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在年代搞科研(127)
闻岩专心开着车:“冬天乡下冷,家里特地空了一间屋子用来烤火。屋子中间摆着大火炉,家里两位孕妇待在里面看看书或者织毛衣。”
前者是梁好,后者是给全家每个人都织了新毛衣的春妮。
黄丽梅忍俊不禁:“难怪你们着急回家,原来家里比城里暖和。烤火屋子的确舒坦,我小时候家里是围在厨房烤火,大家冬天不出门,从房梁垂吊着烧水的瓦罐用来烧水做饭,院墙边上码着整整齐齐的木柴。那时候家里可热闹了,厨房没柴烧了年纪大的孩子就使唤年纪小的去搬柴。”
她说完感慨道:“可惜城里得买柴,家里的火盆不如你们的烤火屋暖和。”
第61章 去梁家串门
(已修)
黄丽梅在闻家待了两天就坐不住了。
闻家三兄弟实在太能干了, 三个大老爷们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两个怀着身子的孕妇被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连做年夜饭都不让进厨房。
郑毅和郑学智不好意思干坐着也去帮忙搭手,家里的女同志们闲了下来。
黄丽梅头一次感觉过年能如此轻松, 她只需要帮忙贴对联、调浆糊, 年夜饭都不用亲自负责。
家里没有她发挥的空间, 闻家的亲戚自从家里父亲去世就断了联系,亲戚们怕被闻家几兄弟赖上。
过年如此清闲, 她干脆出门溜达闲逛。
闻岩让闻溪带着丈母娘和郝红梅去大队逛逛, 大过年不用工作, 大队晒场上很热闹。
黄丽梅突发奇想:“阿水, 你四嫂嫁人前是不是住在丰收大队?”
她想去看看女儿曾经生活过的环境。
闻溪吐掉嘴里的甘蔗渣子:“嗯,过了前面的水渠就是丰收大队。”
黄丽梅眼神热切地问:“你知道梁家在哪吗?”
闻溪转了转眼珠子,不知道该不该回答。
郝红梅在一旁笑着解释:“我们主要是去想看看你四嫂以前生活过的家。”
闻溪拧着眉头想了想:“你们可别后悔,被梁家看到了肯定要赖你们钱。”
哪怕是只狗路过梁家门口都得留泡尿,不然被王盼弟看到就要骂骂咧咧。
黄丽梅被他的形容逗笑:“我们就远远看一眼,不靠近。”
闻溪抄近路带着俩位女士来到丰收大队,离梁家隔着大约50米距离。
黄丽梅踮起脚尖往院里看,啥也瞅不着。
梁家的院子是矮小的黄泥墙, 门是两片木板, 只能依稀看到院里有个茅草棚子。
闻溪心急口快问道:“看到梁好的屋了吗?”
黄丽梅踮起脚尖抬手挡着阳光,看了好一会儿失落地放下手。
“没有, 我想看好好的房间长什么样子,她的成长我都没参与过。”
闻溪心里纳闷,那么高的草棚伯母看不见吗?
他想到伯母上了年纪,眼神可能不太好。
“那咱们再靠近一点?”再往前走30米怎么都能看清楚了吧。
黄丽梅点点头。
闻溪想到伯母给他的20块钱压岁钱干劲十足。
不过他们还没靠近, 就遇到了回娘家的郑萍萍。
郑萍萍婚后回门的日子发生了一件小事。父母在她刚出嫁就把她的床撤掉,令她感到心寒, 一起回来的赵凯脸色都不太好看。
用母亲的话说她嫁了人死都是男方的鬼,以后回家就是客人,她的床留着占地方。
郑萍萍无时无刻不在怀念郑母的好。没有对比就没有落差,可惜曾经的她不懂得珍惜。
赵凯突然变得很激动:“萍萍,那是不是你妈?”
赵凯的临时转变让郑萍萍措手不及。
明明来的一路上两个人还在吵架,赵凯嫌弃她娘家事多,郑萍萍怪他大年初三才跟她一起回娘家。
郑萍萍不以为然:“你又不喜欢她激动什么?”
赵凯用力拽郑萍萍的手臂:“你看那边。”
郑萍萍不耐烦转过头,她看见了郑母。
郑萍萍不敢置信地揉了揉眼睛。
真的是郑母!
她连忙扯了扯衣服上的褶子,又拨了拨头发。
黄丽梅哪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和萍萍遇见。
俩人隔着10米开外对视着,梁家门口一道声音煞风景地响起。
王盼弟的嗓门跟不要钱似的:“前面的,你们站地里干嘛呢!是不是想偷我们大队的集体财产!”
黄丽梅走也不是,莫名其妙就跟着一起进了梁家的院子。
梁家很穷,这是黄丽梅的第一印象。
闻溪的小眼神时不时飘向茅草棚子,这里堆着劈好的干柴,旁边的干稻草堆就是梁好冬天的床。
王盼弟嫉妒黄丽梅,面上表现得很热情。郑家是头大肥羊,说不定能从他们身上捞一笔油水,毕竟自家白白把梁好养活了20来年呢。
她光看自家闺女从城里回来的待遇,小皮箱据说是用牛皮做的,值不少钱;萍萍攒下来的私房钱都顶他们夫妻前半辈子所有收入了;还有郑家从城里送回来的萍萍的东西,她和丈夫拉去卖了30块钱。
衣服、床单被套、棉褥子全都是好料子,郑家上辈子积了什么福,家里竟然能这么富裕。
夫妻俩哪怕知道郑毅身份不一般,也想硬着头皮从郑家手指缝里抠点油水,黄丽梅从指甲缝里漏点都够自家一年的收入了。
反正换孩子的事天知地知以及她和丈夫知道,没有第四个人知情。至于萍萍了解内情会不会说出去?她怀了萍萍十个月才生下来,要不是换孩子萍萍能享那么多年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