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商仔细想了想,说:“分两种。第一种只需要基本识字就可以了。比如我眼前的这张纸上有一个我字,然后她能去另外一张纸上把这个我字精准快速地挑出来。”
姜小霜心说,这倒是不难。哪怕是不识字,但心细会认图,也能做到这一点。
万商又说:“但同时还需要有审核的人,这个审核的人最好能通读四书五经。比如我手里有,里面有句话刻错了,这人能瞧出来,知道正确的话该是怎样的。”
姜小霜吃了一惊:“这倒是不好找了。”
这年头有几个女子能学四书五经啊。尤其在世家之外,这样的女子就更少了。
“但这种高端人才要得少,一百个人里有三五个这样的就足够。”万商说。前一种是活字印刷时负责挑字排版的;后一种则是负责审核的。审核的员工不需要那么多。
听万商提起四书五经,姜小霜心里就有种预感,觉得她要来一波大的。
那可是四书五经!
用一些老学究的话来说,那是女人不配碰触的东西。
在一些老学究家里,别说女子不能读四书五经,就是每年春上晒书时,他们都不肯叫圣贤书被女子触碰了。晒书的活计只能让小厮干,婢女连那院子都不能靠近。
万商说:“我自是知道如果不限定是婢女,只说是识字的小厮,这一百人肯定好找。但是我想要做的这件事,从前从未有人做过,第一次有人做,我如果只选女子,就是划下道来了……”未来如何不敢保证,但短时间内,大家就得按照这条道道来。
其实现在有类似报纸的东西,叫邸报。衙门里有专门负责抄写邸报的小吏。不过邸报和后世的报纸完全不一样。报纸更包罗万象。而邸报更像是公告性新闻,只刊登皇帝的旨意、诏书、朝廷公告等政治情报,是地方政府了解中央政策的一种渠道。
报纸能玩出来的花样显然比这更多。
而且报纸不像邸报主要由中央朝廷发向地方朝廷,报纸能叫那些还没有当官的读书人全都参与进来。要是民间设几个读报人,那报纸上的内容更是能叫百姓们都参与进来。而邸报呢,哪怕有些邸报会被张贴在城门口,但百姓的参与度还是非常低。
既然抄写邸报算是一份正经职业,那么活字印刷中负责排版的女工,她们同样干着一份正经职业。既然抄写邸报的能当小吏,领朝廷俸禄;那如果报纸这个项目最终被收为国有,那么那些负责排版、审核的女工,她们同样能当小吏,领朝廷俸禄。
世家说女子应当贞静贤淑、不慕名利。万商却说:“如庄师傅那样的小吏,既然有了第一个,自然就应该有第二个、第三个,直至叫女子为吏成为常态。你说呢?”
姜小霜一时间只觉得心里火热。
她当然知道这事很难。
但庄师傅已经顺顺利利地当了小吏,随着送鸡铺越开越多,庄师傅未来说不得就能晋吏为官,哪怕只是九品的末流小官,那也是官啊!和敕命、诰命这些不一样!
姜小霜做出保证:“我会尽快把人找齐的。”
第100章
姜小霜很想在庄三妞晋吏为官这事上推一把, 便问:“今年年前要不要让各地的送鸡铺把小半年的账本总结整理一下,最重要的是带上百姓的感激,然后我们……”
万商明白姜小霜的意思。
文官们很喜欢在年前搞歌功颂德的那一套。要是弄得好, 确实能叫圣心大悦。她们送鸡铺给百姓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赢得了百姓实实在在的感激,往大了说这是百姓对新朝的感激、对圣上的感激。这份感激往皇上面前一摆, 皇上肯定会高兴。
趁着皇上高兴,只要有人略提那么一句,庄三妞的前程就稳了。
万商认真想了想, 摇摇头说:“我觉得年前算不上什么好时机。如今就我知道的这些送鸡铺,真正大有成效的还就只有昌华郡主在南泽县开的那一家,其他的进度都比这个慢。年前就有些太赶了……若是等到来年春耕, 皇上正好要主持春耕礼……”
如果当今皇上是那种好大喜功的, 那自然要赶在年前这个时间点。
但当今皇上不是啊。
万商压低声音说:“之前世家他们搞出来的那个孤本,文臣几乎吹上天了, 说什么皇上文治有功, 所以孤本才得以现世, 是祥瑞……我觉得皇上好似没那么高兴。”
表面上的高兴肯定还是有的,毕竟底下的人那么使劲吹你,皇上总不能反驳说不行不行, 我文治一般。但皇上随后就提拔了几个能臣, 比较有意思的是皇上提拔他们的时候,口谕里都差不多有句类似的,大意是你们踏实做事, 朕都看在眼里云云。
这几个能臣是“踏实”的。那究竟谁不踏实?
万商只能想到那些使劲鼓吹孤本为祥瑞的人了。
“啊!”姜小霜惊呼了一声, “你这样想,竟是很有道理。我之前一直以为是因为有人上书……这事把皇上给惹着了……所以……”姜小霜在万商的耳边悄声说起来。
皇上的亲生父母都是普通人。父亲是边城军里的普通一员, 母亲是平民之女。后来父亲牺牲、母亲病逝,他作为烈士遗孤被养在了慈孤院里。随着他年纪渐长,他被当时的吴营千户看重,得了这位营千总的提拔,才一步步爬上来,最终坐拥天下。
姜小霜告诉万商,竟然有人循着皇上生父生母的姓氏不断地往前倒,终于按照这两个姓氏在历史上找到了两位名人,然后上书给皇上,暗示皇上凭此去修整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