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靖捉妖记(215)

作者: 焕燃y 阅读记录

倒不是舍不得花钱,亓骁眠可是个大财主,有矿有商队,捞钱时还从不手软,私底下的积攒,比陛下的小金库,还要多上数倍不止。

只是,挣钱需要有个规划,花钱也不能太离谱,这般流水似的往外花,若被有心之人瞧见,参上一笔,彻查之下,即便是藏的严,亓骁眠也不能保证,不会被发现。

“都是些小物件,跟别人下棋赢的。”

亓骁眠扬了扬手中的清单,“您这些日子,可是攒了不少身家呢。”

呃,霍启立马收起脸上的得意,讪讪道,“确实是有些多,可,咱俩是父子,我的不就是你的吗?我攒的身家,以后都是要一代代传下去的。

再说了,虽然花的多,可都是值得花的,一些难得的珍宝,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说了一通自以为有理的话,霍启见亓骁眠没吱声,便以为此事皆过,下次还可以继续,却哪知,亓骁眠是打算关起自家门,再秉烛夜谈!

霍启此时已经洋洋得意,说着和几位大臣的棋局,这一聊就停不下来,亓骁眠也愿意听他讲,霍启的棋局中,隐含了不少领兵之道。

一个特意细说,一个认真领会。

还坐在霍启膝头的两个小宝,听了一会儿,实在是不懂,便无聊的开始哼哼。

桑晴晓细听,似是一首歌,调调在四处飞窜,却还能听出是好听的。

桑晴晓很给面子的为两个小宝鼓鼓掌,在她的鼓励下,两个小宝唱的更起劲了。

依旧在走调,佛宝全程在鬼哭狼嚎,貍宝时不时的来一个合音,两人合作的还挺好,至少,他们自以为是这样的。

一阵食物的香味传来,把两个小宝给勾走了。

霍启掏了掏遭罪的耳朵,“明明是一支极好听的曲子,竟被他们俩哼成这样!”

桑晴晓随口道,“哪儿听来的曲子?耳生得很。”

跟大靖朝的曲调风格,差别极大,桑晴晓从两个小宝的歌声中,勉勉强强的拼凑出一小段,在脑中演奏了一番,下意识的哼了出来。

霍启连连点头,“对对,就是这个调调,跟我听到的,极像!

回来的路上听到的,一堆人都在挤着听呢,如痴如醉的,那场景,我离得远瞧见时,还以为都失了魂呢,走近了听清时,也不知不觉的入了神,所以回来的晚了些。”

“大家都觉得好听吗?这般风格迥异,竟一下子就接受了?”

“你那是没亲耳听见,有个词儿叫什么来着?”霍启想了想,“哦,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今日可算是体会了这词中的含义。

也不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明明只是婉婉清唱,声音不大,却让周围的人都能听清,歌词在适当的时候还有恰到好处的回声。

词中意思,前段唱的是青梅竹马的情谊,后段却是没走到一处的惋惜。

明明只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小情调,却勾的人心痒痒,尤其是最后的那一句叹,把我的眼泪都差点给叹出来了。

幸好最后稳住,战场上受再重的伤我都没掉一滴泪,这种时候哭,那可真是丢人丢大发了。”

“听着,像是共情,”桑晴晓警觉道,“普通凡人,一下子感染这么多人,应该很难做到吧。”

第197章 二皇子有请

听到靖京城中,或许来了个新同类,老藤开心地寻了过去,没过一会儿就回来了,表情很是失望,“唱歌的是个男人,身上没有妖气,病娇娇、瘦弱弱的,那皮肤薄的近乎透明,就跟那易碎的水晶似的,走起路来,步子软绵绵……

哪有妖如他那般脆弱,他定不是我的同类。

单说这歌声吧,倒还真是神乎其神,连我都沉浸其中,险些不可自拔。

这会儿,听他唱歌的人更多了,又因他的长相实在是吸睛,再加上那让人心疼的破碎感,他的听众中,女人越来越多,我回来时,还有好多女人正往那边赶呢。”

“破碎感?从哪学的这词儿啊?”

“偷听来的呀,别瞧那些女子外表矜持,没外人的时候,一堆虎狼之词,毫无顾忌,还是我们家晓晓好,主要是我教的好,比那些大家闺秀强多了……”

不理老藤的吹嘘,即便他再三保证,那男子身上没有妖邪之气,桑晴晓依旧心存质疑,嘱咐他没事时多去看看。

十一月,临近年底,选了个太阳高照之日,冬季的腊货得准备上了。

整只的鸡鸭、整条鱼、整扇排骨、整块五花肉……用盐、辛香料、白酒等腌制再晾晒风干。

后院空地上,挤满了用麻绳串起,在竹竿上排排挂的腊货。

腊鸡腊鸭直接跟米饭一起蒸熟就已经很好吃了。

腊鱼需配上大蒜、生姜、干辣椒等一起爆炒,即将出锅时撒上一把糖,就喜欢这种干鲜火辣的口感中,被甜味惊喜的一瞬间。

腊排骨最适合炖,只用清水炖煮半个时辰,轻轻一抿就能骨肉分离,等满足了自已的贪嘴后,留下半锅汤半锅排骨,丢入配菜继续煮,融入了多种菜蔬滋味的腊排骨,又能品出另一番感触。

而腊五花肉,先在锅中煸出一汪油润,与切成段的蒜苗一起,在猛火锅气的吶喊声中,不断的搏击融合。油香蒜香肉香,与热乎乎的大米饭一起入口,只嚼上一下,就恨不得一口接着一口不停歇。

腊货中,准备最多的就是香肠,把囤的生猪肉清的差不多了,打算做足量,在小馆中售卖。

只调了甜咸口和麻辣口两种口味,也定了两种价格,贵的那一种,是用月毫的酒调制的,桑晴晓本也只是尝试,做出来后,把自已都给惊喜到了,霍启更是嚷嚷着不许她卖,还找出小馆中亓骁眠的记账册子,提起笔就想再添上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