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吃吃喝喝的重生小日子(314)

一路放鞭炮,搬嫁妆。

宁乐意看着茫茫多的被子放床上摞到天花板,还在往衣柜里塞,不敢往新房里待,站外面找姜易云。

姜易云递给他一杯红枣茶:“怎么样?小心烫。”

宁乐意小心咪了一口甜甜的红枣茶:“被子超级多。一辈子都盖不完。”

有个温家跟过来送亲的婶婶笑着说道:“我们家婧婧这辈里最小,两边奶奶和外婆都给种了好几年棉花。被子是稍微多了点。羽绒、驼绒、蚕丝什么的被子也买了几对。”

另一位嫂子说道:“新房那边还有很多呢。我都说阿嫂他们不用准备那么多,新房子才多大,都要放不下。”

这位嫂子姓温,论起来和温婧也是亲戚,都是温家宅的人,十几年前嫁到了姜家村。

她这个话里面带着点刺,宁乐意和姜易云就当没听懂,笑着只顺着字面意思恭维两句亲家。

姜易景和温婧的新房,严格说来是在现在区政府附近买的房子,算起来差不多内环了。

房价非常贵。

只不过考虑到姜易景和温婧上下班方便,而且教育资源和各方面配套都好,两家才咬牙付了首付买了房。

房子自然不可能很大,套内只有七十多平米。主卧的面积都还没有农村的杂物间大,次卧比楼梯间大不了多少,勉勉强强放个单人床一个书桌。

温嫂子嫁到姜家村那么多年,当然知道姜家有钱。

姜家兄弟姐妹几个,早早都搬去了镇上住,平时也不住在村子里,偏偏村里的房子一个比一个修得好。

姜易景家这次趁着结婚,把老房子更是里里外外重新装修了一遍,光是这装修的钱都不少了。

不过姜宏宇这个四叔那么有钱,大侄子结婚买那么点大的婚房还要借贷款,丢不丢人?

有这种想法的人没几个,就算很多人都这么想,姜易云也压根不会在心上。

他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放在宁乐意身上:“小心枣子核。”

本地规矩,女方送亲的人过来要给喝红枣茶。

以前条件差的时候,就是枣子核煮水,枣肉是要做糕团的。

现在条件好了,都是整颗的小红枣泡水。

吸足水分的小红枣表皮变得光滑饱满,像是还挂在树上的时候一样,还是正红的颜色,看着就很喜庆。

实际准备的时候肯定不会只准备女方送亲队伍的那点,来的人人都有,还有得多。

宁乐意喜欢吃这种小红枣,只不过他不会买,买过几次小红枣都发酸:“这个小红枣好吃。”

姜易云就去问谁买的红枣,没一会儿就用个保鲜袋装了一袋回来:“镇上干货店买的,具体哪家干货店不记得了,我先拿去放车上。”

“一起去!”宁乐意跟着他一起走。

村里人等他们走出围墙,才小声嘀咕:“男的和男的在一起,瞧着走路也不扭屁股啊。”

“看着就像好兄弟。”

他们说话间,看到一个背着另外一个跑的小伙子,感觉宁乐意和姜易云这一对很平常。

“马家沟那里不是有一对?有什么稀奇的。”

这种事情虽然少,但也不算稀奇。

还是那句话,别人不碍着自家过日子,管得着嘛。

姜易云把小红枣放车上,没着急回去。

大堂哥结婚,家里多得是长辈们招待,用不着他们这些晚辈。

伴郎伴娘都得是未婚的,他们两个已婚人士也不用去凑热闹。

姜易云拉着宁乐意在自家村里来回转圈,转到河边。

宁乐意看到用来拦截水草和垃圾的栅栏:“啊,不能划船了?”

姜易云沉默:“……还没忘记修码头呢?”能把船划到对岸了吗?

宁乐意跟着沉默:“梦想总是要有的。”

姜易云就拉着他回自家老房子。

老房子已经彻底翻修好了,外表看上去就像是一栋漂亮的红顶小洋楼。

院子里的花草树木看得出移栽不久的痕迹。

这些花草树木之前搬去了小农庄,前不久刚移栽回来。

房子里硬装已经差不多完工了,剩下窗帘和一些电器还没安装,家具也还没添置。

相比较他们家现在住的房子,现在看着这边的房子觉得很小。

“我以前觉得这里房子很大。”

“没多大。我们家就三口人,宅基地就这么大。我爸选的位置好,周围自留地能多一点,现在把外面自留地圈起来,院子就显得大一点。不过以前这边地势低,每次下暴雨涨水就被淹,这块地没人要。我爸妈造房子的时候,花大力气垫高了不少,不然每次下雨都要抗洪抢险。之前造的时候没做好防水,地下室还渗水了。”

他说着说着就笑起来,“要是你嫁进来,就能多批一个人的宅基地。”

宁乐意瞟他一眼:“想什么呢?”小娇妻倒反天罡!

姜易云抱着他轻轻摇了摇:“想跟宁总一个户口本。”

噫~又撒娇,真拿小娇妻没办法。

家里还没家具,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两人楼上楼下转了一圈,就重新回到了喜宴。

宁乐意之前没注意,现在听姜易云说,才发现姜易云家真的距离姜家其他三个伯伯家有点远:“我还以为是附近批不出宅基地了,所以爸妈才选了靠河那边的位置。”

姜易云悄悄指了指连成排的姜家三个伯伯家的房子:“没。我爸妈想自己做点小生意,这边地方小了点,住一起还话多。”

宁乐意自家人口简单,但以前住在村里面,确实不少东家长西家短的事情,完全能理解,但:“做点‘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