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梅园食方(223)

作者: 坐夏 阅读记录

锅底最先用的虾头,小火煎煮出虾油,再将新鲜的虾身与鱿鱼段放进去锅里翻炒,加水,灶膛里保持大火。

往汤以上的那一圈锅面刷一层油,用刷子蘸一蘸米浆,飞速刷在锅面上,盖上锅盖。三五个数后,揭开锅盖,锅边已被烘得半干,铲下稍煮,加入切好的芹菜碎与少许盐巴,便能起锅。

阿草坐着烧火,罕见出神,萧鸣笙也没喊她,转身想要去取个大海碗过来,险些将身后的尾巴才给踩了。

“吓死我了……”

“咳……”

某人偷摸进来,又怕惊扰了人,一直没出声,这会儿自然是理亏,当即反应过来,麻溜取了个大海碗过来。

“不是还没到下值时辰么?”

萧鸣笙看他动作略显笨拙将锅边糊盛起,再递了个碗过去,“不用太满,再装一碗吧,不然没你的份。”

“……”

崔明端不能承认他的心,随着她的家常话大起大落。

未曾想她能记得他下值的时辰,也未曾想——这份汤羹不是给他的。然而,也是在情理之中。

自己又没下值,她何苦做了自己的份,白白放凉了?

想通了,崔明端又背着人抿了个淡笑,“是我会挑时辰,还抢了你的东西吃。”

待三碗锅边糊上桌,袁志也要来带阿草走。

萧鸣笙没拦,只是让他端了最满的那碗,“去堂屋吃,别在外头吹风。”

“是。”可袁志伸手就要拿那碗少的,崔明端又将那碗满的推过去。

萧鸣笙已将小半碟的甜辣酱放阿草手里,“吃药能吃海鲜,却不好吃过辣的,吃的时候,先将药包取下来,免得出了汗再将药包浸湿了,若是腻腻的难受,便不吃了,去睡一会儿,不必想着我这儿,可记得了?”

“记得了,”阿草端着碟子,明显是开怀的,“郡主和卢妈妈一样,说很多话都是为了我好。”

“嗯,去吃吧。”

“郡主,那我能多拿双筷子么?”

萧鸣笙随着她的目光一看,便也明白是要和袁志分着吃,“正好崔大人来了,你和袁志分着吃,先尝个味,等会儿我再做一锅。”

好不容易送走二人,她的筷子也出现在眼皮底下。

崔明端又将手里握着的调羹给她,故作轻松问道:“不知此物名为?”

“锅边糊,听……往来的客商说起,是八闽地区的一道早点。海货难得,不好一股脑拿去煮粥。”

萧鸣笙介绍完,也示意他试试。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只是一道家常早点,手法简单,大人尝尝合不合口。”

崔明端舀了半勺的汤,缓缓吹凉时,尚且要叮嘱一声,“还有些烫,当心。”

而后,他才尝了一口,汤底鲜甜,芹菜清香犹在,“好吃……”

“我便知道大人要说好吃,”

萧鸣笙似乎也是为了等一等这个专属评价词汇,才开始动勺子。锅边顺滑,海货也算新鲜,当真是好吃。

她看了小半日的鹿角,自诩看明白了,话也多了起来,免得来日留了遗憾。

“这锅边,是用粳米磨成米浆做的,也可先磨成米粉,再掺一些木薯粉进去,这样做出的锅边便不易碎,也能做成干的,备用。”

“嗯……”

崔明端并未察觉不妥,往日来梅花坞总能听着这样轻柔的话音。

“华夏大地,美食层出不穷。听说在八闽旁边的一个小城,也有类似于锅边糊的吃食,名为粿汁。”

“果汁?”

“是用粘米粉做的,下的配料是卤蛋、卤肉、猪肠还有豆腐皮,听——位客商说,有一家店,坐落在老巷榕树下,看着极正宗靠谱的老店,里头只有店主一人,另有一只慵懒晒着日头的老猫。店主有些年纪了,烹饪时,手法简单粗暴,看着不太放心。

等那道粿汁端了上来,略显埋汰……他们还道是给猫儿吃的,不过是借着他们的食桌给猫食放凉,便也没说什么。直到老店主将筷子和调羹拿了过来,看着那碗黏糊糊的粿汁,那悬着的心,终于是死了[1]。”

“咳咳……”

崔明端笑得肩膀发抖,难以自制。萧鸣笙也暗暗感叹:我可真是大公无私,拿自己的踩雷经历给崔家六郎当乐子。

“潦草,或是也喜爱这道锅边糊……”

“里头搁了些丁香鱼,阿藤说初夏正是肥美时,不过不方便运送新鲜的,那小鱼干还有,大人带些回去。”

“好,”崔明端又小心去看她眉眼间的神色,似还好,便道,“等过了夏日,它落完毛了,我再给你送回来?”

萧鸣笙轻嗤一声,闷闷道:“潦草,不是大人的猫么?”

“鸣笙……”

无可奈何之时,他只能直呼其名,就差去牵她的手,再摇尾乞怜:他连自己都可送来,何况是一猫?

他夹了块雪白的柔鱼放她碗里,“我看了本杂书,说此鱼与乌贼相似,但无骨[2],故为柔。潦草赖皮时,亦柔若无骨,可为柔猫,你不想见见么?”

或是他将猫送来,或是请她进城去。

相比后者,成婚之日的遥遥无期,还是将潦草送来与她相伴,博她一笑,才是上上之策。

鱼是柔的,猫也是软乎乎的,唯独某人的心思过硬。

萧鸣笙哪有他的旖旎心思,开门见山问道:“戎狄使臣进京,怎将消息瞒得一丝不漏?而后又是什么章程?这些,大人总得先知会我一声吧?”

“君心不可测……”

“哼……”

崔明端便起身,再挪了椅子,叹息着坐下,谁知佳人已经背过身去。他只好逾矩去拉她的袖口,“便不许臣悄悄说么?”

上一篇: 施微 下一篇: 此渊非浅