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金瓶梅同人)西门大官人在北宋末年(214)+番外
但对蔡京之流来说,数量不重要,人难得糊涂嘛。
重要的是盐军上缴秋税,这行为代表的臣服姿态。
“陈情表文之中也多有解释,盐军进驻齐州和棣州,实属偶然、无奈。”
“况且西门知州附上奏折,请求圣人任命官吏,协助治理盐军进驻的三州之地,此岂非臣属之举?”
赵佶的新宠大学士蔡攸,圣宠之盛不逊其父,虽市井传言父子不和,但此时蔡攸也给蔡京帮腔。
当然,蔡攸能得宠信,必不会真是愚钝之人。
自然能从西门卿奏请中,看出那些官吏缺员的职位表,都是些底层吏员和无关军政的闲职。
朱太尉朱勔,作为‘逼反’西门卿的罪魁祸首,虽赵佶没明旨降罪于他,终究感觉到圣宠渐薄。
为了开脱罪责,朱勔竟也替西门卿说起好话来。
“蔡大学士所言甚是。且西门知州否管忠心几分,一旦朝廷任命官吏到任,都能替圣人张耳明目,规劝其极端言行。”
说白了,就是让朝廷借任命官吏安排卧底。
“且西门知州既敢叫朝廷派任官吏,想来也是问心无愧。若他果真居心叵测,岂敢叫朝廷插手治理?”
赵佶本就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废物皇帝,人性中自私狭隘的劣根格外粗壮,在局势复杂糜烂之时,本能地当起鸵鸟来,将坏事往好处想。
加上宠臣们的苦口婆心,本就没有雄主眼界,眼下更是短视逃避起来。
“言之有理。”
对盐军的基调定下,后面的策略就顺理成章了。
朝廷认下盐军的陈情表文,但规劝西门知州日后行事稳重为好。
根据西门卿奏折所请的职位表,向沧州、棣州和齐州派任官吏。
以及,在河间府招募组建地方乡兵以御辽,名‘敢战士’。
河间府位于华北平原之上,燕云之地南侧,若辽军袭击,过了燕云再往南,便入河间府。
它西北有永安军,北有顺安军、保定军,总之其北方都是军、寨、堡组合的军事防线。
可见其位置紧要,若组建地方乡兵确实有御辽之效。
但如今辽国正走下坡路,北宋与金国甚至定下海上之盟,共灭辽国。
若说仅为御辽,说得过去,但难免违和。
但如果知道河间府东侧便是沧州,一切便豁然开朗了。
这一支‘敢战士’军队,肩负御辽和‘抗盐’双重任务。
或许可以说,后者才是组建这支军队的初衷目的。
且不说其间种种算计,定下应对盐军的策略之后,朝廷便开始实施了。
可要说两宋糜烂问题突出,却也不乏有志之士,屡有变法,但最轰轰烈烈的变法结果也失败了。
原因就在于,想法是好的,但实施不力,落地就面目全非了。
这次又怎会例外,应对策略是好的,可实施落地后就不是那回事了。
本来向盐军占领的三州派驻官吏,实则是行卧底之实。
这策略是好的,但落到最后的名单之上,便尽是遭到排挤的不得志官吏了。
本来既然是卧底,那得派可信的、能干的心腹吧?
可昏君心腹是奸臣,而奸臣的心腹,又岂会是甚么忍辱负重、吃苦耐劳的好官?
去‘反军’地盘上当细作,一个不好,就可能被抹了脖子!且听闻盐军作风强硬,去了必然是不能吃喝享乐的。
吃苦受罪还随时可能丢命,这样的去处,有门路的谁愿意去?!
于是一番走关系、寻门路下来,名单之上再不见一个朝廷心腹。
落在名单上的,就尽是没有门路,或个性耿直不屑寻门路,以及遭排挤的不得志小官和吏员了。
……
西门卿之所以向朝廷奏请派驻官吏,当然不可能没想到朝廷会安插卧底。
但正如事情发展那般,他早已预料到到任官吏的情况——无权无势的不得志之辈。
就算高看赵佶皇党一眼,最终能有寥寥几个心腹前来卧底,他也有自信对方翻不出浪来。
若是在自家地盘上,都还控制不住几个卧底,那他的情报系统白布置了,丰厚饷银养出的盐军也白养了,就连尽皆归附的民心也没用了。
绝对的实力滋生绝对的自信,正好盐军缺人才,赵佶就贴心送来,岂不是坐等丰收?
官吏到任还有些时日,西门卿先收到的是赵佶命河间府组建‘敢战士’地方军队,未雨绸缪以御辽的旨令。
旨令之下藏着的赵佶君臣的小心思,真是昭然若揭,西门卿一眼看穿,并不屑一顾。
一个王朝的腐朽,是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
就连岳家军收复山河在望,都能十二道金牌召回,以莫须有罪名冤杀。
难道河间府组织的地方军队,还能有所建树?
就算真有能人志士,组建出一支精兵,他西门卿也只会欣慰。
至少御辽抗金的力量,又添一股。
西门卿:[敢战士,这个名号好耳熟。]
小名系统:[岳飞最初扬名,就是以‘敢战士’的一名小队长身份,带队百人剿匪。]
[只是此敢战士,非彼敢战士。主世界历史上的敢战士,是1122年,辽朝几乎被灭,北宋调集最精锐的部队攻打辽国,最后却还是被辽打败。赵佶又去求金人,在金人攻打燕云地区并劫掠一空后,朝廷最终高价买回几座空城。
这些钱自然是又一次转嫁到百姓身上,百姓日子越过越难,岳飞家中也几乎揭不开锅,只得投身行伍,另谋生路。
当时相州刘韐担心辽军袭击,因此临时招募一批“敢战士”,20岁的岳飞应募。最后岳飞虽未能对阵辽军,却带队剿匪,初次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