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今人手不足,确实可以先把春鸢提拔到身边来。
她让甄顺去问赵姑姑,当然也不仅仅是为了春鸢,赵姑姑一看就是宫里头的老行家,能明白沈初宜的意思。
甄顺自然也明白。
他嘬着生疼的牙花,道:“小的明白,娘娘放心。”
说着,甄顺也顾不上脸肿了,快步就出了桃花坞。
桃花坞今日闹了一场,沈初宜早就有些累了,她回去简单吃过一碗粥,就没什么胃口。
她躺下午歇,刚睡了小半个时辰,就被喉咙疼醒了。
这时候伤口才返后劲儿。
沈初宜让如烟给她上药,感觉疼痛好了些,才靠在床榻边,抬眸看向如烟。
如烟就低声道:“顺哥回来了。”
沈初宜点点头,如烟就把甄顺叫回来了。
甄顺跑了一圈,回来后又换了一身衣裳,才蹑手蹑脚进了寝殿。
“娘娘,小的都打听到了。”
沈初宜轻轻应了一声,甄顺就开了口。
“赵姑姑说,春鸢这孩子是她同乡的亲戚,从小孤苦,三岁就没了娘。”
不知是不是用了药,甄顺的脸没那么肿了。
“她爹娶了后娘,起初还好,后来在她十岁的时候生了个弟弟,便整日里让她干活,十来岁的时候瘦得可怜,村里人看不下去,同族的族老出面,问春鸢愿不愿意进宫当宫女。”
“总比留在家里,被当牛马使唤,最后为了弟弟被嫁给不认识的陌生男人强。”
甄顺自己是太监,太知道狠心的爹妈有多让人寒心了。
他叹了口气:“当时赵姑姑已经在畅春园混出名声来,她是自己不想嫁人,也不想回家为哥嫂出力,就自梳妇人头,彻底留在了宫里。”
但赵姑姑的名头是很不错的。
村中过得不如意的姑娘,但凡愿意入宫的,赵姑姑都帮衬一把。
“赵姑姑说自己家同春鸢家里有沾亲带故的关系,瞧着这姑娘也单纯,便把她要来了畅春园,这几年一直都悉心教导她。”
“可如今姑娘大了,总不能一直留在畅春园,难道以后就做个白头宫女?”
畅春园的升迁机会可太少了。
趁着这一次贵人们来畅春园避暑,赵姑姑左瞧右看,最终选择了沈娘娘。
如今看来,她的选择是正确的。
沈初宜主动示好,那边赵姑姑也很上道,直接就把知道的事情说了清楚。
“娘娘,赵姑姑说,如今在这边御膳房伺候的,是几位宫里惯用的大厨,不过帮厨和侍膳黄门有的是畅春园的人,尤其是汤盅灶上,因要长时间盯着,大多都是畅春园的侍膳黄门。”
“之前畅春园就出过一次事,如今娘娘这边又出了事,御膳房这一次难辞其咎。”
“听闻太后娘娘还没下旨,御膳房已经开始查了。”
甄顺顿了顿,道:“赵姑姑说,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御膳房管理严格许多,伺候的黄门轻易不让外出,能进入御膳房的,只有各宫的侍膳宫女和黄门。”
沈初宜神情微变。
甄顺压低声音:“赵姑姑的意思是,娘娘不过是新宫妃,同畅春园根本毫不相干,此事若真是人为,肯定有人恶意收买侍膳黄门,意图谋害娘娘。”
赵姑姑是个明白人。
如今沈初宜水涨船高,已经成为了四仪娘娘,短短数日连升两级,加上她腹中怀有皇嗣,对其他宫妃来说的确是个威胁。
要害她的,大抵是其中一名宫妃,亦或者是许多名一起下的手。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赵姑姑依旧愿意把春鸢给她。
甄顺最后道:“娘娘,赵姑姑让小的给您带句话。”
“她说春鸢已经是大姑娘了,以后她要如何选择,赵姑姑都不会过问,只希望娘娘能让她心愿得成。”
也就是说,无论春鸢以后是否出宫,都想让沈初宜满足她的意愿。
这根本不算一件事,但赵姑姑的意思很明确,春鸢跟了她,就是她的人,从此往后赵姑姑再也不会干涉和过问。
沈初宜浅浅笑了:“好,我知道了。”
沈初宜知道这事不好查,却还是让甄顺和舒云去询问,今日事发之前,究竟有多少人进出过汤盅灶。
不过她这边还没得出结论,那边庄懿太后就让邹姑姑亲自把她请了过去。
等沈初宜坐在庄懿太后面前时,庄懿太后的面容难得严肃。
她定定看着沈初宜,先问:“你可好些了?”
沈初宜点头,过了两日,她的伤口几乎愈合,除了依旧有些胀痛,已经没有大碍。
“好些了,多谢太后娘娘关心。”
庄懿太后垂下眼眸,轻轻用手指点了点椅子扶手。
沈初宜发现,萧元宸的这个习惯,跟庄懿太后如出一辙。
庄懿太后倒是没有沉吟太久,她重新抬起眼眸,看向沈初宜。
“你出事当日,进出过汤盅灶的侍膳宫人一共有五位。”
“德妃、宜妃和步昭媛都有命人取汤,另外,陈才人和路答应也去叫了银耳莲子羹。”
庄懿太后眼眸沉沉:“你觉得会是谁要害你?”
第69章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
沈初宜用了自己管用的装傻充愣。
她先是呆了一下,然后才抬眸看向庄懿太后,满眼都是懵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