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万川(132)
白莺急忙止住她的话:“好不容才醒过来,可不要再提死字了。”
李秾静静地躺着,眼睛只能看到茅屋外的山峦和深林。“这是在哪里?”
“这里的山都没有名字,我和爹爹隐居在这里,打猎为生。”
“那,你告诉我最近的市镇叫什么名字?你们打了猎物,拿到哪里去卖呢?”
“最近的市镇,那就是浔北镇了。”
浔北镇?李秾努力回想自己曾经看过的大晛地图,并没有这么一个地名。突然想到,这是不是在北滦境内,这父女俩若是北滦人,要是知道她是大晛人,会不会不高兴。他们是自己的救命恩人,怎么对自己都不能有怨言。李秾决定不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天快黑的时候,白虎背着一袋盐匆匆回到茅屋。他今天赶了好久的路,到乡村集市中卖了野鸡和山鹿,找郎中买了几副伤筋动骨的膏药给李秾。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李秾挣扎着要下地拜谢白虎,被白莺按回去。
白虎是个耿直性子:“姑娘,不用拜我们,天底下哪里没有苦命人?能救一个也是我爷俩的功德。你昏迷这么久还能醒过来。这叫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泪意一下子涌上李秾的眼睛,她好像许久许久都没有哭过了,现在却十分想哭。
命都差点没了,哪里来的后福呢?她这辈子到现在,遍体鳞伤提心吊胆,从来跟福气是不沾边的。
李秾怕给人家带来麻烦,把眼泪忍回去,努力笑着说:“我从小是个灾星,发生在我身上的都不是什么好事,不给你们带来麻烦就已经很好了。”
——
山中无岁月,李秾也不知道自己躺了多久,终于能拄着拐杖下地走路。除了喘疾偶尔发作,她又从鬼门关捡回来一条命。
李秾跟父女俩说自己叫李竹姿,是建康人士,跟姨父姨母到边境卖茶叶,被九皇子手底下的兵士当做歹人追杀,逃命中就掉下山崖了。她拄着拐杖,尽可能帮白莺父女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是大晛人,会不会给你们带来麻烦?你们……不仇视大晛人么?”
白虎笑笑没有说话。打仗那都是大人物的事情,他们这些底层小老百姓只知道茍延残喘努力活命。父女俩在边境打猎,去过北滦也去过大晛,哪边的百姓都是一样的。
父女俩要到浔北镇的集市上去卖兽皮,李秾央求他们带上她一起去。
李秾下了马,买了笔墨和麻纸。她的脚动不了,手却仍然灵活。白莺卖兽皮,她就在一旁搭个摊架,给人抄书写信,赚些零碎的钱。李秾把赚来的钱全部交给白莺父子,自己一文都不留。
浔北镇是北滦在洱河以南第一大边镇,如今战事结束,边境贸易又繁荣起来。现下书籍简牍非常金贵,上都和建康来的简牍,主人轻易不会出手卖掉。本地想识字读书的人若是想要,付了钱给书主人,书主人边把书借出来给买的人抄。
李秾一边替人抄书一边遐想,若是她的脚养不好,从此再不能行走,即使回到建康也是个废人了。不如往后就在这浔北镇住下,日日帮人抄书,也可以这么茍活一辈子。
北地秋来,天高气爽。
李秾倚着拐杖,听着边镇市井的喧嚣,一边眯着眼看远处黛色的山峦。
“姐姐,你在想什么呢?”
“没想什么,这秋日的阳光真好。莺儿妹,要是我的腿好不了,那我就不走了。我能不能跟你和白伯做个邻居?”
“啊?”白莺有些难过,“你的腿一定会好的。姐姐,你先在这里坐着,我去卖粮的地方寻爹,寻到他就来找你。”
“好。”
夕阳挂在山头将坠未坠,白莺父女买完米推着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李秾的拐杖和笔墨放在原地,人却已经不在了。
两人的想法是李秾遭了歹人,眼看天色已晚,急忙一东一西地分开找去。
直到夜幕降临,市集散了,白莺父女俩都没有找到李秾。两人回到原地,发现李秾的拐杖也不见了,只有笔墨散在那里,更加不知所措。
李秾并未被人挟持,她被人“请”进街背面的一条小巷。
行伍之人做事粗犷,认出人之后,没让李秾转身去拄拐,几乎是搀挟着她快速起身。还没引起街上行人的注意,李秾已经进了窄巷中。
李秾受到惊吓,一下子引发喘疾,瘸着一只腿倒靠在墙面上,喘得几乎晕过去,好半天才恢复。
靳三正责备那几个军士,让他们赶紧去找郎中。看到李秾好转,急忙搀起她。
“你就是李秾吗?”
李秾痛苦地点点头,发现他们并非歹人。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李秾,谢将军命令我们来找你。山林中找了两个月完全不见踪影,我们原本以为你已经死了。既把你找到,我护送你回建康去吧。”
“谢将军?”
靳三:“是,我等是长熇军将士,奉的是谢将军的命令。”
李秾心里一下子涌上对谢赓的深深感激。也只有他才会在意一个无名差夫的失踪,特意派人来寻找。获救的这些日子,李秾想的是所有人都会以为她已经死了。她就像无数埋骨边境的小卒一样,再无人问起。
李秾眼含热泪:“多谢谢将军,多谢阁下。”
“你的腿如何了?”
“我的腿,还不能行走,可以劳烦你们把我的拐杖取来吗?”
靳三示意人去取,“李秾,我们明早就启程回建康吧?走不了路,我给你雇辆车,也可以骑马。”靳三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