,但怎么说呢,跟胆大包天的朱高煦相比,还对老朱留有一丝敬畏的朱棣确实胆子小了那么“亿点点”。
说归说,朱高煦还是意识到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但这种事情真闹出来,父皇面上也难堪吧,要不干脆就派兵控制现场,不让他们说话。”
“不是这么回事。”
姜星火摇摇头:“你不让人家说话,这次提前知道倒是能做成,可下次呢?下次还要被人打冷箭吧?还不如一次性解决,正好太祖忌日陛下带着满朝文武去祭拜孝陵的时候,人都齐全。辩经为了改变士林的思想,而这件事,就要改变官员们的思想一前一后,相辅相成,如此一来变法才能在舆论上彻底扭转过来,王霸义利古今,积累的东西归根到底都在这最后一哆嗦上了,怎么能不让人家说话呢,不仅要说,而且要畅所欲言。”
朱高煦明白了姜星火的意思。
“那么,师父要见黄信吗?”
“当然要见,既然都来了,不让他见岂不让他以为我心有顾虑?”姜星火抬起脸庞笑呵呵道。
朱高煦点了点头,忽然想起什么,又问道:“师父,你说搜集龙骨这东西,要不要朝廷给钱?不然会不会给百姓造成负担?”
姜星火微微一怔,方才解释道。
“给钱才会造成负担,不给钱不会。”
“刻有上古文字的龙骨基本上一眼就能看出来,若是朝廷给了钱,地方官吏为了多收从中多捞钱,很容易就会出现变本加厉地要求百姓提供,而且心思活泛之人也会想法设法进行伪造。但若是不给钱,这种东西跟征收花石纲或是什么捕蛇斗鸡之类的不一样,百姓没有就是没有,地方官府只是为了完成朝廷的任务不会太过逼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