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嫡女医凰,重生后全家跪求饶命(148)

作者: 叶青宝 阅读记录

“拿匕首和火来。”

“翠屏把针线拿出来。”

有医师递上麻沸散,温然摇头,直到温瑶身边的采莲拿了一小瓷瓶,温然才点头。

混着酒,强行灌给伤者。

温然清水净手后将匕首在火上烧得泛青后,再去割伤口处的肉。

好几个妇人吓得捂起了眼睛。

温然的手很快,割下来的肉只有薄薄一层。

刘一味看得心惊,他自认为他没有这般精准的力道和手速。

“针线。”

“我这有绣花针,最细的那种!”有妇人说道。

“我也有我也有。”妇人身上带针包很常见。

“不必。”温然哑然失笑。

“为何?”妇人问道。

“你那针一用力就断了,再说如何穿透皮肉?”刘一味解释道。

他思考得很快,比其他医师都敏捷,温然看了他一眼,接过翠屏递上来的针线。

那针不是常见的绣花针,而是像鱼钩一样弯曲。

穿破皮肉拉线时,众人都倒吸一口气,甚至有妇人失声惊叫,被其他人一瞪脸红捂住嘴。

所有人都屏气凝神地看着温然的动作。

那弯针能轻松勾起两侧皮肤,丝毫不见穿破皮肉的阻滞,整个动作行云流水,丝滑得就如同缝制衣衫那样。

众人都看得神情呆滞。

这针,这么好用吗?

黑线被血液染透,时不时还会滴下一两滴血。

三寸伤口,用了长长的一截线,缝了几十针。

伤者居然没有被痛醒,刘一味想起刚才采莲递过来的麻沸散。

“剪刀。”

断线后,温然又撒上金疮药。

“好了,抬走。”

抬走?

抬出去,还是抬进去?

抬出去的话,那就是没得治了。

“他必须留在这里,每日需要有医师细细查看伤口愈合情况,调整药方。大约十五日拆线,三到五月后痊愈。”

这……这就好了?

刘一味如梦初醒般看着那伤口,看向温然目光多了敬重和肃穆。

心中越发肯定,当初来这里当医师,是正确的决定。

其他医师,两两相望,看到了对方眼里的震惊。

这十四岁的女娃,忒厉害了。

腰杆挺得更直了,他们可是通过温然考核的医师,以后跟着温然学,前途无量啊。

目瞪口呆的王启听到‘痊愈’二字噌地站了起来。

“能痊愈?”他颤声问道,他早已做好了被贬的心理准备了。

温然看着他质问道:“怀疑我的医术,你大可叫你们自己的军医来。”

军医告假了,不然他也不会带这个兵到城里来治病。

王启摸了摸自己胸口,又去摸自己的腰带。

“这是我的腰牌,先押在你这里。这十两银子,先拿着,我明日再带银子来。”

“还有,刚才是我不对,不该拿刀威胁你。”

他的态度很诚恳,温然点点头,“我接受你的道歉。”

王启都不知道自己怎么走出济世堂的。

他没有回营地,而是找了一个地方坐下来,细细思考刚才那鬼魅一般的缝合手法,以及,今日那莫名开刃的刀。

济世堂里百姓就不一样了,叽叽喳喳的让济世堂热闹了起来。

路过的人还以为这是食肆呢,个个眼睛发光,嘴角带笑,一点不像是病恹恹的人。

“温医师果然是神医啊。”

“是啊,温医师,你真厉害,这么长这么深的伤口你都能治。”

“我就说嘛,能治好长宁郡主,治这个小伤口那不是手到擒来。”

“你刚才不是说长宁郡主和这个人的刀伤不一样……”

“呃,你别瞎说,温医师啊,你看诊一般多少银子啊?”

刚才那十两银子对普通老百姓或许很多,但一些富庶人家还是能负担得起的。

温然礼貌点头,丝毫不见刚才面对王启时的强硬迫人。

“我看诊费用二十两起。大家散开吧,该看病看病,该抓药抓药。”

“二姐姐,叫人收拾一间房给他,让人煮清淡东西给他吃。”

“翠屏拿纸笔,我写药方。”

医师们心中有许多问题,关于麻沸散,关于伤口未见腐烂为何刮去,关于缝合伤口的针线。

可他们还要给百姓看病呢,加上,这样的手段,人家也不一定会告知。

“各位医师,若是感兴趣,稍后我再给大家讲讲这缝合术之要。”

刘一味以及其他医师一听这话,神情愕然,旋即高兴。

这都是别的医馆学不来的东西啊。

“我们呢,温姑娘,可能旁听?”

“还有还有,今日还讲伤寒论吗?”

一炷香的时间可是没到。

“能听,不过得等医馆打烊后。《伤寒论》继续讲,等我洗手写好药方就讲,就在此处吧。”

那些学医少年惊呼一声,想起这里是医馆又闭上了嘴。

今天可以看温姑娘缝合伤口的全过程就罢了,还能听她讲要点,这是买都买不来的运气啊。

还好他们生了兴趣,跟了过来。

不然就看不到才那么精彩的伤口缝合术。

几个妇人抓了药就急急往门外冲,也不急着回家,直接去人最多的地方,那是她们常常消遣时光的方法之一。

“诶诶,你们知道吗,济世堂的温医师,给人治伤,缝伤口呢!”

“就跟缝衣裳一样,那么老长的伤口,一下就缝好了!”

“那针不一样哩,弯的,像鱼钩一样,只不过没有鱼钩那么弯。”

“眼看着就要失血死了,结果,被救活了,你说神奇不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