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敌国将军当成白月光后(163)

作者: 余何适 阅读记录

“玄军听令,全力攻城!”

***

入暮后的峒关阴风阵阵,天雨粟,鬼夜哭。天地间茫茫青灰一片,似是在幽冥交汇,不辨昼夜。

时有隆隆雷声在极远的天际,隐隐作响。

辰霜独立在垛墙边,遥望远处的回鹘大军许久。城墙冰冷坚固,星火幽暗苍茫。高处不胜寒,即便是夏夜,此间的风都带着微微的凉意。

“你可是有话跟我说?”辰霜道。

在她身后也已站了良久的宁远,终于开口,缓缓问道:

“殿下就如笃定,我定能射准这一箭?”

辰霜嘴角一翘,微微一笑,道:

“你的射术是他亲手教的。我信他,便会信你。”

宁远黯然垂眸,余光瞥见了她颈上那道浅浅的血痕,叹气道:

“以命相搏之术,殿下何必非要如此?若是我在射偏一寸,殿下咽喉处怕是已受重伤。”

“赌一把罢了。我就拿命赌你能射中这一箭。”辰霜笑得笃定,道,“这曾是我和他之间的默契,现在就是我和你的默契。我必要你为我射这一箭,助我逃脱。”

宁远心中难安,忍不住又提及道,“若是少帅还在,以他的射术,必不会伤及殿下一分一毫。可我,我实在太过驽钝……”

“若是他还在,必不会让峒关再陷危机。”目色淡淡,道,“但他不在了。凉州,我会替他守住。”

城墙边又传来一阵脚步声,辰霜回身一望,肩上已有一件月白氅衣盖上。

崔焕之一身铁甲赤盔,红缨在遥夜中飞扬如丝。他头上兜鍪已卸下,露出有些凌乱的鬓发,道:

“此间风大,披着吧。”他沉声道,“辰霜,自从我知你落入敌手,寝食难安。我本想亲自派兵前去,奈何祁郸大军来势汹汹……今日,宁远说要以此计救你,我又惊又怕,所幸你平安无事归来。”

“崔将军不必介怀,陇右军在祁郸手里守住了峒关,比什么都重要。”辰霜淡淡道。

崔焕之迟疑片刻,如鲠在喉,举目见宁远已悄然远去别处,低低道了一句:

“当年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辰霜不禁缓缓回身,见他浮屠赤甲上已有刀剑的划痕,肩肘处也渗出的血迹已干涸,都来不及擦拭,浑然散着血腥,还有一身尸气。

她知这位崔家大郎向来喜洁净,好熏香,一向与她见面必换新衣,整肃容装。四时之间,貂帽轻裘,绫罗锦袍,必是最时兴的式样。如今守城血战艰辛,多日苦战都无暇更衣,此时他似是怕气味难闻,还刻意离她站得有数步远,张弛有度。

辰霜心下动容,上前一步,替他拂去兜鍪上不知何处飘来的烟烬。

手中深灰的烟烬很快随风散去,她垂下眸光,道:

“崔将军自有英明,无需与他人作比。”

“回鹘人刚刚暂时退兵了。看阵势,或许明早才会再发起进攻。”她遥望城前火光隐隐的回鹘军军帐群,叹了口气,向他禀道:

“我方才探过营房,烹油快用完了。粮草只够数日之用。”她忧心忡忡,蹙眉道,“数日来,并无长安那边的消息,援军亦迟迟不至,城中粮草只够撑几日的了,不知能不能熬过去。”

这样的情境,真是像极了五年前。

崔焕之却仰着头,粲然一笑,朗声道:

“你不必担心,我前几日已向周边的廓州,岐州,郦州三州求援,虽暂无刺史回信愿意来援。就在方才,有二州送来百余石粮草,城中百姓可以再撑一段时日了。”他将兜鍪抛予一旁仍在守城的宁远,笑道,“我正好要去城楼换防。不如你与我下去看看粮草,暂歇一阵罢。”

辰霜应下。

沿着城墙拾阶而下,二人已来到粮仓前,看着士兵们进进出出将粮草囤积起来,放入仓中,不由稍感宽心。

辰霜从一担送来的粮食中捞起一把麦子,看着颗粒从指缝泻下,面露喜色。忽然,她手中的动作顿了顿,转身面向在旁指挥若定的崔焕之,道:

“崔将军,你守凉州和峒关几年了?”

崔焕之脱口而出道:

“已余五年。怎么了?”

辰霜踱着碎步,踩着地上陇右军旗迎风飞扬的倒影,凝眉道:

“那么多年,如果让你画出凉州城和峒关周边的舆图,你能有几成把握?”

崔焕之一怔,觉得此问语出突然,但经细思之后,肯定地答道:

“大约能画出个六七成,有些太过偏僻的地方,若是我没去过,怕是细节有误。”

辰霜眉头一皱,手指勾起,覆在下颚上,若有所思,道:

“凭你在军中经验,如果单凭几个斥候探得的细节,可与你多年在城中的经验所画相比,可有出入?”

“斥候每回来探的话,因关牒有疑,不能再城中待过久,线索必有断裂,并不连贯,必不可能与我这般长期在城中之人所了解的细节相比。”崔焕之娓娓道来,又见她神色有异,关切问道,“你今日何出此言?”

辰霜面色凝重,对他道:

“回鹘人,似是有全套凉州峒关城防舆图,在我看来,细节十分相近,可以说几近完美。”

“那幅图我已让人从凉州带来了。你且看看,是不是与你的经验,几乎一致。”

语罢,二人离开粮仓,来到了城墙边的石凳处,摊开了那卷宴海死前交予她的绢帛。

绢帛展开,密密麻麻的舆图映入二人眼帘。随着崔焕之的手不断在绢帛上飞快游走,他凤眸紧紧眯起,神色越来越焦虑。

“确实。与我所知,几乎分毫不差……”他最后倒吸一口凉气,急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