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食方(160)
热橘子水,做来也简单。按照她原先的做法,直接就剥出完整的果瓣,放进微波炉里用高火叮个两分钟。
萧家唯一能用的,便是面包炉。
面包炉已经由袁志烧了起来。阿藤在一旁看了好一会儿。保不齐哪日就是自己给大人打下手了,还是先同袁侍卫多学一学。
萧鸣笙舀了水,再将去丝的橘子撕开膜衣,放在碗里放到面包炉里烤一烤。
头一回做,不大放心拿出来看了看,才放了回去。
“这炉子,是西北的样式?”崔明端问道。
“是……从烤馕的炉子想到的。御医说粥养胃,我常常念着,便随手画了个图……谁知把洞口的方向画错了……哈哈……”
郡主一人呵呵笑着。
阿藤在一旁忍到肚疼,好不容易忍到橘子出炉,他才同袁志到外头去。
“袁侍卫……”阿藤实在是想大笑一场,可惜没人同乐。
袁志已经去了杂物间搬柴火,拿木炭。
屋里头,郡主自能处理。
萧鸣笙自然能泰然处之,崔大人是何方神圣,陵安少府又不是活阎罗,她不怕。
橘子肉烤过,带着特殊的香气,很幽微,但也沁人心脾。
拿勺子将果肉稍稍一碾,散开,再加入半勺的蜂蜜搅拌一番。
热乎乎,不带一点水的橘子水,黄澄澄一碗,崔明端唇角压了又压。
第087章 芙蓉豆腐
这橘子水, 是热的,加了蜂蜜,酸甜也更加适口。
不过,崔明端自个儿来煞风景, “若是绪安在, 也不知是欢喜成什么样子了。”
她总爱在用饭时提起旁人, 不过想通了, 这何尝不是家常模样?
悠悠然吃了橘子水, 崔明端才说起今日来意, “郡主要放养鸡崽,等再过几日, 大抵可以孵蛋了。到时臣再让阿藤送些母鸡过来。午后会有匠人过来, 先起一个棚子……”
“大人好意……”
——多谢了。
但是, 这一句, 到底也没说出来。
萧鸣笙就缓缓戳着碗里的果肉,找了个相当体面的措辞, “我想着,梅花坞的乡民,很是淳朴, 也都养过家禽, 或是直接请他们盖一个便是。”
“也好。”崔明端利落应下,也没坚持, 又摸出个荷包, “上回郡主请臣看日子, 这红封过大了。听说这一行的规矩, 是收几个铜子当辛苦钱。臣坏了行规在前,今日特来赔罪。”
“啊?”
花出去的一百两, 它又回来了?
“大人……”萧鸣笙想了想,“既是大人盛情,那小女就不客气了。来日鸡崽长大,我请大人来吃,山野之物,或是能入大人的眼。”
等送走了人,萧鸣笙握着这个荷包,也学着某人的模样,在堂屋里负手而立。
卢妈妈见了是止不住地笑,“郡主可不好学大人,这样走路要跌倒的。”
这话,上回卢妈妈也说过。
萧鸣笙笑笑将手收了回来,再把荷包给卢妈妈。她记账细致,也让人放心。
呈往登闻鼓院的两份记档,能作为证据的原因,也是卢妈妈将每日用盐多少也记了上去。
记一两日,一两月,甚至是一两年,都有让人疑心是不是提前做的局。
可那份记档相当厚实,字迹歪扭,是萧家嬷嬷的笔迹,一记就是六年多。
即便是有心,那也是忠心。
登闻鼓院的老臣,个个清直刚正,暗暗下了决心:荣安郡主这案子,便是豁出命,也要一查到底。
梅花坞的日子,总是异常宁静。
要起个棚子,这事也不难办。
袁志下山去,跟包子一说。包子在爹娘的示意下,问道:“姑娘急着要用吗?急的话,我再去喊几个人……”
“倒也不急着……你与你爹,一同来帮忙就成。”
……
半山腰视野开阔,风景更是秀丽。
有包大叔和袁志,包子和阿草帮着做些打杂的活计,这棚子不用日暮便好了。
等卢妈妈拿了串钱出来,包大叔也不收,“这随手一帮的活,怎么能收钱呢?我们包子还常常拿东西回去……”
“我们姑娘说了,亲兄弟尚且要明算账。冬日各家都有家里的活,不能白白占了你家的便宜。”
也没多给,就两百文,市集码头做活也是这样的工钱,一日一百文。
包子要把自己那份推了,“我就是个打杂……收不得的……”
“收吧,卢妈妈给的,我也有。”
阿草也举着自己那一串钱,再探头瞧瞧袁志的,最后则是撒开腿跑进屋去,“小草小草,今日赚钱了,我分你一文钱呀……”
有了阿草帮着缓和气氛,包家父子总算是将钱收下了,说是多挑一担子干草上来。
母鸡孵蛋,总要有一个窝。
而多日不曾露面的荀二郎,竟赶在城门关闭前来一趟。
他来的时间正好,萧鸣笙在操持夕食,想着阿草也喜欢吃海味,就将晒好的那几个虾干取了七八个来,配上包子送的豆腐,做了满满一锅芙蓉豆腐汤。
虾干泡开,勉强当新鲜的虾用,同是去泡料酒,与葱姜腌制片刻。
四个鸡蛋,留下蛋清备用。蛋黄也不用浪费了。
取了一个特意用小火煎好,给潦草吃。
阿草与它是各自吃一个。或是小菜这名是阿草给的,阿草并不护食。
它日常最爱用的垫子,也不是崔家那个娇贵的软垫,还是用阿草旧衣缝制的,最得它心。
豆腐切薄片,放入盘中,摆上虾仁,撒少许的盐、黑胡椒、料酒,再放一两根姜丝。
摆上三角木架,将盘子放稳,水开后蒸半刻钟出锅,撒上豆苗段、胡萝卜片、葱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