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盏万川(299)
廖彧回头看李秾,“娘子,这活只适合我这样的粗人去做,娘子你要不还是回磨坊……”
李秾不甚在意,朝他伸出双手,“兄长以为我出身于梁州的大户人家?我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子,活到现在,事事亲为,没什么忌讳的。”
廖彧看到李秾纤长的双手,并不像富贵之家娇养的女子那般细嫩白皙,有几处甚至还能看到细细的疤痕,也不知她此前经历过什么。
“那你就先来和我捡半年的马粪吧。过几日就是惊蛰,要在春雨来之前,将攒了一冬的马粪都捡了。不让等春雨一下,就捡不成喽。”
廖彧还是有些不忍,他怜惜女子,娶了妻后更是从没有让妻子做过稍重的活。她想劝李再等等,一时又有些自责自己在骕化城只认识一个骝翁,还向因报恩心切李秾泄露了鹤鸣楼的秘密。可转头看李秾,却看到李秾十分开怀,好似并不介意去做脏活。
“我现在去修马鞍,你收拾收拾,明天一早就跟我走吧。”
“走?”
“草滩不在骕化城,那里冷着呢,就是春来了也冷,多带点厚衣物,冻坏了我可不赔。”
听他说冷,李秾心里生出一丝犹豫,随后又想到,有个去处,还是坚定点下了头。
李秾置办了厚厚的棉袍,辞别令容父女俩和秦氏一家,随叫骝翁的老头离开骕化城,驾车再往西北而去,路上骝翁只跟她说了一句话,没有什么鹤鸣楼,这里只有锦狐庄,让她不得跟外人多说。
可李秾心里明白,这锦狐庄就是鹤鸣楼在西北的一处产业,经营野兽皮毛,但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生意。
骝翁带着她走了两日,李秾发现他们的目的地已跟她幼时所居的野川镇十分相近。只是,李秾边行路边觉得奇怪,在她幼时的记忆里,这一代人烟十分稠密,路旁散布着半耕半牧的人家,百里不绝。可如今,这里为何只剩下一望无际的草野,再看不到一缕炊烟。
李秾忍不住将这疑惑问了骝翁。
“自元庆末年北滦入寇梁州,在这一带大肆烧杀抢掠,村寨十室九空,后来,剩下的人也渐渐离开,走得一家不剩,这一带绵延几百里,就撂荒为草滩了。”
少时的记忆让李秾心里尖锐地疼起来,如同针密密地扎过。“这么多年过去,竟,都没有一户人家回来吗?竟这样荒芜……”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官府都不管的事,跟你这女子有什么干系,我们这些人,好好捡马粪就行了。”
骝翁交给李秾竹篓和一只木制的钳夹。草间那些已经干透的马粪,捡起来放到篓中。他本以为李秾会受不了,没想到李秾学得十分快,不过半个时辰便十分娴熟。
李秾苦中作乐地想,其实晒干的马粪是不臭的,硬邦邦的像干泥巴。劳作一天,至少她不会变成苍蝇的爱物。在空旷的草原,她能什么都不用想,只去想什么时候能把竹篓装满。这里比任何地方都能让她平静。
————
李秾跟着骝翁,在草滩捡了一个多月的马粪。春寒料峭,梁州的旷野那样辽阔,眼前却只能看到一望无际的光秃秃的黄褐色,没有一点绿意。李秾在心里想,是不是当年的北滦贼寇纵马烧杀,将这里的土地也踩踏得再也不会长草了。
清明已至,旷野间漫起连绵的细雨,无边无际。
建在背风处的帐棚已经堆得满满当当,骝翁带着李秾,将两车已晾干的马粪运到骕化城。他们在骕化城中修整,躲过半个多月的雨季,才启程回去。
回去那日是个久违的晴天,骝翁带着李秾爬过一座矮丘。李秾突然看到,眼前像是变了一个样。不过半月的雨季,却好像浇开了脚下这片坚硬的土地,视野中光秃秃的黄褐色已覆盖上一层葱茏的绿意,草绿一直延伸到看不到的天边。
李秾鼻端闻到一股陌生的青草的气息,这是幼时她常年都能闻到的味道,隔了这么多年,又萦绕在她的身边。
“怎么会?我以为,草不会长了……”
身旁的老头子骝翁看着李秾,有些奇怪:“咦,你这丫头怎么哭了?天气这么好,没有马粪可捡,只能做些别的。”
骝翁打了个唿哨,远处卧在草间的两匹马跑了过来。
他问李秾:“会骑马么?在这里,得学会骑马,不会就要现在学。”
李秾忙不迭点头:“会,我会骑马。”
春日正午的太阳暖意十足,李秾脱掉身上的厚棉袍,利落地翻上了身前的黄骠马,拉住缰绳。
骝翁有些意外:“竟难得是个熟手。”
李秾跟在身后骝翁身后,骑马翻过十几丈外的矮丘。她突然看到,不远处的原野间,不知什么时候建起了宽阔的围场,数百匹不同花色的马甩着马尾,正在春阳底下啃着新草。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竟有这么壮观的马群!
李秾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马,就是野川镇的马队,最多时也只有几十匹。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李秾大为惊奇,转头看向骝翁:“这,这是?”
“我还没跟你说,跟着我除了捡马粪,还有另一件事,就是养这些马。也不知道你会多少,慢慢学吧。这活可比捡马粪累多了……”
骝翁感到马鞍又有些松动,赶着马到开阔的地方俢马鞍。
“不累,我不累。”李秾激动得喃喃自语。
她猛地一扯缰绳,策动身下的黄骠马奔跑起来。风扬起黄骠长长的鬃毛,黄骠随即载着李秾冲入马群之中,迅疾的奔跑把马群惊得四散,李秾瞬间开心得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