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园食方(207)
萧鸣笙借着帕子的遮掩,才没让卢妈妈瞧见那艳红的唇,在青色棉帕的映衬下,越发娇艳欲滴。
崔明端无奈撇了头去,天热了,火气总是一阵一阵的。
“大人的案子都理好了么?”
“臣将账目念了出来,让同僚们抄录了一份。再取历年来的副本对照,相差无几,故而,能呈堂作为证据。”
“念出来?”
“嗯。”
“无几?”
“嗯。”
“……”
“有何不对?”
萧鸣笙揉着他的手帕缓解震惊,咕哝道:“瞧瞧,大人说的是人话么?寻常人连句诗都做不来,你对一册账本都能过目不忘……”
“也不单是我一人的功劳,诸位同僚都帮着填补一二。”
最后这句便是他谦虚了。而且,崔明端没说全乎,不是一册,是一大摞。
往日,他必然藏得深,今儿却不知怎么的,唇角一翘,眉微挑。
萧鸣笙后知后觉。自己一首诗都做不了,那也是不自卑的!她脑子能装食谱!
“不知大人几时回城?”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宵禁前回去便可。”
没等萧鸣笙探头,某人形闹钟便自动播报,“午时二刻不到,郡主的粥,该好了。”
“螃蟹多凉呀,我们……我不吃蟹粥,我炸荷叶给你吃,可要?”
单是她脱口而出的“我们”,便是她端来一杯鸩酒,他也能甘之如饴饮下。
二人往池塘边走,萧鸣笙还在介绍着迟来的午饭,“我是借大人的光,临江楼的管事送了蟹,也送了鱼。家里那炉子,不止能烤面包,也能烤鱼,用荷叶包起来烤,岂不是附和了‘荷叶裹江鱼,白瓯贮香粳’[1]?不过,我这儿没有白瓦罐,竹子倒是有,还晒了笋干,不过今日大抵来不及放进去……”
“那下回休沐,我再厚颜来一趟。”
崔明端接的自然,萧鸣笙也没觉着有什么。
新长出的荷叶,形状也像梭子,竖起来,微微卷曲,掐下来能直接炸着吃。
再摘两三片大的荷叶,用来包裹江鱼。
“大人想吃的荷叶鸡,也得等下回了。”萧家的灶房,没有鸡。
“臣,等得了。”崔明端怕这话过于直白,又说起了家书,“父亲在信中说,吉安的稻田颇多,郡主又着意让赋税回馈于百姓,便购得一批鱼苗,让各家放在水田里,等秋日,便有两份收成。”
“稻香鱼呀?道长想得可真周到,真盼着到秋天,也听听那鱼是何滋味。”
山坡的母鸡早褪去奶黄的幼毛,开始扑腾展翅,勉力飞了几步远。
幸亏阿草不知崔大人将主意打到母鸡们身上了,不然定不会再说他好话。
她有了香辣蟹,也没吃独食,分给了卢妈妈,也分给了袁志。
三人都识趣没凑前去,就看崔大人亲自挽了袖子去摘荷叶,郡主挎着柳叶篮站边上,别提多好看。
“卢妈妈,要是大人能一直在我们家就好了……”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傻丫头,怎么又糊涂了?以后郡主和大人成婚,那也是要住到内城去的。崔家,可大可气派了——”
“我没看过,但是,就算看过,我还是觉着没我们这儿好,又大,又有山又有树,能养鸡养马。”
——这儿再好,也没西北好,西北有一望无际的草原,有数不清的战马和牛羊,还有将军和夫人,还有很多人……
不过,后面这些话,她强忍着眼泪,只在心里说:她的头疾好了不少,不能像以前一样乱说话了。
卢妈妈也没看过崔家的府邸,也和阿草说不明白。男子来女方家,那叫入赘,崔大人怎么可能入赘萧家呢?
阿草的真心话,卢妈妈一闪而过的念头,不想日后竟成了京城最火热的闲话。
且说当下,萧鸣笙提着嫩荷叶回来,阿草吃好了蟹,自发要去洗。
萧鸣笙也去灶房,将余下的工作预备好。
生抽、料酒、老抽、五香粉、黑胡椒粉、十三香和辣椒粉各一勺,两勺盐抓匀腌制。要想入味,得两三个时辰。
这烤小刁鱼,可以先放一放。酒家送来的,还有大草鱼。
将鱼肉片下,剁成肉泥,用少许姜汁去腥,往卷翘的嫩荷叶里一放,再裹上面糊,热锅小火慢炸。
而碧绿荷叶粥还在锅里沸腾,崔明端就老老实实守着粥,神色异常虔诚。
绯衣配绿叶,倒也相得益彰。
这锅粥,每一道工序都是他亲力亲为。听她的吩咐,将荷叶撕成小片,放在石臼里捣成糊状。白米也同捣碎,再放锅里煮,会更快些。
“这莲叶粥,比之碧涧羹,更是碧波荡漾,不禁让人想到了东坡先生的玉糁羹。先生流放琼州,生活清苦,只能以山芋充饥。儿子用芋头和碎米煮了一道汤羹。先生尝后大为赞赏,即兴作诗一首,将这羹命名为‘玉糁羹’。”
“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奶更全新[2]。”崔明端接道,“臣诗才不如先生多矣,手艺亦不如郡主,倒辜负了这粥。”
萧鸣笙初来时,就想到了玉糁羹。不过,那时萧家没有山芋,只有红薯。
每每想到从前,萧鸣笙都不能心安理得享受当下的富贵。她展开手心,瞥了眼,那颗黑痣还是不在。
殊不知,她常有此动作,早教崔明端察觉。后者以为她是练箭的拉抻伤,也怕是被热油溅到。
他扶了她坐好,再去看锅里蒸的荷叶饭。
二人一时相顾无言,萧鸣笙心里念着那对鹿角,便问道:“上回大人送的麋鹿角……不知寻常人是怎么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