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君另有白月光(114)
赵晏然望着孟强狂妄的嘴脸、乡亲们闪避的目光,失望之余,他怀着失望和愤恨拜入上清。
那时的他渴望力量,只为自己而战。
再后来,知慈死了,他悔之晚矣,于是上了战场不顾命地杀敌,想借此逃避痛苦,推卸害死知慈的过错。
那时的他,就是一具行尸走肉,只为仇恨而战。
可这些……真得是他所求之道吗?
自赵晏然因青牛观的意外瘫痪后,他就一直很茫然:
他已将剑术练至顶尖,可是只要老天爷想,他就会立刻瘫痪;只要老天爷想,他就只能眼睁睁看爱人死去而无能为力。
如果他已经追逐到了强大的力量,却依旧无法掌控他和所爱之人的命运,那他执剑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此刻,听着张小功对战友们的描述,一种熟悉的、感动又愧疚的情感再度涌上了赵晏然心头。
他突然发现,其实答案早已摆在了他的面前——
那是他刚刚从瘫痪中痊愈的时候。那时所有人都弃他而去,他心中怨恨无比。但下一刻,他却在外室看到为了陪护自己蜷缩睡去的知慈。
赵晏然非常不解,明明自己已经成了废人,毫无价值,可她为什么还不离开?
那是赵晏然第一次发现,原来这世上并非所有人畏强欺弱、捧高踩低。也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即使他不够好,也会有人在意他,珍视他。
那一刻,赵晏然隐约找到了他真正想追求的东西——
不是强大的力量,也不是让人畏惧的武力和权势。而是被在乎,被接纳,被包容,被爱。
回到此刻,战友们带给赵晏然的冲击,和当初一模一样。
他终于知道自己该为何而战了。
他本该为保护所爱之人而战。
另一边,张小功还在耐心地同他讲述着战友们的生平。
随着他的叙述,这些面目模糊的战友,在赵晏然脑海中变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
赵晏然突然升起一个强烈的念头。
他虽然再也救不回知慈了,但他还可以用自己的武功,挽救这些和知慈处境相似的好人,阻止类似悲剧的发生。
想到这里,赵晏然缓缓坐起身。虽然他尚有些头晕,但体力已经恢复了不少。
张小功见他突然起身,问道,“怎么了?”
赵晏然道,“我有办法,能带大家扭转战局。”
虽然如今他们被鞑靼人困于山中,但如果能集结起来,由他打头阵冲锋突围,未必没有胜算。
赵晏然拿起手边的长剑,缓缓拔剑出鞘。
这一次,他的手平稳无比。
因为他终于找到自己的道心——
他为拯救弱小者而战,为保护战友和同伴而战。
他为了深深爱着的知慈而战。
真相·下
赵晏然说到做到,回营之后他向众人说出自己的想法。
众人将信将疑,但有办法总比等死好,于是在赵晏然的带领下,战友们突出重围,竟真扭转战局,奇迹般捣毁了鞑靼人的大本营。
鞑靼人被俘后,赵晏然勒令对方一五一十供出水源下毒之事,随即服下寄生菌子,获得了对朱砂草的辨别力。
那之后,赵晏然性情大变,开始亲近同伴,在战场上真正把战友们视作兄弟。
也因此,战友们对赵晏然的印象大为改观,渐渐开始主动接纳他,支持他。
数月后,营中的总旗意外战死,赵晏然接替其职,率领众将士打赢多场战役,立功无数,未过多久便被提拔为高级将领,统领麾下千余名士兵。
时间来到第二年秋天,因为徐钰军队惨败,西北方鞑靼军队迅速反扑。前线不少被徐钰收复的城池再次被鞑靼人被攻占。
赵晏然接到上级将领命令,率军奔赴徐钰之前的战线,顶住西北部鞑靼方面的反扑。
赵晏然来到西北前线黄土城。再向北的城池均已沦陷,黄土城作为鞑靼接下来的进攻目标,岌岌可危。
然而,当他们一路风尘,准备进城时,诸多百姓却将战士们堵在了城门口。
“这里不欢迎你们,给我们滚!”
百姓对他们怒目而视,甚至朝他们扔臭鸡蛋。
见城内百姓如此反感,将士们困惑而愤怒:他们来守护黄土城,为何会遭到抵触?
赵晏然道,“你们知府呢?”
人群中走出一官员道,“在下便是黄土城知府。赵将军,您的信我已收到,可鞑靼方面开出了更稳妥的条件,还请你们离开吧。”
原来早在几日之前,鞑靼大军便遣使来信,声称只要黄土城城门打开、不做抵抗,鞑靼军队接管城池后就不会伤害城内一草一木。
黄土城百姓们并不相信鞑靼的承诺,因为上次鞑靼攻占黄土城后便大肆烧杀,状若土匪。但抱着‘上次都能活这次也轮不到我死’的心理,大部分人还是选择放弃抵抗。
此外,更重要的理由是,燕州军兵力只有数千人,对上鞑靼大军如同螳臂当车,只会激怒鞑靼部队。
在有几率活和一定会死之间,黄土城的百姓们选择了前者。
所以在他们看来,想入驻黄土城的谢国军人完全就是他们的仇人。
“谢国养了你们这群酒囊饭袋,屡战屡败,如今又想来害我们性命?”
就在人们对将士们破口大骂时,人群中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一个皮肤黝黑书生打扮的少年道,“燕州军无论如何都是自己人,你们想投敌才是死路一条吧。”
“李文武,你想害死我们?!”周围人闻言,皆对那少年怒目而视,把他的声音压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