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园食方(127)

作者: 坐夏 阅读记录

萧鸣笙客气了一番——实在是没客气过,柴氏的手,当真是暖乎乎的,比手炉都暖。

见过柴氏相貌,她才知曹公用词准确:什么叫腮凝新荔。

行走间裙裾摇曳,步摇微晃,光彩夺目。

性子也叫人喜欢。

她特意备了厚礼来,一是为了答谢冬至卤鹅,二来也想求一求那烤肠。

家里的孩子,正是六七岁爱攀比时。世交那几个玩伴都吃了,将那味道说得天上有,地上没。连着三日,周遭的玩伴们都吃了,独独荀家的小郎没吃上。

没吃上倒也罢,偏遇上了一个嘴碎的,说荀二郎那么会吃一个人,怎么可能没买烤肠,定是给了旁人——这个旁人,还能是谁?

有些长舌人议论荀二郎在外头留了孩子,偏教人搬弄到了小郎君耳中。

这下,兄妹二人垂头丧气回来,仆妇们也不敢说实话。

柴氏也以为只是烤肠的缘故,将荀二郎身边的人提来一问,便知这些都是荣安郡主的赏赐。

“这有何难?去备份礼,我去求见郡主。”

心腹面有难色,只能如实道:“小人说一句该死的话,便是郎君……也不敢往梅花坞去……沾的也是崔大人的光。”

谁知,夫人听了,反而更志在必得了,“他荀二郎能沾崔六郎的光,我便沾不得?去备厚礼,我来写帖子。”

于是乎,柴氏便带着几个心腹过来了,阵仗不算大,礼却是一等一丰厚的。夫妻齐心,荀二郎送过的东西,她也挑了一遍,女儿家能用上的,还要更细致丰厚些。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来了之后,她庆幸是亲自来了,郡主还有新的点心。

可惜就是家里的肉松用完了,正在赶制。

哼哼,这回,她要让兄妹俩成为京城里横着走的崽!

第068章 肉松小贝

说来, 萧鸣笙想做厨子,也是源于小时候对美食的向往。

家里是小康水平,倒不曾缺了什么。只是,她最大的缺点是面子薄。

父母做生意, 没太多时间陪着, 零花钱是管够的。但班里同学的家境参差不齐, 一周五块十块的都有, 有一回她拿着一整张票子, 同去买东西的人都暗暗侧目。

本来也没什么, 但被几个小黄毛堵在巷口要钱后,她告完老师后, 就做起了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当年好多没一口气吃爽快的东西, 总时不时会念着。但再吃, 却不是回忆里的味道。

啊, 面子真误人。

这不,柴氏隐晦说起, 她当即便应下。

做,不就是烤肠么?肉松面包卷也安排上。

否则,今日侯府小公子吃了——那一整条切出来, 份量不多不少, 万一再款待了世交的小郎君们……荀小郎还得再哭也一回吧?

炒制肉松的活计,已经交由阿草去做。

萧鸣笙自己来做蛋糕坯, 不过是头一回试验, 也不知能不能成。

“小郎君年纪小, 我打算另外制些小块的面包, 味道差不太多——不要繁琐的发酵法子……若是烤坏了,便只能委屈小郎君跟着吃肉松面包卷了。”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柴氏不大懂, 替自家孩子谢过,“郡主客气,也是我厚颜。这俩孩子,模样随他爹,也馋嘴。过些日子,妾身带他们给郡主磕个头。”

柴氏仿佛不知圣意,又道:“妾身从前在家时,祖母也病过一阵,大夫也是说要静静养着,不让打扰。我偷偷去过几回,病中容易忧思,再没人在跟前说说笑笑,劝解宽慰几句,没病也要病了。”

“梅花坞远,我听崔大人说,像是要落雪了。我私心也想看看随了夫人和荀大人的孩子该是多么惹人怜爱,即便是要来玩一玩,也得开春了,到时我再琢磨几个点心来招待贵客。”

“那郡主要是不嫌弃妾身呱噪,妾身三两日便来一回,梅花坞景色好,很像我娘家的风光。”

柴氏这一叹,萧鸣笙才知这又是一位了不得的世家女。平阳柴氏,似乎是在江南一带。

京城里,能有这么一片清幽之地养病,萧鸣笙也说不出是幸,还是不幸了。

她将同等份量的牛奶和玉米油搅拌均匀,加入面粉,搅成面糊。

分离出蛋黄,加入面糊中。

剩下的蛋清,分三次加入细腻的糖粉,用筷子打发到起泡。

光是这一步,柴氏就直呼了不得,“城里一直在说范公子他们卖的烤肠和面包价高,有哗众取宠之嫌。要不是这方不便露于人前,便该让他们看看,这般繁琐,怎么也要比包子馒头贵的。”

“那个面包卷,更费事。”一板一眼炒制肉松的阿草,如实道。

闻言,柴氏更是笑出声,不觉被冒犯,直道:“那妾身倒不知怎么选了。那面包卷好吃,这蛋糕也好,真真是叫人烦恼。”

萧鸣笙将起泡好的蛋清分两次加入面糊中搅拌均匀。再取出一个大铁盘,铺上油纸,将面糊倒进去,用竹片刀刮平,直至送到面包炉里,柴氏都一步一步跟着看。

也不知怎么了,忽然就落了泪。

“这是怎么了?”萧鸣笙不作它想,以为是灶房油烟大,想起她出去外头透透气,谁知柴氏只是擦拭眼角,一个劲摇头,眼眶红红的,莫名像只迷途的兔子。

……

最后,蛋糕坯出炉,柴氏也不在,但多日不见踪迹的荀二郎快马来了。

见了拿着崔兄弓箭比划的妻子,吃了一肚冷风的人更是气笑了。

“不想我荀二郎碌碌无为,竟娶了一位巾帼英雄回来呢。”

然而,柴氏头一回没同他呛声,反而是背过身去,默默走开了。

上一篇: 施微 下一篇: 此渊非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