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食方(123)
殊不知,这面包炉能成,袁志是占了首功。萧鸣笙将草图给他时,他只是略略思索一番,“属下知道了。”
“……”
——不是我还没开始铺垫,你知道什么呢?
最后,萧鸣笙也知道了,中华美食源远流长。老祖宗连瓷器都能烧制出来,区区砌一个面包炉?
果不其然,拿出先前便提取出来的黄油,开始预备做面包。
她从前闲着无事,曾自己提炼过黄油。
比起老祖宗的“醍醐灌顶”,黄油也是个入门级的东西。
用鲜奶提取,只有一个秘诀:不断搅拌。放入容器,用一根大小适中的棍子,不断搅拌,就能得到了水油分开的一层漂浮物,继续不断搅拌,就得到了白色脂肪层。
捞出,用干净的棉布挤出水分,这就是黄油。
照着从前做的食方:180克牛奶,也就等于三两六……1个鸡蛋,35克糖,3克盐,3g高糖干酵母粉,300克面包粉,25克无盐黄油,经过好一番换算,才艰难开启第一次试验。[1]
除了要解决黄油问题,酵母亦然。
绪宁的舌头,大抵和荀二郎有几分像——或是世家子总吃东西,一下就想明白了,“这面包,是用寒食浆发酵的吧?郡主所用配比,可真是精妙无双。”
“公子谬赞了。”
萧鸣笙面上轻松,心内暗暗吐槽。寒食浆,就是将煮好的大米或者小米盛到瓮中,封坛发酵,过几日就能产生酸浆。在清明节前制作的酸浆滋味最好,便有寒食浆之称。
这酸浆发酵法,也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她复原过,但是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室温,甚至是不同人手上带着的菌群,都可能影响发酵结果。
幸亏,在杀鸡儆猴后,萧家有足够多的小米来慢慢发酵测算,加多少水,能比拟酵母的威力。
“可见,我这大谷真真是有口福。可惜了,崔大人公务繁忙,吃不着这好东西。”
“……”
听得此言,萧鸣笙也从阿草那再拿了一块面包吃着。
那厢,崔明端在城里,实实在在打了个冷颤。陵安府分给少府的值房是南向的,冬日的午后,不比西晒的,总是会阴冷些。
阿藤在外奔走回来,接大人下值,趁着 这一会的功夫,说了个惊天事。
“今日,范公子他们几个人,用了郡主的香肠,当街竞价,一根二十文起卖。听说到最后一根,几个人险些打起来,最后以五十两成交。”
阿藤一面说,一面观察着大人的神色。
这等纨绔之事,大人原该是蹙眉,再叹息一声。不想竟露了几分笑。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嘶……当真是爱屋及乌么?
“这法子,是谁教的?”崔明端只问这一句,像是为了遮掩方才不合时宜的笑意,他自顾自补充道,“市集买卖,你情我愿。既是讲定了规则,便是这货物有过人之处……陵安府不管这些。”
“是……”阿藤哈着腰,再将听来的怪词说出来,“似乎是侯府公子说的,什么饥饿什么?小人这脑子实在是闹不明白。不过那烤肠的滋味,比别家的香许多,好些看热闹的郎君不舍得,谁知只卖了十七根就不卖了。最后一个竞价失败的,悔得肠子都青了,豪气掏出一百两银票也没有,他加到二百两,还是没有。”
那位郎君喜爱吃食,不缺银钱又舍得去脸面,同人勾肩搭背,约好了明日一道来,二人一起总比旁人多个机会吧?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借此,才得了一口。
肉质鲜嫩,弹牙,多汁。
或是知道这一口便值十两银子,仔细一咂摸,里头用的香料似乎都在口中,但又调和得极好,“这肠衣也好,没有腥膻味。这肠,值一百两!如无此物,此生终究不美。”
“明日再来!”
由着他们哥俩一锤定音,没买到的人更是勾起了馋心,飘了满街的香气,都是白花花的银子,也不知被多少人追着嗅闻。
*
绪宁在梅花坞吃着了面包,当即有了新点子,“郡主明日身子若好些,能否制几个面包?小弟亲自来取,这好东西,定能再次惊艳众人。”
萧鸣笙知道他行动力强,似乎是个可靠的合作对象,便直言道:“我不大清楚外头的事,京城有限肉令,这小麦粉是否也限?山脚下的几亩薄田给了乡民去种地红薯,产量颇丰,就是不知小麦产量几何?京城的小麦粉,是自给自足,还是从别处供应?哪个州府最宜种小麦……”
绪宁怕忘了,特意写在纸上,回去便将这些问题一一告知范文卓和钱知礼。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于是乎,多年不读书的人,夕食在饭桌上,一本正经问起了农事,可把范老大人和钱尚书感动得热泪盈眶,“好小子,终于想开了要读书是吧?策论考农耕少一些,不过圣上重视百姓生计,春闱在即,难保不是试题。吃饭吃饭,吃完来书房,爹给你好好讲一讲……”
范文卓和钱知礼虽是在自家里,但是不约而同望天:贤弟,是不是出错了妙计?是现在就说出真相,还是等下去书房再说?
第066章 肉松面包
白霜覆地, 红日未升。
萧家面包炉的烟囱又吐了白烟,阿草激动走来走去,今日的味道,好像比前两日都香。
阿草要去抱柴火, 袁志让她坐着烤火, 自己出去了。
院门外, 已经有早到的贵客。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崔明端来的时间, 似乎是比从前几次更早了。
袁志开了门, 他也没立即入内, 反倒是寒暄了一句:“卯时未过半,这是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