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王爷:王妃她是权谋大佬(87)
侯夫人听到后面,脸色都变了。
放在桌上的手也紧紧地握住了,手背上的青筋都因她过于用力而有所凸起了。
“果然,连忠儿也没逃过他的毒手!”
侯夫人说到这,难过的闭起了眼睛。
再睁眼时,她却是眼神犀利地看向了秦梓凝。
“你知晓了一件如此大的密事,此事很有可能关乎国本,你为何不去到圣上面前禀明,彻查昌平侯府?而是跑来与我说这些。
我们两家虽有些姻亲,可以秦家为民为国的心,发现了昌平侯府有人勾结外敌,不该直接将通敌之人铲除吗?
你将这些说于我听,若我也和忠儿他们一般,你觉得我会让你活着离开昌平侯府吗?”
侯夫人言语间尽是威胁之意,可秦梓凝却是一丝也不慌。
“我敢说于侯夫人听,自是信任侯夫人的,侯夫人曾也是武将之女,见识过沙场上的森森白骨,也见识过他国之人若真凌驾在我族人之上后的无情面孔。
我坚信侯夫人定是不会做出通敌之事。
撇开以上不说,只说一点,若侯夫人,世子爷真的都与二公子狼狈为奸的话,不,应该说是都和昌平侯狼狈为奸的话,那世子爷也不会中毒了!”
秦梓凝最后的这段话一说出口,侯夫人整个人都泄了力一般,“你竟都已经知道了!”
秦梓凝闻言狠狠地闭了闭眼,“不,在这之前我没猜到,是你刚刚说出他连忠儿也不放过之时,我才猜到的。”
侯夫人苦笑了一下,“你今日来到底是为何?你为何会查昌平侯府?真的是无意间碰到的?还是圣上让你查的?”
第七十九章:是侯爷下的毒?
秦梓凝淡淡的抬起双眸看向她,不答反问道:“侯夫人,你觉得我今日是为何而来?”
侯夫人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见她仍是一脸的平静,实在是不知她究竟为何而来?
在博弈的局面里,最可怕的莫过于对方把你的底牌摸清了,而你却连对方的明牌都看不清。
猜不透秦梓凝的用意,让侯夫人一时间没了主意。
思索良久,侯夫人终是从位子上起了身,朝着秦梓凝行了大礼。
秦梓凝虽已预料到了她会有此动作,但却并没有伸手阻止。
尽管让侯夫人这么一个品级不低于她的长辈向她行大礼,搁平时是得折寿的。
可今日这礼,侯夫人得行,她得受了,后面的话才好好继续往下说。
“侯夫人,这是何意?”
侯夫人两手相交朝地,额头轻抵在手背上,将自己的脊背弯到了不能再弯了。
“秦将军,还请你伸出援手,救一救昌平侯府里无辜之人的性命吧!”
历朝历代,皇权之下,因一人之错而置全族之人受累的事情太多太多了。
昌平侯府这事,要是真的清算起来,又何止只昌平侯府一府的人受累,怕是得累及九族。
秦梓凝伸手将侯夫人扶了起来,“候夫人,我要救的不仅仅只是昌平侯府里这些无辜的人。
我要救的是边关那些好不容易才得了几年安宁,不受战争之苦,不必背井离乡,不必妻离子散的老百姓们!”
侯夫人闻言狠狠地闭了闭眼,正如秦梓凝所说的那般,她曾也在边关待过,见过边关的百姓有多么不容易。
先皇在位的前十年,边关年年都有战事,大战小战不断,百姓苦不堪言。
直到秦家的大爷秦云松带着兄弟一道从了军,一路从漠北安定到了南境,莫干国送了公主进京联姻求和,漠北一带才得于平稳了下来。
南境这边,虽没有漠北安定,偶尔还是会和敌国之间产生小摩擦,可再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于边关的百姓来说这已是幸事了。
前些年,东海那边动乱不堪,秦家儿郎又都驻守于漠北和南境,朝中的其他将领又属实是不堪重任。
逼得侯夫人的父亲,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将军都想再度上马,率军出发了。
幸而,先皇的几个儿子里还有南弦王这个儿子没丢了马上的功夫,有勇有谋不说,最重要的是他有一颗为君为民的心。
还未到弱冠的年纪,就已是一方将领,靠着血性拼杀稳住了东海的局面,他在东海的那几年,东海的局势都是平稳的。
直到先皇将他召回京中一年后,东海又有了动荡,为了尽快平复东海之乱,君熠这才又带兵去了东海。
只是这一去,他连先皇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
朝中的大臣,也有人私心里会想着,若先皇驾崩之时,君熠在京中的话,这皇位上坐着的人还真不一定是谁。
侯夫人想到这些,便睁开眼看向了秦梓凝,轻声的说道:“秦将军,你想知道什么便问吧!我定会知无不言。”
秦梓凝闻言,松开了侯夫人的手,朝着她微施了一礼,“如此,我便替边关的百姓们谢侯夫人相告之情了。”
施完礼,秦梓凝也不再拐弯抹角了,她直奔主题,“侯夫人,世子爷的毒究竟是谁下的?”
侯夫人微微叹了一口气,“这个答案,我是真的无法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因为我没有半点证据,有的只是自己的猜测。”
“那你猜测的人是谁?可是昌平侯吗?”
“是也不是。”
侯夫人艰难的说着。
“当年明儿中毒,我第一反应是后宅的女人们为了争夺爵位下的毒。
可是,侯爷的子嗣不丰,膝下只有明儿和忠儿这两个孩子,忠儿一出生,他的生母就没了,他还在襁褓之中就抱到了我的房里养着,他的品性如何?我还是知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