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河西(166)
这会儿听多了也习惯了,不就啥事儿没有了。
估计是下午睡多了,这会儿才戌时,冯妙嫦一时有些睡不着。
又接着问起来,“你说说你的道理?”
七爷张臂过来小心环住她,“我琢磨有一阵子了,那些皇子王孙和世家子们有那么些名师教着还免不了犯蠢败家,你说这是怎么回事?”
冯妙嫦摇头,“我还顾不上离我那么远的事,你怎么会想到这上头?”
“咱现在不也有些家业了吗,道理都是通的,我不得防患于未然么。”
虽觉着夸张了些,冯妙嫦还是顺着他问道,“那你想明白关键了么?”
“想明白了,孩子得自己带着,长成前的每一步咱们都看着,孩子只有比咱们强的,绝不会养坏。”
“你这么一说还挺有道理的。”
“就拿皇室来说,那些帝王之术就该皇帝自己教着,再什么名师都是臣子,很多事没有切身体会是讲不到点子上的。
你要的是御下,人家给你讲宽和,牛头不对马嘴,好得了才怪呢。”七爷嗤道。
“是呢,小小孩子还懵懂着呢,身后就站了好几拨人了,想挣出来就难了。”冯妙嫦忍不住唏嘘。
“所以,越是家大业大越要看好孩子,在他还小的时候不能撒手交给别人。”
想到七爷日渐扩大的地盘,他这么看重两人的孩子,想自己带着,冯妙嫦只有高兴的,才不会反对。
柔声应了,“我都听七爷的。”
七爷又问,“明儿你家里捎来的东西该到了吧?你想好了回什么礼了么?”
“就是给咱们大郎的东西,是我家里的一点心意,哪用特意回礼。”
“平时是不用,这回小妹不是订了亲么。
岳父是个清廉的,舅兄们还没出仕,姐姐姐夫也不宽裕,这会儿就该咱们多拿些,总要叫小妹风光嫁了。”
冯妙嫦没想到七爷会关心她家里这些事。
帮父亲升了五品后,提过一嘴叫她拿钱帮家里置宅子后,七爷再没问过她家里的事。
现在七爷不仅过问了,还一副要掺合进
她家里事的样子,之前他都是你父亲,你母亲,你兄长的称呼着,这会儿却改口喊了岳父舅兄姐姐姐夫小妹,有孩子了很多事确实不一样了。
七爷递了好,她当然要接着。
也不瞒他,“怎么多拿啊?家里肯定不会收的。我之前往家里捎的东西捎贵些,家里就会拣更好的给我发来,反倒拖累了家里,没见我除了年节再不捎东西回去了。”
“不是我说你,外头事就没有你不通的,一回到家里就是不开窍的。”
“这正说明我和家里人不玩心眼子,只有实打实的心意。”
“我听着怎么像拐弯说我心眼多呢。”
“你又多疑,快说正事。”
“这还不简单,银子也好,物件也好,你就叫褚十三帮你送到家里,没有不成的。”
褚十三?想到他和谁都能打成一片的性子,父兄最是拿这样的人没招儿,好像还真行呢!
“那我就弄个大的了,七爷可别嫌我给娘家贴多了。”
七爷调笑道,“借我个胆也不敢呢!”
第097章 小主公
九十七章
燕七爷和夫人的长子出生了, 多少人在关注。
不止河西,河西以西,河西往东直到洛安, 都有人在等消息。
小郎君出生那天起, 定阳城里人就自发地庆贺起来,街头巷尾挂起了红彩,各家铺子开始让利售卖,都想尽份心给小郎君添福。
到了洗三日,燕府门前车马排起了长龙,都是各地赶来观看小郎君的洗三礼的。
冯妙嫦原想着洗三礼就自家人悄悄办了,不想惊动别人。
七爷却说要办,还要办个大的。
闵先生纪先生几个,还有西岭玄字这些也都支持。
山胡那边,铁单盂兰早早就打了招呼,说小主公的大事必不能少了他们。
石奎石荣兄弟因着是走冯妙嫦的路子投的七爷, 现又和山胡做着邻居,打听到山胡是归在燕夫人名下的,他们自觉也是燕夫人这边的, 所以很多事都爱比着山胡来。
这不, 山胡前脚说了, 石奎石荣后脚也跟着往冯妙嫦这边递了话,说洗三礼不能落了他们。
后面归附的孜羌契金八部也都跟七爷提了要来。
然后靖西军,昭平军, 还有更远些的宁远军和信威军两家也都陆续来信说要来, 想叫七爷给个大体的日子, 他们好依着提前往这边来。
明大夫一个月前就给打了保票,说产期在三月二十八到三十日之间, 绝不会出岔子。
这几个月下来,燕府里人已充分见识到了明大夫不凡的医术,虽不到包治百病的程度,也不远矣。
就是七爷多年根治不了的虚症在明大夫的调理下也大有起色。
所以,七爷就按着明大夫给的日子往各处送了信儿。
都是赶早不赶晚,昨儿开始远些的宁远军,信威军,靖西军和昭平军四家军镇的人就已到了定阳城。
而靖西军是李通亲自来的,昭平军来的是赵午,都是之前和七爷一起打武义军的旧识。
不过提前来了也都没敢提前往燕府叨扰,都是赶着到日子才过来。
而山胡和石奎兄弟,还有西边的八部族因着离着近,都是掐准了时候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