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在年代搞科研(193)
“你没听说过可以等一等,现在不方便透露。”
梁好考上大学都没去学校报到过,就已经提前拿到了自己的毕业证书。
闻岩问她什么时候去首都进修,梁好表示最短也得一年时间,完成火箭试验第三阶段,顺便去卫星基地学习,怎么看都还早。
梁好对卫星也感兴趣,火箭卫星不分家,卫星不仅可以当做通讯,还能观测天气、导航路线。
她收录地图的时间不如多造几颗卫星,这样以后就能给汽车接入卫星地图。
她再把汽车改装成智能驾驶,不会开车也能让汽车自己按照导航路线走。
梁好想象的很美好,反正具体实现肯定很慢。
自从加入火箭研发团队,她就明白工业基础薄弱做什么都很困难,所以只能等基础工业发展起来,能内部自产自销的时候做东西就很容易了。
很多东西梁好不是不会,只是贸然拿出来就会破坏现有的工业体系,比如更加先进但是讲出来大家难以理解概念的高科技零件。
从飞船残骸任意拆下来的零件都够大家研究上十几二十年,也不一定能研究通透。
比如闻岩残疾恢复的秘密。
拿出星际时代的产品就像是给原始社会送去一支打火机,尽管方便了他们的生活,但以原始社会时代水平造不出第二支打火机。打火机报废后,他们还是要回归到钻木取火的生活。
来到研究院以后,梁好很少使用飞船上的零件当自己的实验器材,连信息库也很少看,就是担心自己不小心造出来跨时代的产品。
闻岩得知离开最少还有两年,便重新写信让孟高飞不用急着把房子买下。
梁好第一次加入就取得了火箭发射成功的胜利。
这一年发射的是长征二号火箭,搭载的是国土普查卫星,卫星主要包含返回式遥感卫星和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
这是研发时间最短的火箭,只用了一年时间,此次成功极大鼓舞了实验室团队的信心,大家趁热打铁准备在第二年继续发射新长征一号火箭。
梁好也被挽留了下来,贺斯年也打算让她参与一次完整的火箭研发。
然而这一次失败的很快。
办公室弥漫着沉重的气息,杜国华身为基地负责人也参与了此次会议。
大家翻看自己的工作笔记,复盘失败的原因。
梁好负责的区域没有问题,所有人挨个汇报后发现问题不是出现在研究员身上。
那么就有可能是火箭零件的问题。
每个人都在分析自己的猜测,梁好单手撑着脑袋仔细回想火箭内部构造。
按理说不应该会出现问题,老师带着她检查过好几遍现场布置,装载火箭的士兵们已经有过经验肯定不会犯下最基础的错误。
杜国华弱弱地举起手:“各位同志,我有点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说一下?”
有人脸上挤出苦笑:“杜同志,您都不明白火箭的发射原理,想从哪分析啊?”
在场响起善意的哄笑。
梁好敲了敲桌子:“与其干坐着浪费时间,杜同志有想法就让他讲讲,反正大家也找不出来原因。”
杜国华对梁好投去感激的笑容:“我说的可能不够专业,但是我猜测,咱们火箭发射的那一瞬间温度会骤然升高,所以内部产生了破坏。”
“咱们有些零件是以前的火箭规格,我记得去年发射的是长征二号,运载的是遥感卫星。这次的火箭是新长征一号,运载的是无源雷达定标试验、电离层探测信标还有技术测验卫星,一共搭载了三颗卫星,有没有可能问题出现在卫星上?”
“我说话有点粗,会不会是超载了?”
在场陷入沉默。
梁好直起腰,双手搭放在桌面:“超载的问题我们有计算,除非是卫星那边报来的数据不对。”
这下大家面面相觑,难不成真让杜国华蒙对了?
他们复盘了一下午,火箭绝对没问题,有贺同志和他的学生反复检查多次,不可能出现低级发射错误。
贺斯年揉了揉眉心:“既然是卫星的问题,大家先回家休息两天,等待后续通知,郑同志暂时调去帮卫星基地的同志。”
梁好没有反对,她对卫星一知半解,老师既然让她过去肯定有他的道理。
散会后,贺斯年留下梁好。
“估计是卫星基地那边计算出了差错,这次火箭研发你跟了全程,正好有理由调你去卫星基地。”
“好的,我一定不会给老师丢脸。”
贺斯年笑呵呵:“去了虚心学习,等觉得自己学会的差不多再惊艳他们。”
梁好用力点头:“我懂,这叫韬光养晦。”
贺斯年笑着表扬道:“不错,这两年你在基地最大的进步大概就是语文成绩突飞猛进。”
梁好嘿嘿傻乐:“耳濡目染嘛,天天听大家摆弄成语我就学会了。”
论学历,梁好应该是整个团队学历最低,她只有大学本科学历,并且考大学前就自学了几个月,小初高都没上过,语文差到离谱。
不过论能力的话,梁好的能力仅次于贺斯年,甚至她的大脑运算能力在团队遥遥领先,没人能超越。
实验室的同事们个个是大佬,随便单拎出去都能当大学教授或院长,人家文化造诣确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