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引长夏(24)

作者: 姜温夏 阅读记录

“进步了703名?”

“真的假的?”

“我没听错吧?”

“没错,人就是这么牛!”

热烈如潮水的目光朝后排涌来。

人漂亮,成绩也漂亮。

原来世界可以这样偏爱于一人。

孟恬薇一愣,向桑渝望去,一句“恭喜”卡在喉咙。

桑渝像是早已料到穆老师会表扬自己,轻轻歪着头,眼眸半弯,右手食指中指叉开举在脸颊旁,灵活细白的手指调皮地弯了弯。

卓一一回头,食指伸出朝她恶狠狠一点,眼眸却是笑着的。

桑渝露出牙齿一笑,之后侧过头,叫了一声相隔一个过道的温斯择,用口型问:我厉害吗?

温斯择后背靠着座椅,一条长腿微屈,蜷在课桌下,另一条腿支到过道上,右手转着一支签字笔,稍稍侧额,淡漠的眉眼挂上一点笑意。

孟恬薇顺着她的目光看过去,忽然想,温斯择呢?

原本是年级第一的他缺考一科,名次会落到哪里?

看向桑渝的同学,顺着她的目光自然也看到了温斯择。

有好奇心盛的同学问:“穆老师,这次的年级第一是谁啊?在我们班吗?”

话音没落地就被同桌卓一一手肘杵了下。

问话的指向性太强,或好奇或探究或遗憾的目光朝后排两个男生扫去。

一个是这次缺考一科的中考年级第一温斯择,另一个是把他锁在宿舍的“罪魁祸首”纪星辰。

两个话题度同样高,甚至“结怨”的同学,被穆老师安排做了同桌。

纪星辰抱臂坐着,脸上表情很淡,朝提问的同学淡淡一瞥。

温斯择手中的转笔在此时停下,抬眼看向前排,穆怀清正巧朝这边瞧过来。

任谁都看得出此刻空气的凝滞。

下课铃声恰在这时响起,穆怀清拿起水杯和文件夹,笑了一声。

“入学考成绩单和排名留在讲台上,想了解的同学下课后来看,看完后班长收好送到我办公室。”

“不管入学考成绩如何,都只是我们高中阶段的过去时,不必焦躁也不必气馁。现在开始,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决定你速度的是你未来的努力。”

“好,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话毕,穆怀清走出教室。

原本焦躁的情绪被安抚下去,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仍被勾着。

谁不想知道自己的成绩和排名呢?

像老师说的,考得不好也不必气馁。

而且,还有一个单科缺考的同学……

被学校优等待遇的他,到底有几斤几两?

女生们矜持地坐在座位上互相观望,几名男生噌地站起身,比赛似的互相防备着蹿上过道齐齐朝讲台奔去。

而坐在中列第一桌的男生,也就是刚刚提问的吴优,凭借天时地利,起身一把抓过成绩单,扫过一眼后狼嚎一声“牛逼”。

这下大家更好奇了。

一群男生迅速挤过去,吴优同桌卓一一无辜被牵连,“啊”了一声后骂骂咧咧怒拍桌子,男生们赶紧收敛,身体尽力让开她,头往吴优那探。

南礼附中入学考卷比照中考卷分数模式,五科目总分620分,由初中部初三年级组出题,难度高题量大,大多数同学分数在80分附近徘徊,单科成绩上百分已经是凤毛麟角。

年级第三的孟恬薇,三门成绩过百,总成绩503分,班级排名第二。

而班级第一的名字后面,社会科目下的“0”分耀目刺眼。

众人屏息向后看。

片刻后。

“牛逼!”

“卧槽卧槽卧槽,这是人考出来的分数吗?!”

“牛逼!牛逼!牛逼!学神啊!”

“这分数,跪了!”

“这次我是真服了!”

“哥,求你教我怎么学习好吗!我游戏带你上分!”

南礼附中入学考试高一(1)班统分表上,第一排。

社会,单科成绩0,班级排名50,年级排名799。

数学,单科成绩120,班级排名1,年级排名1。

英语,单科成绩120,班级排名1,年级排名1。

科学,单科成绩160,班级排名1,年级排名1。

语文,单科成绩116,班级排名1,年级排名1。

单科缺考的温斯择,总成绩516,班级排名1,年级排名1。

教室后排,孟恬薇终于向桑渝说出一句“恭喜”,桑渝刚笑着回应,卓一一已经挤出人群冲过来。

桑渝直觉缩起脖子想跑,人刚起身,就被卓一一直接掐着肩膀摁在座位上。

“是谁说自己在最后一个考场?!”

“是谁理直气壮说自己是擦边考进来的?!”

桑渝奋力抵抗。

“你给我个狡辩的机会啊破折号?”

“破折号?你管谁叫破折号?”

“是谁说那道题目超出能力范围?!”

“结果你数学给我考118分?科学综合150!”

“你不要命啦桑酒酒?!”

孟恬薇一愣,手臂举起又落下,不知道该不该去帮忙。

桑渝伸手朝温斯择求救,温斯择瞟一眼笑闹成一团的两人,微一挑眉,垂眼,连同前排投来的各色目光一起视而不见。

求救无果,只能自救。

桑渝手伸到卓一一腋下,稍稍一搭,抬眼。

摇晃她不停的女生霎时像是被点了穴道,僵在原地。

卓一一最怕痒。

她不敢硬碰硬,退后几步一屁股坐到桑渝前桌空着的位置上,翘起二郎腿,“行吧,你来狡辩。”

“这是一个忧伤的故事,”桑渝清了清嗓音,撑着下巴,懒洋洋地解释,“有一个学富五车的小女孩,在中考前几天拍……”漂亮的眸子一转,她改口,“不甚生病,白天上考场,晚上上吊瓶,九年努力差点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