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吃吃喝喝的重生小日子(378)

“帅哥,你都拍过什么剧?”

“帅哥……”

姜易云、唐鸿和田曼蔓把几个粉丝和宁乐意隔开。

“抱歉,我不是明星,不是演员,也不是歌手。我不是娱乐圈的人,就是个普通路人甲。”宁乐意庆幸这会儿还不是直播镜头遍地的时代,把自家猫塞进羽绒服里抱紧,免得被吓到。

大黄从衣服领口探头,眼睛圆溜溜的盯着陌生人看。

“对不起对不起。帅哥叫什么名字?”

“要不我们请你吃个饭,就当赔礼道歉怎么样?”

“帅哥你真的不打算进娱乐圈吗?”

姜易云突然觉得那什么马大师算得还有点准的,起码在烂桃花这方面。

呸!

宁总烂桃花多还需要算命?有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几个年轻男女也不可能真的一路追到停车场,倒是有人悄悄拍了几张照片,拿着相机看的时候,还是有点不确定:“刚才那个帅哥真的不是明星吗?我怎么觉得有点眼熟,肯定在哪里见过。”

“说不定是剧抛脸。有些明星在剧里面和现实里的长相看着很不一样。”

“咦?这个高个的保镖长得好帅!”

“卧槽!真的,大帅哥!”

“大帅哥海拔太高了,刚才没注意!”

“我想起来了!这不是那个残疾大佬吗?!他怎么不残疾了?!”

第134章 代言人

宁乐意没想到自己又上了一回热搜。

但:“残疾大佬不残疾是什么鬼?”

宁总表示很不满意!

但吃瓜网友表示很满意。

尤其残疾大佬这次的照片和先前的反差相当大。

上次残疾大佬的照片被人重新翻了出来。

照片上的宁乐意面容肃穆,穿着一身深色西装,留着寸头。

他本来就不胖,那时候还瘦了几斤,侧脸更加凸显面部轮廓,坐在轮椅上有一种美强惨的氛围感。

这次新闻配图里的宁乐意穿着嘭嘭的羽绒服,显得人很小。

他本来就骨架小,哪怕身高不算矮,但照片上看着人就显得很不宁总,很乐乐。

他还每逢佳节胖三斤,脸部线条柔和,羽绒服里还钻出一个圆圆的猫咪脑袋,人和猫都显得更萌。

有些人就是这样,偶尔一张照片就能走红。

别人求都求不来的事情,偏偏宁乐意完全不感冒。

因为这个新闻,宁乐意又过了一段深居简出的日子,连办公室都不怎么去了,别人找他,要么去他家里,要么就去惠春园。

这段时间腊梅花还在开,梅花也开始开放。

中午出太阳的时候,在花园里晒太阳很舒服。

张熙头一次过来,还绕了一点路,被田曼蔓带过来,刚想张口招呼,注意到周围好多人,吓了一跳,先问田曼蔓:“这里开放,变成公园了?”

田曼蔓笑笑:“没有。一些朋友来找乐乐玩。”

张熙看了看在草坪上长满了人——烧烤的,唱歌跳舞的,打牌的,或者干脆在边上躺尸的。

年纪更是下至八个月,上至八十岁。

宁总的交际能力恐怖如斯。

宁乐意懒洋洋躺在草地上:“张熙!我就说你这时候过来刚好。”

他慢吞吞坐起来,打了个哈欠,把身边挨着自己睡的宝宝轻轻拍了拍,茫然地四处看了看:“于祺瑞和孟若淑呢?”

这是宝爸宝妈的名字。

身边的人听到,也跟着四处看了看:“刚才还在这儿的,怎么一眨眼就不见了?”

“肯定是去哪儿腻歪了,好不容易能把娃丢开手。”

这一对是青梅竹马,出生就在一个医院,感情从小好到大,本来没想着这么早结婚,但一不小心闹出了人命,只能奉子成婚。

家长们觉得他们还是小孩子心性,让他们自己带娃,别老想着玩,深刻认识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娃在他们手上就跟个大玩具似的,虽说带娃的时候也是尽心尽责,但小夫妻俩显然更喜欢自己腻歪,充分展示了父母是真爱,孩子是意外。

在这里的所有人都知道那对夫妻的德行。

一个样子有些懒散的十五六岁的少年,推了一辆婴儿车过来:“先把孩子放这儿吧。”

他看到张熙,冲他友好地点点头:“你就是张熙吧?你家的减肥产品做的很不错。你好,我叫岑淮。”

张熙赶紧笑道:“你好你好。”

他就是一个普通工薪家庭出生的普通人,现在事业做得不错,但距离所谓上流社会的社交圈还远着,根本不可能凭着人家的一个姓氏就知道是谁家的,做什么生意的。

宁乐意等岑淮推了婴儿离开,小声跟他解释:“淮岭制药知道吧?岑淮是现在岑家的第三代。现在当家的是岑淮的妈妈。岑淮爸爸就是个富贵闲人。宝妈孟若淑是岑淮的表姐。他们俩的妈妈是亲姐妹。孟家和于家都是做医药行业的。”

张熙恨不得立刻掏出小本本来记笔记,减肥瘦下来之后显得很大的眼睛看上去更大了。

有人招呼宁乐意吃烤羊肉,宁乐意就带着张熙过去,一边小声跟他讲各种人,以及他们背后的关系。

其实今天在这儿的,老老少少的总共就十来家人,但都是自己企业里的实权派,以及类似岑淮这样未来的实权派。

张熙一顿小烧烤吃得食不知味,又有滋有味。

一群人玩到下午三点,又吃了一顿点心,才一个个告辞离开。

宁乐意回去的时候坐的张熙的车:“这次就带你先认识几个人。这个少那个爷的,没必要搭理。”一群纨绔子弟罢了,手头也就有几个钱,钱也不多,能够调动的资源更是十分有限,没必要浪费时间,“其实该带你认识认识创业的那群人,只不过你们都忙,时间难凑,也就你过来近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